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龙怀高速公路K112+210~+520右侧高边坡发生近200万m3的巨型滑坡﹒为进行滑坡处治设计,本文结合滑坡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特点,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机理及稳定性,提出了“卸载+预应力抗滑桩+钢花管注浆+排水”的综合处治措施,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典型断面模型分析处治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处治后的坡体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处治方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天山公路是贯穿新疆天山南北的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国防战略通道。根据天山公路K964 080- K964 125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区域地质状况和该段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该公路段滑坡的形成机理。天山公路4#滑坡为片岩组成的岩质滑坡,位于铁力买提达坂断裂和哈尔克山主断裂之间。陡倾的片岩在自重、构造等作用因素下产生卸荷,上部片岩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逐渐向坡内发展,形成弯曲-拉裂变形。滑坡坡体前缘公路的开挖,靠近临空面位置的变形体首先蠕滑或滑塌,后面的坡体形成临空或失去阻滑力而蠕滑,这样从前缘开始逐渐“追溯”,倾向坡外的拉裂面贯通后,形成蠕滑-拉裂滑坡。  相似文献   

3.
杨文生 《广东科技》2011,20(16):214-216
湖南省S308辰溪至麻阳段改建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处路堑滑坡,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及施工进度.本人现以辰麻公路第2合同段k9+440~k9+570段滑坡处治为例,分析其滑坡的成因及处治加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浅埋煤层采动对古滑坡复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地表变形迹象,对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以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复活成因.结果表明:古滑坡在煤层开采后,坡体前缘发生局部溜滑,后缘形成了拉张裂缝,且在侧翼形成剪切裂缝,但目前尚未形成贯通的滑带;古滑坡变形阶段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减速变形阶段,目前坡体处于减速变形阶段;古滑坡坡体整体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采空区的顶板塌陷和变形使得坡体前缘受到较大的水平推力并产生水平位移,极大降低了古滑坡坡体的稳定性.可见,尖山营古滑坡目前处于减速蠕变阶段,破坏范围较小;古滑坡复活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煤层开采共同作用影响,但煤层开采是促进古滑坡复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路网密度逐渐加大,低等级公路为克服地形高差很多路段不得不在同一斜坡体上以回头弯的形式进行线路的展布,这种线路展布方式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表层覆盖土层或强风化层厚度大软质岩分布区,往往会施工中造成滑坡,此类滑坡影响范围大,对上下路段治理存在连带关系,治理难度和投资大,因此该类滑坡处治至关重要.该文结合某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一坡多线公路滑坡处治技术,为解决该类滑坡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西部水电工程存在大量滑坡堆积体,部分滑坡堆积体前缘堆积物未分解,结构完整,形成坡体前缘的层状岩体。由于这些层状岩体处于滑坡堆积体底部前缘,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以及整个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某水电工程的滑坡堆积体实例,计算其在水位下降工况下前缘块状岩体稳定性;同时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该滑坡堆积体前缘层状岩体对滑坡堆积体有阻滑作用,可以当作天然挡土墙处理,不需要稳定加固处理。论证了将这些滑坡体前缘层状岩体当作挡土墙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强降雨是缓倾外软硬互层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条件,启滑前的地下水分布特征是此类滑坡形成的关键力学因素。弄清地下水分布特征对该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垮梁子滑坡为地质原型搭建试验模型,模拟强降雨条件下坡体内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后缘裂隙水位上升,坡体内承压水呈三角形——前低后高梯形-矩形的演化规律;2伴随承压水分布的演化,坡体变形破坏呈现出前缘隆起-牵引后退式裂隙发育-滑移-拉裂趋势三个发展阶段;3降雨条件,含水层厚度及坡脚堵水条件等是影响坡体承压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结合滑坡实例,从滑坡地质环境出发,通过对滑坡变形特征机制和稳定性分析,认为前缘的临空面,坡体倾向与基岩面基本一致以及暴雨是诱发该滑坡的主导因素,并根据具体工程对治理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了解滑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是对其进行预防预报的前提。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降雨为触发条件,进行多次模型试验,记录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在不同坡面形态时的变形破坏现象,研究该类边坡的失稳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为后缘推移式滑动破坏,该类边坡失稳始于边坡后缘,其破坏模式为开始降雨→雨水从坡面入渗,边坡土体强度降低→后缘土体发生沉降→前缘土体发生垮塌→坡体后缘持续下沉,推动边坡底部土体向前滑动-坡体前缘出现推挤隆升现象-边坡整体失稳破坏;前缘反倾式锁固型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的根本原因是边坡前缘土体强度降低及垮塌,致其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滑力,边坡发生整体失稳。研究成果对此类滑坡的预防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清江茅坪滑坡的地形、地貌以及岩土混合比例,建立了适合室内模拟研究库水水位涨落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填制了岩土体实验模型.模拟了水位在涨至模拟坡体前缘临空面一半高度和水位漫过前缘临空面达到第一平台高度时,坡体内的水分布情况.在水位降落实验过程中,岩土体部分失稳,证明了润湿滞后在降水期滑坡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尾山滑坡的失稳模式为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为了研究这种独特的特大型岩质斜坡失稳模式,利用土工离心机,对1个包含4组结构面的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心机加速度的不断增大,后部块体首先失稳并推挤前缘关键块体,粘贴在滑块与基座之间的裂缝监测应变片从斜坡后缘到前缘相继发生破坏;当离心加速度达到80g(1g=9.8 m/s2)时,斜坡前缘关键块体发生位移突变,产生瞬时视向滑动破坏,引起整体滑坡;软弱夹层抗剪强度的降低和关键块体瞬时失稳是鸡尾山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具有“后部块体驱动-前缘关键块体失稳”的特征,斜坡的初始变形破坏是一个从稳定到失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区域分布、微地形地貌分布、形成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发现滑坡体上洞穴发育密度和发育程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滑坡对黄土洞穴的影响,认为滑坡体上节理裂隙的强烈发育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搬运空间、堆积空间以及渗流通道.滑坡改变了地面的坡形、坡度以及水力条件,使得滑坡的后缘、侧壁以及前缘等地段容易形成黄土洞穴.黄土洞穴对黄土滑坡的主要影响是可以加速冲沟发育、加剧坡体局部破坏、改变坡体的渗流条件,从而诱发滑坡发生以及古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降雨入渗对含软弱夹层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固定式双渗透降雨物理模拟技术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对4种坡角的软弱夹层顺层堆积体开展了降雨物理模拟试验,测量了降雨过程中滑坡体内关键位置的位移及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情况下,不同坡度的堆积体斜坡在位移和力学变化上具有相似性,降雨前后坡体的位移、土压力和水压力变化经历上升-下降两个阶段,软弱夹层位移在降雨后仍然保持蠕变;坡角越平缓的坡体后缘位移量大于坡体较陡的斜坡,而坡体前缘则反之;坡角为平缓的坡体后缘先开始形成拉裂缝,变形破坏具有渐进性、推动式的特点;而坡度越陡的坡体前缘率先破坏,变形具有突变性、牵引式特点,为滑坡防治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舟曲泄流坡滑坡野外考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滑坡动力分析软件DAN-W对泄流坡滑坡全程运动进行模拟,着重探讨了铲刮效应以及不同流变模型对滑坡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铲刮深度下,滑坡堆积体形态相似,堆积厚度随铲刮深度的加深而加大,运行时间随铲刮深度的加深而减少.F-V模型对泄流坡模拟的滑程最大可达255.75 m,Frictional模型模拟得到的最大堆积厚度为201.73 m,最大前缘速度为17.75 m/s,最长运行时间为64 s,并给出了泄流坡滑坡模拟最佳的流变参数,摩擦角为18?,摩擦系数为0.1,湍流系数为1 000 m/s2.  相似文献   

15.
饶培娟 《甘肃科技》2012,28(16):34-36
主要对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及滑坡防治措施进行了探析.滑坡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在滑坡的防治措施中,主要有截排水、削坡及对坡体的稳固,而对坡体的稳固主要采用下档、中固、上护的基本方法,主要表现在治水和滑坡上部的削坡减载;增加阻滑力的措施主要采用坡脚压载和各类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沐川县某平推式滑坡调查分析得出其形成机制:在地震波作用下,坡体在‘楔劈'效应、杠杆作用和PGA放大效应耦合作用下,于坡肩处产生震裂裂隙;其后在降雨入渗作用下,裂缝发育、贯通,坡体蠕变加速;最后在强降雨作用下,滑坡启动.模拟计算发现:当降雨强度为2 mm/h时,滑坡复活可能性不大;而当降雨强度分别为5 mm/h、7 mm/h、10 mm/h工况下,持续降雨时间分别达60 h、45 h、30 h时,滑坡有较大概率复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滑坡型泥石流“锚杆-护坡”防治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泥石流防治的宏细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雨水渗出量和降雨量差异造成孔隙水在坡体内积蓄、孔隙水压增高,但坡体未出现分层滑动现象,仅发生了入渗软化和小规模蠕动.细观机理分析表明,坡体中水土细观运动分为“水在颗粒中渗透”和“颗粒在水中浮动”2种模式,细颗粒随雨水渗流在颗粒骨架间下沉并发生平行于坡底的运动,最后因“锚杆-护坡”的滤水固土作用而逐渐沉积并保持稳定.试验宏细观分析表明:颗粒的细观运动改变了模型试验坡体的破坏机理,坡体结构由不同粒径颗粒均匀分布变为“底部细颗粒积聚密实,上部粗颗粒骨架稳定”结构,降低了滑坡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长期运行后,库水作用使土质岸坡变形破坏加剧,甚至导致滑坡复活。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和波浪作用,秭归淹锅沙坝滑坡前缘不断发生塌岸,且滑坡变形对前缘塌岸响应较为明显。因此以该滑坡为例,基于地表宏观变形、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位移数据,深部位移监测等数据,分析淹锅沙坝滑坡的变形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前缘塌岸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机理。采用GeoStudio软件,基于生死单元技术实现不同坡面形态的淹锅沙坝滑坡的数值模拟,分析原始形态、当前坡形、塌岸发展后等不同坡面形态滑坡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淹锅沙坝滑坡左侧整体变形较大;受库水作用影响,滑坡前缘发生塌岸,塌岸侧中前部的GPS监测点位移量随之增大,因而塌岸对滑坡整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淹锅沙坝滑坡是动水压力型滑坡;不同坡形渗流场结果变化较小;滑坡前缘的水平向应力分布会随坡形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滑坡的位移变形和整体稳定性;当前坡形发生塌岸后,前缘的水平方向应力值增大,位移量随之增大,滑坡整体稳定性下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变形情况一致。GeoStudio软件可以较...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西(宁)-久治公路龙穆尔沟DH6#滑坡为例,对典型高原红层滑坡的病害特性进行了分析。项目在该工点滑坡的2个典型断面共布设5个深部位移监测孔,对滑坡的变形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滑坡的变形特征受气候变化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工点滑坡具有多条、多级、多层的病害特征,各滑体均属于不稳定体且滑动速度不同;此外,坡体后部测点变形均大于前部测点,表明工点滑坡的变形机制属于典型的推移式滑动。  相似文献   

20.
鸟雀坪古滑坡位于皖南山区歙县岔口镇,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及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影响,古滑坡堆积体出现局部复活的迹象。文章从地形地貌特征、坡体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和坡体前缘河谷岸坡的演化趋势等4个方面对鸟雀坪古滑坡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法对鸟雀坪古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鸟雀坪古滑坡从坡体形成到破坏共经历斜坡表面卸荷回弹、塑性弯曲段形成、潜在滑移面形成和滑坡破坏失稳4个阶段,滑坡形成机制为滑移-弯曲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