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莉 《科技信息》2008,(20):190-190
本文剖析了中西方(dragon)的差异,认为将中国“龙”译成英语“dragon”一词,违背了英汉互译词语翻译的三个原则,导致了西方对中国“龙”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谈"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翻译以及关联理论的观点出发,对一则绿茶广告中"龙"这个形象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本则绿茶广告中,"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广告受众中是有不同涵义的.Dragon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而在中国,龙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从文化背景(语境)的角度讲,dragon和龙是不同的.基于广告劝诱的主要功能,要求在操英语广告受众中取得与在操汉语广告受众中同等或近似效果,龙译成dragon是不妥当的.最后,作者建议将"龙"译成"Long".  相似文献   

3.
语言除了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外,作为文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心理。本文就“龙”与“dragon”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研究文化词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张利新 《科技信息》2007,(2):111-111
对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是要看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语境来适当调整是“归化”还是“异化”的。本文从这一翻译原则出发,结合目前的“龙”是否可以继续代表中国形象的争议,建议用中西合璧的“Chinalong”来代替“Dragon”在英语中对“中国龙”这一形象的表达,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主动构建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  相似文献   

7.
杨媛 《科技信息》2009,(24):I0187-I0187,I0185
古往今来东西方的龙形象在文学、艺术、设计表现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以中国明代龙为代表的东方龙饱含了神性的色彩,西方欧洲中世纪龙则是邪恶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国MMORPG游戏作品中大量的龙的角色设计的涌现,不仅增添了游戏神秘奇幻的色彩,烘托了游戏的场面气氛,也使中国玩家们对龙形象表现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对中国明代和欧洲中世纪龙形象在文学、设计方面的调查分析以及对美国、日本、中国现有的MMORPG游戏中龙角色的形象分析,探讨了MMORPG游戏龙角色设计中东西方龙造型元素的应用理论依据以及东西方龙造型要素融合下,迎合中国玩家的MMORPG游戏的龙角色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平龙     
<正>龙腾奥运共舞未来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正>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由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国务院五个部委、全国政协两个专门委员会共同发起组织实施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多名负责同志发出呼吁,通过海内外征集"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15,(4):1
<正>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由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国务院五个部委、全国政协两个专门委员会共同发起组织实施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多名负责同志发出呼吁;通过海内外征集"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  相似文献   

11.
日语表示条件关系的接续助词,具有代表性的便是「ば」「たち」「なち」「と」.这四个接续助词,笼统地说,都可以译为汉语"如果~的话~",所以对于中国的日语初学者而言,一般很难区分出这四个词在用法以及意义上的不同.对这四个词用法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区别其用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英汉词典把ethnography翻译为人种志、种族志或人种学,较早的汉译论著一般也采用这个译法。虽然近年来人类学和民族学的专业著作,包括汉语著作和汉语译作,已经极少把ethnography表述为人种志、种族志或人种学,但某些论著仍用旧说。事实上,按体质特征为标准进行的种族划分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谓的种族文化。Ethnography应译为民族志,而不应译为人种志、种族志或人种学;同理,ethno同根词只能翻译为“民族……”,如ethnology译为“民族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江雪》英译文中不同译者对"孤"和"独"两字的翻译方法不同,有些译文破坏了原诗"意在言外"的意味深长的效果,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而且要准确运用目的语语言,尽可能在译文中保持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邹卫宁  李洁 《长沙大学学报》2014,(1):104-105,112
"约谈"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欧美国家并没有此制度,因此没有现成的规范的英译可供借鉴。经过对比分析"约谈"在新闻中的翻译,提出了发改委"约谈"语境下的两种译本:(1)price talles,hold price talles;(2)inquiries,make inquiries。这两种译本既体现了发改委"约谈"的固有特色,又能充分反映其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Transaction-cost应该译为“交易成本”还是“交易费用”没有达到广泛的一致,国内学者对这两个概念大多不加区分,造成很大的混乱。在推敲汉语含义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交易的特性出发,通过分析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之间的联系,认为“Transaction-cost”应当译为“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7.
"喜洲",旧时又名"大利""大釐(大厘)""史贝佥""喜郡""史城""喜贝佥""喜州"等名,参考大理佛教历史文化背景,参照佛典梵汉对音规律,结合古汉语音韵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喜洲"的所有这些名称应当都是梵语s?ri的同音异译,最初的含义是"禧福吉祥"。  相似文献   

18.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亲"是2011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它不仅在网上流行而且也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不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拥有的社会评价,所以本文认为"亲"属于称呼语。我们搜集了"亲"泛化的各种表现,并且对它的词义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亲"是"亲爱的"缩略形式。从淘宝购物、交际需求、称呼语的缺失和社会功能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亲"泛化的原因,并且对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