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造沸石负载铜催化剂催化苯酚羟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离子交换法制备负载Cu的人造沸石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铜负载量、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的铜离子交换沸石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苯二酚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到49%以上,苯二酚的选择性大于97%。回收催化剂的活性可通过将回收的催化剂于550℃条件下煅烧1 h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变焙烧温度的方式,制备不同酸量、结构的改性磷钨酸催化剂,研究其在生物柴油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建立催化剂活性与性质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间接滴定法对催化剂的总酸量进行表征,以甲醇和油酸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结果表明:1)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催化剂酸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焙烧温度为300℃时,磷钨酸酸量达最大值5.63 mmol/g;当焙烧温度小于等于500℃时,磷钨酸依然保持Keggin结构,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结晶度下降;当焙烧温度达600℃时,磷钨酸分解为产物WO3,其酸量仅为0.29 mmol/g﹒2)随着催化剂酸量的增加,其在油酸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提高,且当焙烧温度为300℃时,改性的磷钨酸催化活性最高﹒3)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2 wt.%,醇油比为10: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 h时,油酸转化率达最大值97.2%﹒  相似文献   

3.
利用低温方法制备了S2O8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乙酸和异戊醇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观察了焙烧温度、(NH4)2S2O8溶液浸渍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0~500℃焙烧和用1.00mol/L的(NH4)2S2O8浸渍所得的S2O82-/TiO2对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的最佳醇酸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0%,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110~120℃,酯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以复合金属氧化物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苯的催化羟化反应, 考察了溶剂种类和用量、 催化剂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物摩尔比等一系列因素对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SnCl2/TiO2固体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制备方法、SnCl2负载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解法制备的TiO2栽体负载25%SnCl2,在450℃下焙烧2 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佳,苯酚转化率为39.15%,碳酸二苯酯选择性达到62.32%.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对DMC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产物产率和产物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大比表面积大孔容的催化剂增加了活性组分负栽量,易于生成大分子的DPC,提高了PhOH转化率和DPC的选择性;而小比表面积小孔容的催化剂,催化活性低,且只易于生成小分子的MPC.傅里叶红外表征结果说明,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SnCl2转变为SnO2是催化剂失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固体磷酸催化剂,以汽油氧化脱硫反应为催化模型,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时间及载体对所制备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磷酸催化剂在汽油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活性炭磷酸催化剂在汽油氧化脱硫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酸量为5.613 mmol/g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 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羟基磷酸 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 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Y型分子筛为固体酸催化剂,分别从催化剂的改性、制备因素和反应参数,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入相同金属阳离子后。随着Na~+交换度的提高,总酸量减小,催化活性降低;当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的总酸量、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均为最高;在常压、175℃、气体空速2000h~(-1)、叔丁醇/苯酚=1.2∶1(mol)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69%,对叔丁基苯酚选择性达85%。  相似文献   

9.
以无机盐作为苯酚选择氧化催化剂 ,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氧化 ,得到的苯二酚的总选择性达83 % ,苯酚转化率为40 %。讨论了催化剂用量、pH值、苯酚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精平 《甘肃科技》2013,29(3):32-33
采用碱式碳酸钴、四丁基溴化铵和磷钼钒杂多酸反应合成系列新型Dawson型磷钼钒酸季铵盐Co(8-n)/2(Bu4N)nP2Mo16V2O62(n=1~8),其中(Bu4N+是C16H36N+)。将其用于乙腈作溶剂,30%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催化氧化苯制苯酚的反应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各组分在双氧水作用下催化活性较高,任一组分单独作用时催化活性较低,只有当催化剂中钴盐、季铵盐与磷钼酸配比合适时,催化效果才会最优,其中Co2(Bu4N)6P2Mo16V2O62的催化活性最优。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即苯5mL、30%双氧水10mL、催化剂0.176g、乙腈25m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苯的转化率达40.4%,苯酚的选择性达85%,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碳氢化合物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被认为是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XRD、XPS及TPD表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用C3H6作还原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H2O及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 ℃,在反应温度为400 ℃时,NO最大转化率为95%. 水蒸汽存在下,NO转化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方向移动,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90%,对应的反应温度为450 ℃. 添加φ(SO2)=0.009%后,催化剂在低于350 ℃的区间还原NO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表现出促进作用. 当反应温度大于350 ℃后,催化活性明显下降,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58%.  相似文献   

12.
对以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巯基乙酸为助催化剂,苯酚和苯甲醛为原料,催化合成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羟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磷钨杂多酸的活性碳负载量为50%时,催化活性最好。通过对缩合反应的正交试验表明,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主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酚醛物质的量比、反应的温度及反应的时间对缩合反应的收率有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为50%,n(酚)/n(醛)=4∶1,反应温度100℃,主催化剂2.5g,助催化剂0.1mL,反应时间2h,收率可达73.8%。  相似文献   

13.
以偏铝酸钠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Ni质量分数为40%的Ni-Al2O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350,450,550,650,750℃)下制备的催化剂在CO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使用TG-DTG、N2吸附、XRD、H2-TPR和H2化学吸附分析了催化剂的织构、晶相和活性金属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上升,Ni与Al2O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变强,形成大量的NiAl2O4,在450℃焙烧的催化剂活性最佳,在压力1.0 MPa、空速20 000mL/(g·h)和温度220℃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99%以上;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催化剂活性与镍的活性比表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先增加、后降低,表明催化剂镍的活性比表面积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的SO42-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不同载体及不同焙烧温度下的催化剂活性,并对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SO42-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时具有较高活性,最佳实验条件下,100℃反应13h,脂肪酸甲酯收率达90%以上;SiO2为载体时催化剂在100℃的干燥温度下催化活性较高,SnO2为载体时催化剂在450℃的焙烧温度下催化活性较高,而催化剂SO42-/SnO2-SiO2在焙烧温度小于450℃时催化活性皆较高。使用过的催化剂部分失活,原因是催化剂表面的硫酸根被甲醇淋洗掉;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被油和甲酯所覆盖。使用过的催化剂通过焙烧,重新浸渍硫酸溶液再焙烧后,其活性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对间硝基苯磺酸钠溶液进行降解, 比较了不同的催化剂(Co/Bi, Mn/Ce, Cu/Mn/Ce, Cu(NO3)2, 活性炭)和氧化剂(过氧化氢和氧气)对间硝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效率, 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 初始氧分压、 间硝基苯磺酸钠浓度、 过氧化氢用量、 反应温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Cu(NO3)2为催化剂的CWPO法对间硝基苯磺酸钠具有较理想的降解效果, 反应温度、 过氧化氢用量和间硝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对降解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氧气和催化剂的加入能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 升温过程也对CWPO降解间硝基苯磺酸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铈掺杂硫酸钛后经450℃高温焙烧制得一类新型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合成季戊四醇双缩苯甲醛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苯甲醛与季戊四醇摩尔比为2.0:1(3.38ml,2.269g),催化剂用量为0.1135g,回流温度83℃,反应时间2h的优化条件下,反应产率为87.7%。且催化剂容易制备,稳定性好,可连续使用。基于布朗斯特酸碱理论,结合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丰富的轨道能级结构,对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吡啶作为探针分子,通过红外光谱法检测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质。  相似文献   

17.
Pt/GA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冷凝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H2PtCl6·6H2O为前驱体,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Pt/G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氧化冷凝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活性组分Pt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350 ℃、NaOH与Pt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 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40 ℃和常压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13.33 g/L和反应时间为2 h,冷凝废水中85%以上的乙醇被氧化,而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冷凝废水中80%以上的乙醇可被氧化,其催化活性仍然达到80%以上.该种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粒径约为5~15 nm,活性组分Pt以Pt0的形式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Bi2Mo3O12在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铋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催化剂,使用XRD,TEM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对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探讨了H2O2/phOH摩尔比,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等对苯酚羟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白钨矿型纳米微粒,粒子的比表面积为68.8m^2/g,粒径约为12nm,在所选定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达50.3%,苯二酚的产率为49.9%。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于豆油高选择性加氢的铜铬催化剂。亚麻酸选择性可高达9.8.最佳催化剂由Cu/Cr=1样品,在350℃下焙烧3h制成。由于催化剂用量大和反应温度高,扩散成为速度控制步骤,反应活化能为30.3kJ/mol。  相似文献   

20.
研制得一种新型固体酸TiOSO4/SiO2,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其表面主要存在Br(o)nstexi酸中心,该催化剂在油酸月桂酯的合成中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制备和反应的优化条件如下:Ti(SO4)2负载量10%,焙烧温度450℃,催化剂用量2%,醇/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5h.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