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2007年8月启动,至今已有4年。四年来,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尽合理、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低、缺乏个性化矫正方案,本文旨在通过调研的方式对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改革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界定社会力量的范畴,阐明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能够为社区矫正实践提供行动思路。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并总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成效及现实困境,并从转变公众观念认知、明晰各类主体职责、构筑多元平台载体、优化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并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质效的优化路径,对于我国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并实现良法善治、法安天下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对于行刑的人道化、科学化以及降低行刑成本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社区矫正同时也存在适用对象的选择、适用程序、矫正手段以及矫正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结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在肯定社区矫正价值的同时进行反思,科学选择适用对象、完善适用程序、提高矫正工作者素质,以真正实现公正、人道、科学、效益等行刑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作为相对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已经正式写入我国刑法。但目前法律缺乏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为保证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予以专门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矫正方式,体现了新的刑罚理念,是一种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监管方式。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概念的阐述,对社区矫正依据、矫正主体、矫正对象、矫正手段等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相应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也已经颁布.但是由于实施社区矫正场所的不确定,出现了直接在社区进行矫正与“中途之家”进行间接矫正两种模式,各省市之间矫正的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审前调查制度的缺陷、矫正模式与刑罚个别化的裂痕等因素,在实践中需要两种模式并用,通过对不同犯罪性质的划分以及对被矫治者的具体分析来决定采用何种模式,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组织的与公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被矫治者重新融入社会,实现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制度是以非监刑为主的一种新的刑罚方式。从国际司法实践看,该制度能有效地预防、矫正犯罪,避免犯罪人二次犯罪,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分析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主要社区矫正制度,探讨其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制度,在我国已执行近十年。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不同的困境。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社区矫正试点,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西部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该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人力资源水平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社区功能下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主体面临素质不足和定位模糊两大困境。完善管理主体建设须完善立法、赋予管理主体职权,明确身份,加强专业化;完善参与主体建设需做到联动社区矫正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配套人才入口,明确参与主体分工,优化参与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18):I0077-I0077,I007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明确矫正主体,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仍处于试点和尝试阶段,实践中遇到众多问题,尤其是组织机构的不顺畅和工作队伍的不健全。因此,要理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充分发挥多方配合的社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5,(5):78-80
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文章从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出发,就社区矫正对象的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在对我国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有关法律规定做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扩大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增设社区服务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加强地方立法以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等立法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方式。文章通过分析监禁矫正的有限性和消极性,并结合社区矫正产生的背景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支撑,来探索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飞 《科技信息》2010,(23):143-14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矫正工作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立法层次不高;社区矫正工作主体与执行主体相分离;矫正工作缺少程序保障。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如提高社区矫正立法层次,明确社区矫正主体,完善社区矫正程序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上海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尝试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矫正应定位为非行刑处遇措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构,要客观全面认识社区矫正的正向价值和负面效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处理专门机构和社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自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始实施以来,社区矫正作为有效解决青少年罪犯与社会脱节的改造方式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国内不少学者已经从社会工作领域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做了相关研究,本文将尝试梳理与此相关的文献内容,何为实现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的效果最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16年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试点、试行到全面展开,从无法可依到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法治程度不高、执行主体不明确、管理队伍不专业等众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颁布《社区矫正法》,明确相关管理主体职责、提升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扩大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