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父母离异的现象出现了不断增多的趋势,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离异家庭子女的现状、影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洁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2):89-91,93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父母离异的现象出现了不断增多的趋势,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离异家庭子女的现状,影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缺失具体现象的分析,认为父母之间存在严重冲突、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离异后家庭经济压力大等是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家庭内部因素出发提出父母应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共同解决家庭经济压力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明芝 《科技信息》2008,(20):257-257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给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难严重的忧郁、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维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离异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离异家庭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主要论述了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的离婚率大大提高,导致单亲家庭剧增。作为父母婚姻破裂,导致家庭解体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学生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宝鸿 《科技信息》2007,(16):185-185,215
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行为及其学习情况等等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不少的资料。本文采用问卷即调查量表的方式,通过对东莞、珠海和深圳三所学校300名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事件及其应付方式的调查分析,初步了解家庭结构即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与其子女的学习情况没有显著相关,但是离异家庭女生的学习情况与完整家庭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的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心理量表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不过离异家庭子女在应付方式心理量表的积极应付方式分量表上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离异家庭子女在以上方面很可能和完整家庭子女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特殊群体子女是指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爱的缺失,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子女的性格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大多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我们必须重视此类学生的教育,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康文荣 《科技信息》2010,(18):I0252-I0252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教育正受到广泛关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家庭作为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应发挥出特定的教育优势。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中存在单亲家庭子女多,父母外出务工家庭子女多,独生子女多,不良家庭子女多的"四多"现象。这些家庭的子女大多缺少家庭的关爱,性格古怪,不与人交往,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正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农村家庭教育出现真空现象,家长与学校沟通少。孩子与父母沟通少,造成教育失控,家庭教育名存实亡。再加上近年来农村家庭结构变迁,行成较多的单亲或离异家庭,这些家庭子女得不到亲情和关爱,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正确或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此,仅对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粗浅的分析,呼吁教育在一线的各位教师好各位家长对每一位学生多一份的关注多一份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州市100名特殊家庭子女的一般问卷和Achenbach行为调查,了解特殊家庭(离异和再婚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特殊群体子女是指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素质决定着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走进社会,社会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心理素质的走向。如何提高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近年来,我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的体会,针对我所教过的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子女往往在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出现问题或缺陷,面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要同其父母交流沟通,调动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转化工作;其次教师还必须耐心、持冷静态度、有目的地、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职业中学、普通中学、重点中学的 86名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 ,并作比较研究。从总体上看 ,三类中学的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说谎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学校类别差异 ;男生与女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两个分量表上达到较显著性性别差异 ;学校与性别交互效应并无显著性差异 ,学校主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仲生 《科技资讯》2009,(34):246-246
全社会都要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育人网络。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具有导向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着重解决好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和贯穿全过程的问题。三方要在教育内容、目标上互相沟通,互相衔接,不留真空,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6.
再婚家庭子女与双全家庭子女相比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应该加强对再婚家庭子女的教育、关爱、管理和保护,让他们在集体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幸福,从而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形成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义不容辞的义务,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也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形成了人世间父母对子女最亲密的爱,子女对父母由衷尊敬的特殊情感,这种特殊情感使得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时,成为最直接,最有利,最有权威的力量。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教育理念等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还不发达的农业社会里对于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家庭教育传统。直到现在这些传统还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法对甘肃省广河县的两个村子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得知,该地区家庭德育出现家长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管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失调以及家长将道德教育的责任转嫁给学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机制、树立家长正确的榜样意识以及注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等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区家庭德育意识缺乏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法对甘肃省广河县的两个村子进行调查,从调查中得知,该地区家庭德育出现家长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管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失调以及家长将道德教育的责任转嫁给学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机制、树立家长正确的榜样意识以及注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等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聂晶  田萍 《甘肃科技》2010,26(5):202-204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和很多同学交流时经常能听到孩子们谈到和父母矛盾多,难以沟通,不理解他们,甚至强迫他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而且不相信他们,致使与父母矛盾冲突加大加深。父母与初中生子女关系紧张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父母常常为初中生子女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而担心。作为子女的初中生往往为自己不能与父母搞好关系而苦恼。这个问题在普通中学尤为突出。因此,探讨其规律对教育初中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