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骚比较新论》从自然审美和生态美的角度审视《诗经》与《楚辞》的物象,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自然审美传统。现实上,它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然审美的当代文化价值,重视生态美建设,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当代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4.
读《离骚》     
一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甚至后世把模仿《楚辞》的作品称为“骚体”,可见其影响之大,代表性之强。屈原死后,其作品广为流传,学者竞相研读、注疏。从西汉刘向父子始,历代不乏治“楚辞”者,清蒋?说:“论《楚辞》者,向称七十二家,古与堂又增之为八十四家。”这是蒋北就他之前说的,从蒋至今人,当有百家之多。且攻《楚辞》者,治学严谨,博引旁证,力求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蒋?的《山带阁注楚辞》,引书四百三十种,今人朱季海的《楚辞解故》引书一百七十余种,游国恩的《楚辞概论》,引书一百三十一种。尽管治《楚辞》者如此用心,但有些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甚至连题目的涵义也没有达成共识,更不要说对语词的诠释了。  相似文献   

5.
一 《艺苑卮言》的作家评论,内容精深博大,淹贯古今,显示了作者广阔的审美视野和很高的审美水平。正如屠隆所说:“元美作《艺苑卮言》,鞭挞千古,掊击当代,笔挟风霜,舌掉电光,天下士大夫读其文章,想其风采。”《艺苑卮言》对《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汉、唐散文、唐诗以及宋、金、元、明各代的诗歌散文作家,进行了品评,其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立论之大胆,见解之深刻,实为明代诗文理论著作所罕见。  相似文献   

6.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时期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有明显的审美差异,表现在审美形态、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这种差异与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等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开楚辞学音义一派的当属《楚辞音》,徐邈、诸葛氏、孟奥、释道骞①和"佚名"分别撰《楚辞音》一卷,前四种皆亡,唯释道骞所撰被认为是保留至今的敦煌残卷。民国时期的徐昂治楚辞音,沿用《楚辞音》之名,但内容大不同,该文以释道骞的残卷及后来的楚辞音义著作为比较对象,分析徐昂的著述体例,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代以来,非议屈原之词甚众,王船山一概弃而不论,却对给予屈原以相对好评的朱熹耿耿于怀,在《楚辞通释》中多次责难朱熹的"过于忠"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楚辞通释》的创作目的在于传承蕴含于楚辞之中的刚烈雄健的文化精神,以号召救亡图存运动;朱熹"过于忠"论所倡导的儒雅温驯的文化精神,与船山的文化精神取向和《楚辞通释》的创作意图相左。  相似文献   

10.
明隆庆五年 (15 71) ,豫章朱多?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 (简称夫容馆本 ) ,是海内公认的善本 ,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 (日本宽延三年〈1740〉) ,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 (名《楚辞王注校本》 ,简称庄本 ) ,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 ,就有异文 117处。勘比结果 ,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 (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 )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 ,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在夫容馆本之上  相似文献   

11.
诗歌赏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渠道,文章从简介古代诗歌美的特征,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驶遣想象,感受意境,熏陶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写赏析文字,培养审美理性认识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古代诗歌赏析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唐代晚望诗艺术特色表现在虚实交错的布局、丰繁意象的选取和真性情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同时,虚实交错的布局构成了晚望诗远近互文、动静交相的美感;丰繁意象的选取导致了晚望诗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饱满;诗人真性情的表达构成了诗歌具有沉郁、清丽、雄壮、感人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本能感情的方式,爱情往往可以通过诗歌去承载和传递这种具有永恒意义的情感.而诗歌因为独特的表达和创造的唯美意境也就成了歌咏爱情的最好方式.对爱情诗歌的赏析就是对诗歌意境的再解读,也是一种美的再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在1925年出版《微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至30年代,戴望舒又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整合,使之臻于成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开辟了一条古今融合,中外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路子。由于它的基本特征是“远离现实,深掘内心”,所以它在反映现实方面显得无力,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令人瞩目。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的,一是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二是抒发忧郁的情思;三是追求纯诗的理想;四是远距离审美。这些艺术特点被其他诗歌派别所吸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维作为中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饱含禅意,幽静而清丽,空旷而淡雅。他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情感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王维与禅宗思想的渊源、王维山水诗的创作与禅宗思想的关系、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诗风的影响,使王维山水诗不仅体现了自身个性,而且也是中国山水诗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楚文化“凤”图腾造型的物象表现和美学意义为切入点,探求楚凤艺术形象的精神来源、孕育环境的相关性及形成其特有艺术美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具有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正与其意象艺术直接相关。华兹华斯不仅讲究一切的感觉、感情与思想都以意象出之,并且讲究对意象本身的艺术化处理,让意象呈现出流动性、整体性、繁富性和连绵性,并以此开创出英国诗歌意象艺术的新格局。意象正是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毕其一生的其诗性、诗心、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周邦彦词中花的外部艺术表现和内部审美意蕴。主要从花之香、花之色、花之韵三个方面对周词中花的外部刻绘进行概括,同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词人通过花所表现的的情感意蕴。感物惜时的春愁所展现的是词人对于花这一物象美景成空之后的感伤;相思怀人的哀婉体现了词人物情互关、敏感细腻的心理感受;羁旅行役的意绪表现出低沉寂寞的格调。指出了周邦彦通过花来寄寓人事、抒发情怀的感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的经历使他的诗凸现出境界的宏阔与现实的惨淡,而其诗中的地理名词更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杜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这在杜甫的七言律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的地理名词在杜甫七律中的存在形式、类型特征、结构效果都有不同,这些差异正凸现了杜甫在地理名词运用上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于探究杜诗的艺术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