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学观察》2010,(6):68-68
自从隐身衣首次基于转换光学理论提出以来,人们已经对各种类型的隐身衣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并在二维极限下实验实现了微波和光学波段范围内的隐身。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研究组实验实现了一种微波波段下全三维、宽频段、低损耗的地平面隐身衣。  相似文献   

2.
东南大学等有关单位于2008年4月21~24日在南京举办了“2008年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 简称ICMMT' 2008 )和“2008年全球毫米波会议”(2008 Global Symposium on Millimeter Waves,简称GSMM’2008)。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伊朗、印度、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的宽频带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当下最具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文中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法/镜像法对室内空房间的毫米波传播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与已知文献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文中通过仿真得到接收功率和均方根时延扩展等传播参数,分析各种因素对接收功率的影响,该研究为以后简化室内毫米波传播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室内无线通信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为未来5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已发现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简介,重点介绍H.Frohlich的相干激励假说及其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科技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已发现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简介,重点介绍H.Frohlich的相干激励假说及其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科技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计算电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东南大学计算电磁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在计算电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吸收边界条件、区域分裂法、不变性测试方程法、Green函数、电磁成像、直线法、泛函方法、毫米波无源电路的数值分析等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超小型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于东海,孙敏松,齐宁华(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8)卫星云图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涝监测、海洋捕捞、森林防火、农业估产、植被覆盖观测等多种领域,但原有设备庞大复杂,造价高,操作过于专业,不利于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会议"将于2010年8月初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征文范围:电磁场理论、数值方法与CAD;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微波毫米波器件及电路;射频功放及线性化技术;THz波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沈飚,于东海,孙忠良(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8)国外正式研究探地雷达始于50年代.由于土壤的导电性导致电磁波被吸收、散射、损耗,探地雷达系统初期应用仅限于高频电磁波吸收很弱的冰层、岩盐矿等介质.随着电子...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利特华博士是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和卫星通信设备公司通信天线部总负责人。在雷达信号处理和天线、电磁理论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论著、科研成果颇丰。应我院毫米波研究所方大纲教授的邀请于10月7日至11日来我院讲学。 参加听讲的除电子工程系、应用数学系的部分师生外,还有东南大学、南京航空学院、14所等10个单位的同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9-12日,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教授的研究小组主办,由教育部“11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的2008年人工电磁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境外代表40多位。  相似文献   

12.
<正>韩波,男,1983年8月生,安徽颍上人。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韩波博士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片上元件建模与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异质结三极管  相似文献   

13.
雪崩晶体管产生窄脉冲用于探地雷达于东海(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8)近年来,晶体管在雪崩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采用雪崩效应后,可以很方便地产生具有毫微秒甚至亚毫微秒上升时间以及很大峰值功率的脉冲.由于专用雪崩晶体管的出现,使得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用于计算机无线局域网的微波收发信机陈忆元,朱晓维(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8)目前的计算机局域网数据传输媒介仍以各种有线传输媒介为主;有线传输媒介的优点是传输可靠以及传输信息量大(如光纤),但不够方便灵活,近年来,国外很多人都致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毫米波通信中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描述了毫米波传输特性及信道模型,概述了大规模毫米波 MIMO混合波束赋形系统及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案,介绍了毫米波波束对齐的2种可行方案,最后展望并预测了毫米波通信与其他技术融合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高穿透性、高抗干扰能力、可全天时全天候等优点使得毫米波成像在反恐安检、环境监测、气象预报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分辨率和目标特征提取技术一直是毫米波成像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方法对毫米波图像进行去噪和特征提取时往往会造成失真,难以保持目标边缘信息以进行特性提取。稀疏理论利用固定的基函数表示毫米波图像的结构特征,在去除噪声的同时有效地保持了目标边缘信息。基于毫米波图像全局梯度特征,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梯度特征的毫米波图像稀疏表示与特征提取方法,实验数据的仿真成像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传播具有很高的路径损耗以及较强的方向性,对障碍物造成的阻挡以及由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等非常敏感,因此如何提供稳定的链路质量成为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又因为电磁波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基于天线个数的不断增加和对成本的考量,传统的多用户预编码技术难以运用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因此如何将毫米波通信与Massive MIMO进行结合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毫米波系统的以上几点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FDMA的毫米波系统中用户频域调度与多个用户进行混合预编码的联合算法,通过运用该算法可以提高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近似于纯数字预编码的性能,与其它同类算法相比,计算复杂度增加的并不明显,可以大大改善毫米波Massive MU-MIMO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一种利用块间相关性的块运动估计算法⒇吴红文夏良正(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18)(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南京210018)运动估计技术在数字电视信号编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去除图象序列中时间冗余的最有效方法.现已提出了许多基于电视信...  相似文献   

19.
利用4种等效Lorenz-Mie理论以及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DDA)计算了毫米波频率下卷云中随机取向六角形冰晶粒子的散射特性.对比结果表明:在毫米波频率下,利用等效体积与投影面积比值(V/A)Lorenz-Mie理论计算的结果与DDA的结果最接近,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误差公式,为等效球理论代替DDA计算复杂的六角形冰晶粒子散射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水与历史城镇——互动与形态变迁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29日在东南大学召开。会议由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联合承办,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亚洲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协办。会议共安排了大会报告和3场分组学术报告。来自德国、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知名学者和我国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