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现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基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一方面,人本主义哲学对科学理性的否定,对人的非理性、本能和情欲的关注,为现代派文学拓展出一片新的表现领域,并赋予现代派作品深厚的哲学意蕴;另一方面,现代派文学又把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有影响的大师们还在继续创作,但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思潮已是强弩之末。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虽已初步形成明确的纲领并已崭露头角,却还没有自己强大的作家队伍。因此,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未来派、象征派、表现派、至上派、立体派、构成派等便乘虚而入、风靡一时,尤其在青年中间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俄国现代派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帝国主义的产物。它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现存制度的不满和对革命风暴恐惧、颓唐的心理状态。俄国现代派在文学上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可以分为口传文学(民间故事传说)和作家文学两部分。在多年的台湾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西方世界也对当代台湾原住民族文学的发展予以了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编译和研究两部分,总结出四个特点,力求较为全面地呈现20年来西方世界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关注状况。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人”作了新的解说,虽有不足之点.但是它给西方的思维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对文学以影响,尤其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以巨大的作用.无意识理论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一、新“人”形象占据现代派文学,其二、对意识流方法的突出影响;其三对“内倾化”的影响;其四、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8.
云间派是明末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云间派的形成与云间的地域人文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云间派作家大抵出自云间的名门望族。云间名门望族的纷纷涌现与科举的兴盛分不开,而科举的兴盛又得力于江南经济的发达。云间名门望族之间的同气连枝促成了云间派文学的繁荣,但家族的宗法思想又带来了云间派文学保守性与教条主义之缺陷。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的团体——新感觉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长时间存在的简单化、粗暴化的趋势使得对这一流派的正确、全面认识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对新感觉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日本新感觉派的关系研究及影响并把它归结为心理小说,文章通过对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感觉派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并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技巧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主义是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之一.本文拟从未来主义的产生条件、艺术特征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等方面对未来主义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生产与文学的消费是互为依存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民读者群的文化品位对新感觉派的都市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迎合并提升市民读者群的阅读品位,新感觉派在从事现代主义创作的同时非常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创造出了崭新的都市文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派文学异军突起。内容新、手法奇,是功是过?舆论哗然!鉴于它流派多、范围广、现象复杂,无法作出单纯性结论的事实,本文立足于现代派文学发展的客观表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试图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派的新奇性作出公正的评价,以期取得“以点概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家王文兴的长篇小说《家变》自发表以来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支持的一方认为它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家变》对家庭制度的看法和描写太过于狭隘,或认为《家变》的文字过于怪异。笔者认为《家变》中的父子关系的悲剧性、心灵上的巴别塔和其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文化上的反思才是其思想内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以南社小说家为主流的鸳鸯蝴蝶派在民初上海都市文学商业化影响下一度兴盛与繁荣,它坚持以"民间立场"书写为导向,为其赢得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读者群体;创作中,鸳鸯蝴蝶派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表现方式,为文学多极化发展架起了一座传统与现代之间非对抗性转换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川端文学极有个性,别具一格,形成日本的“新感觉派”。川端文学主要是西方现代派和日本传统手法结合的产物,也是惮宗美学的体现,是东方因素与本土因素的融化。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诞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文坛。八十年代中后期,又以新的而貌出现在大陆文坛。台湾始创,大陆继续与发展,虽然产生和出现这一文学现象的时间有先后,但它们产生的原因却是一脉相承。即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渗入,打破了人们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单一性。外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育思想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现代教育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上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后现代教育思想在平等教学思想、对话教学方式、阐释教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传统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其独特之处为教师改革和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参考价值。现代教育思想是在我国新时期的背景下形成,代表着当前教育思想的最前沿,是教育进步与发展的见证。汉语言文学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学科,是对中国文学的剖析与透视,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对于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沉思学习。因此该文就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践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由陆卓宁主编的《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2006年5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20世纪的台湾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其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对抗强权、文化坚守、民族回归的文学精神,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用通俗的文笔系统而客观、全面而简约地介绍了20世纪(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台湾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多元的风貌以及与祖国大陆文学的渊源关系。内容丰富、脉络清楚,呈现出一幅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全景式图案。定价:20元。(唐海琴,巴音)《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出版@唐海琴 @巴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