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基于MPEG-4 BIFS的交互场景的实现机制,与VRML交互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基于BIFS的场景构成,并具体构造了一个动态文本显示的场景描述。由于基于MPEG-4标准的视频、音频信息编码效率高,并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功能,使其特别适合于视频聊天、网络会议、视频监控和视频交互游戏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针对虚拟现实技术传统项目中互动不足问题,提出应用目前移动终端最新的交互技术-压力触控技术和触觉反馈技术,提升虚拟现实应用项目在触觉交互方面的性能.通过对压力触控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的技术框架,实现了压力触控技术API交互接口统一封装和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接口的统一管理.在此平台上开发了两个虚拟现实应用项目,证明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以及压力触控技术对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MPEG-4视频编码是MPEG-4标准的核心内容,具有基于内容的交互功能、数据压缩编码功能和通用存取功能,其特点是从基于像素的传统编码向基于对象和内容的现代编码的转变,包括基于VOP的视频编码、形状编码、运动信息编码、纹理编码与分级编码。  相似文献   

4.
随着虚拟现实和Java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们之间的结合使得交互性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室内装潢中就可以与客户进行交互设计从而解决了客户对室内装潢的要求的多样性这个难题。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和Java技术相结合的室内装潢模型。  相似文献   

5.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本文首先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和特点;其次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Quest3D的虚拟人机交互系统中5DT数据手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遥操作系统的开发中,在客户端的人机交互系统中,数据手套可以同时做为输入输出通道,能够充分发挥手在交互过程中的自然性,向虚实无缝结合跨进一大步。介绍了数据手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的过程。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遥操作原型系统中实现了基于5DTData Glove 16-W的人机交互操作,并对数据手套校准,手势的匹配输入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在Quest3D场景中用数据手套进行漫游的程序,利用Quest3D SDK编制了数据手套与虚拟环境交互的接口程序。上述方法对于各种基于数据手套的虚拟人机交互应用程序的设计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VRML技术实现CSCW系统中的3D人-人交互界面,论述了基于VRML的3D人-人交互界面的基本特性、实现方法及其通用性。这种基于VRML的3D人-人交互界面,较2D人-人交互界面,能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协作信息,尤其是协作者身体活动的状态信息,使群体人员能更直观、更自然地交互;它实现了虚拟现实的效果,又可以不需要虚拟现实设备的支持,且与平台无关;它包含了2D界面和3D界面,两者可相互通信,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个基于MPEG-4标准和IP组播技术的数字图像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MPEG-4标准对图像进行编码和解码,利用IP组播技术实现了图像的多点传输。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基于MPEG-4标准和IP组播技术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压缩率和网络带宽利用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的农业虚拟现实环境仍然以静态几何模型为主,具有真实物理意义并符合真实环境物理规则的动态模型和交互模式仍然没有普及。基于物理的模型和仿真方法具有机理上的优势,能够在自然环境包括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场景的动态建模与真实感交互方面增强虚拟交互的真实感和互动体验的沉浸感。本文阐述了基于物理的建模方法本质和意义,总结了农业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物理建模和仿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物理方法在植物形态学、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力学以及环境物理场建模与仿真方面的应用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物理模型和仿真方法在农业虚拟现实乃至农业信息化中的潜在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提出用 V R M L 技术实现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 论述了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的基本特性、实现方法及其通用性这种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较2 D 人—人交互界面,能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协作信息,尤其是协作者身体活动的状态信息,使群体人员能更直观、更自然地交互;它实现了虚拟现实的效果,又可以不需要虚拟现实设备的支持,且与平台无关;它包含了2 D 界面和3 D 界面,两者可相互通信,协调工作,适用于需要集成2 D 和3 D 界面的 C S C W 系统,具有较广的通用性利用 V R M L 技术来构造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1.
关于“虚拟会计实验室”的开发与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在WWW上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会计实验室”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法,并对“虚拟会计实验室”的交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参与者希望进行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互,这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6自由度坐标模型的虚拟智能实体,利用有限状态机来实现状态变迁,以此来增加整个虚拟现实系统的人-机交互智能特性。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就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虚拟环境及虚拟一半建模方法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以室内虚拟环境建模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建立室内虚拟环境模型的总体设计目标、设计思想、设计准则及建模所采用的关键技术,采用面向对象和面向智能体的建模方法,使建模对象为可重用的、可交互的。对实际场景进行了层次结构划分,以便于场有效管理,并加速显示。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崛起,架构在网络虚拟现实领域的构想——分布式虚拟现实,正在逐渐成熟中。文中首先介绍了分布式虚拟现实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了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的需求和体系结构。然后,阐述了战场虚拟场景的数据建模方法,列举了交互大型场景动态实现的关键技术。并且设计完成了一个分布式虚拟现实原型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各用户相互的感知以及化身之间的交互。最后陈述了该系统的性能、架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硅微加速度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步骤,并在基于微机实验平台上创建了其虚拟环境,通过拟实运行验证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硅微加速度计设计中的可行性及实现步骤的正确性,说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方法特别适合于开发象硅微加速度计这样的微结构器件.  相似文献   

16.
研究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在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中的应用,以提高系统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效率。介绍了将六自由度输入设备FASTRAK跟踪系统用于机器人运动路径交互式生成的原理。提出一种场合相关的基于模板匹配的手势识别算法,通过手势向虚拟环境发送交互命令来对虚拟机器人进行离线编程,实现了数据手套在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算法简单、实时性好、识别率高、鲁棒性强。方法已在SGI工作站上实现,应用在自主开发的机器人虚拟示教编程系统中,大大提高了离线编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外虚拟学习环境支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偏少、交互手段不足及尚不能智能化学习等问题,研究基于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平台构建及扩展虚拟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研发了交互性虚拟实验环境、交互性虚拟课堂环境以及即时交流﹑智能测试系统﹑问题查询等认知工具,设计了虚拟导师和虚拟学伴以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该研究以实践性较强的电子课程为例,使得虚拟学习环境交互机制具体实施并得以改进,提供了有助于解决学习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核电站的设备昂贵、复杂、运行环境存在放射性,在真实设备上进行维修培训代价高、风险大.Division Mockup提供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维修培训手段.文中阐述了光源、材质与纹理、碰撞检测、隐匿、成组、配音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技巧,开发了真实场景的虚拟培训软件,建立了核电站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并通过三维影像、三维动画、设备虚拟维修声音几种反馈手段实现了培训系统的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19.
MPEG-4流媒体服务的机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PEG 4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框架下,对MPEG 4编码数据的流式服务机制进行研究.以MPEG 4VM编码视频数据为研究对象,在RTP/UDP传输协议的网络和基于"推"的达尔文视频流服务系统上,对MPEG 4编码数据实现了基于RTP的封装和传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崛起,多人共享虚拟现实成为虚拟现实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首先介绍了多人共享虚拟现实的发展背景,然后以UML(统一建模语言)为工具,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对一个多用户共享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建模,并运用编程工具实现了该原型系统,初步达到了支持虚拟现实场景内多个用户相交互的目标。在描述了该原型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之后,文中总结了本次设计的特点,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