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地为研究案例,以游客网络游记和在线评论以及官方传播文本为样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运用词频统计功能提取网络游记游客感知与官方网站传播的旅游形象高频词,构建社会关系与语义网络,对比分析游客感知与官方网站传播的旅游形象.研究发现,网络传播的永定旅游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氛围、历史文化、旅游设施和服务、旅游体验、旅游宣传与保护和旅游资源评价7大主题;游客感知的土楼形象与官方传播形象存在差异;土楼、永定、客家、文化、遗产等地方性特色词汇是官网和游客对永定土楼旅游形象的高度概括.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摄影的普及,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相关摄影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旅游摄影活动与目的地的形象有了更多的联系。基于Tripadvisor网站上国内外游客拍摄的豫园照片,运用视觉表征分析法对国内外旅游者关于豫园形象感知一系列相关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摄影技巧方向切入,进一步对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情感进行深度探析等。最后,总结国内外游客对豫园的形象感知,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是一个以旅游者大众为出发点的系统的形象传播过程。一个旅游地要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在注重资源开发利用、设施服务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游客本身的特征和影响游客感知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传播。作为传播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形象传播活动,使自己成为游客心中的目的地,要深挖文化内涵,保证传播内容的精彩、精准与精细,同时要把控好大众传媒中被动传媒的环节,处理好危机事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形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借助SPSS19.0处理数据。从照片的内容属性、拍摄时间、以及所处区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安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决策,为了使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本论文从游客的视觉研究旅游地形象的感知特征.文章采取市场调研法、统计分析法,以云南丽江古城为研究载体,以游客对丽江旅游前后的形象感知为研究内容,对丽江古城游客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丽江古城旅游形象对游客出游的影响和选择,以及对游客的满意度、回游度...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八爪鱼网页采集器,收集游客在南京旅游时发布的微博评论共4772条,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词频提取,将游客的旅游形象感知分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者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度较高;旅游者对于南京的旅游形象感知集中在夫子庙先锋书店、中山陵、总统府等代表性景区;南京小吃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南京浏览的过程中,旅游者的总体感受是积极的,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重游意愿.该研究有助于明确南京旅游形象定位,能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形象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出游行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日益成为目的地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对旅游目的地供给方的英文网站和海外游客的博客游记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涉外旅游的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发现黄山市涉外旅游形象侧重于认知形象的构建,忽视了对情感形象的构建,供需双方在认知形象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建议我国类似的旅游目的地应从迎合海外游客的旅游偏好,实现文化旅游的再生产,重视情感形象的构建以及加强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出发,对涉外旅游形象建构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9.
李化 《科技信息》2007,(35):14-14,16
本文通过对旅游者进行市场调查,发现不同市场区的旅游者对白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以及游客对旅游景观、景点的偏好情况不同,并以此为依据,对白城市旅游进行形象定位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嘉峪关市游客感知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嘉峪关市旅游形象宣传高频词与游客实地感知形象高频词进行深度挖掘,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并且利用ROST ContentMining软件对游客实地感知网络文本进行情感分析.结果表明,嘉峪关市旅游宣传形象与游客实地感知形象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游客对嘉峪关市旅游景区(点)的感知印象深、满意度高.嘉峪关市应继续保持对景区(点)的强有力宣传,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市场空间范围,进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定位,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往旅游.  相似文献   

11.
以三江侗族《坐妹》为例,以旅游网站上的游客点评为文本资料来源,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点评文本进行游客感知要素的提取及要素评价等级评定,同时运用ROST软件获取高频词,以此构建演艺产品旅游者体验感知体系和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从游客体验感知分析、情感感知分析、体验感知质量IPA分析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坐妹》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游客体验感知.将本文挖掘、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与IPA分析法的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是对旅游演艺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地旅游形象在吸引潜在游客、提升目的地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采集游客在西安发布的微博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ROST词频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国内游客对西安旅游形象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游客对西安旅游形象感知集中在代表性景区,整体形象感知,游客情绪等.整体上游客对西安旅游形象感知良好,但也存在负面感知,其关键影响因素表现在天气、交通、景区人多等方面.运用微博数据对西安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明确西安旅游形象的定位以及针对性地实施旅游形象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少林寺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与游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旅游图片为研究样本,利用NVivo10质性编码的方法获取不同主体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特征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共现网络法,分析比较目的地官方与游客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研究发现:目的地官方和游客在对少林寺旅游形象的视觉表征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照片侧重表现少林寺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僧众生活的"后台空间";游客则侧重对少室山的自然风光进行视觉表征,对后台场景几乎没有感知。采用视觉叙事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了旅游地形象的意义生产及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形象感知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是评价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依据。基于UG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别分析旅游者对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感知情况。基于“认知—情感”理论,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维度对UGC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感知不突出;自然康养条件和社会康养环境是影响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游客对于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以正面为主。为提升米易县康养旅游形象,围绕特色康养膳食打造、营销模式创新、康养旅游接待能力提升、特色康养活动举办、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双向认知平台建立以及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携程、马蜂窝等主要旅游网站游客发布的顺德美食体验游记文本和顺德旅游局官方网站发布的美食宣传相关信息为样本,借助分析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6(ROST CM6),运用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等功能提取顺德美食的游客感知形象与官方投射形象,并构建维度对比分析二者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苏州农业旅游的问卷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苏州农业旅游游客感知评价,比较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农业旅游游客感知划分为6个因子比较合理,总体满意度与感知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源环境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游客感知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存在差异性.根据游客感知因子可以将农业旅游者划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旅游者总体满意度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性别是影响不同类型游客感知差异的主导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供农业旅游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禾木村为案例地,以抖音平台上的视频为研究样本,采用ROST CM6.0进行词频分析,采用德尔菲法与文本分析的思路建立分类范畴,分析游客对禾木村的意象感知与情感属性,并探讨视频接收者的情感属性及其对游客传播的禾木村形象的感知与接收;同时,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对抖音上有关禾木村的视频进行空间信息处理和表达,分析游客感知形象的空间性和游客居住地的空间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情构成游客与广大网民凝视下禾木村的主体意象元素; 2) 游客主要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去禾木村旅游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 3) 抖音视频对禾木村形象传播影响了广大网民对禾木村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也激发其去禾木村旅游的愿望,但其对禾木村形象的展现呈现强观光性,弱文化性,未触及深层次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行为模式的飞速转变。近年来,网络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传播形象、拓展市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影响大众旅游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灵水村作为案例地,以游客对灵水村的网络评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灵水村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从旅游地客观形象、情感形象、重游意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灵水村的旅游形象感知以积极情感为主,游客对"古村落""举人""爸爸去哪儿"等形象感知强烈,消极感知来自门票价格、旅游开发水平、居民态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设施改造升级、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创新营销等方面提出提升灵水村旅游形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旅游者对目的地选择与满意度评价和该地的旅游形象息息相关.本文应用问卷调查、均值比较、因子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性地研究了中外游客的承德旅游感知形象,并提出提升承德旅游形象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助用户生成内容(UGC)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和感受,是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有效方法之一.文本使用火车采集器采集网络社区服务平台“百度旅游”中的武汉点评,以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借助ROSTER CM6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1)受关注的旅游资源中,武汉市人文旅游资源量多,自然旅游资源质优.2)积极感知因素体现在城市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自然旅游资源观赏价值高、特色饮食味美实惠、当地居民直率热情等方面,消极感知则是由于城市交通拥堵、人多拥挤、以黄鹤楼为代表的景区质价不符等因素产生.3)武汉市应加强对受旅游者忽视的优质旅游要素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