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螺杆泵结构及原理的研究,结合油井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螺杆泵采油工艺的油井,利用专业优化软件进行螺杆泵采油工艺设计。根据油井流入动态分析和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油井的实际供排关系,以选择螺杆泵的排量范围和型号,进行抽油杆、驱动装置和井下举升系统的配套优化设计,经过现场实测螺杆泵采油工艺与抽油机采油工艺的能耗数据对比,油井供排关系和举升系统都能正常运行。阐述了螺杆泵采油技术节能降耗效果,为深井中质油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对油田开发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德强 《科技信息》2007,(36):52-52
近几年来,机采井采油过程中,抽油机井断脱现象时有发生。断脱现象的增多造成油井作业次数增加,给采油带来了困难,使原油生产成本上升。抽油杆断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引起抽油机井断脱的原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延长检泵周期是采油和修井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检泵作业是油井作业中的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的工作。在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合适的抽油泵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油井结蜡的增加,卡泵是造成检泵的主要原因,常规泵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比较薄弱,螺杆泵的使用就能及时而高效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景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0,(4):105-106,108
扶余采油厂是吉林油田最早开发的中低渗油田,油井增产主要是压裂措施,压后普遍出砂,加上较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导致油井井况异常复杂,出砂、出泥浆情况严重制约着油井免修期的延长。对于出砂、出泥浆井通常采用的是加长双防和无固定泵技术,但对出砂、出泥浆较严重井效果不是很好,由此引进了无泵采油技术,为提高此类井的油井免修期做了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岩土力学角度分析了新立油田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了地层、井况、开发等方面给油田带来的危害,油田油井出砂严重,将导致油井作业频次增加,检泵周期短,油井停产,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生产。对出砂机制及套管防砂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出新型套管防砂工艺管柱。对这一新型防砂技术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分别介绍了单纯出砂油井、含少量泥浆的出砂油井、含大量泥浆的出砂油井等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统计表明,其降低了维护性作业次数,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各大油田逐步进入后期开采,螺杆泵采油技术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选择合理的螺杆泵转速,是确保螺杆泵能否发挥最佳功效和工作寿命的关键,因为单螺杆泵定、转子相对运动速度,决定着定、转子表面的磨损。限制泵运行时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最大滑动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螺杆泵运行原理,推导出了单螺杆泵转子在做行星运动时的最佳滑动速度,目的是为我们自主研发“电潜螺杆泵采油系统”中减速器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参数进行螺杆泵工况诊断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螺杆泵工况连续监测诊断系统软件的开发、管漏与泵漏区分技术和电参数技术图形分析及电力线载波油井监测系统等方面阐述了螺杆泵井电参数工况的诊断技术,并简要评价了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应用前景,填补了机采系统效率评价软件中螺杆泵井评价的空白,为采油系统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玉秀 《科技资讯》2008,(35):77-77
为了有效的解决传统机械式螺杆泵容易断杆、停机时泵杆弹性恢复产生的高速反转容易脱扣,噪音大,调参繁琐等问题,我厂尝试引进了新型直驱式螺杆泵。这种直驱式螺杆泵不仅可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泵杆断裂等机械事故,增加采油工作时间(提高了开井时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油井供液能力 (原油入井流动特性曲线 )、单螺杆泵的特性和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为依据 ,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方法和最优化技术 ,把获得设计产量下的系统效率最高或能耗最低作为优化设计目标 ,介绍了井下电潜螺杆泵子系统基本模型的建立方法 ,并给出了有关的换算关系式、优化设计方法及步骤。利用现场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为油田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井口驱动螺杆泵泵载荷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载荷的确定是油田合理选用泵的重要依据,也是井口驱动螺杆泵生产油井优化设计和工况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目前油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整个井口驱动螺杆泵生产油井作为一个大的生产系统,将油层、套管、油管、井下螺杆泵机组和井口分成5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法,提出了在已知和未知油井的测试流量和测试流压两种条件下确定泵载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国内的机械采油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油田机械采油工艺分析,包括抽油泵效分析、管式泵工艺适应性分析和沉没度分析,介绍了常见的螺杆泵采油工艺和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泵载荷的确定是油田合理选用泵的重要依据,也是井口驱动螺杆泵生产油井优化设计和工况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目前油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整个井口驱动螺杆泵生产油井作为一个大的生产系统,将油层套管,油管,井下螺杆泵机组和井口分成了5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法,提出了在已知未知油井的测试流量和测试流压两种上确定泵载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进行,油井产能受到地质特征、油藏管理、采油工程、生产维护等多方面影响,从较长的时期看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合理地选取采油工艺的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效益。本文结合油田生产工作实际,着重分析了影响机械采油有杆泵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开采中,提高中后期油井的产量及油田采收率。一直是采油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在油井中形成一些堵塞物,阻碍原油流入井筒中,降低原油的渗透率,提高原油的渗透率,可采用各种物理、化学的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声波技术、磁学技术、电磁场技术等。超声波采油技术则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及近  相似文献   

15.
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油井供液能力(原油人井流动特性曲线)、单螺杆泵的特性和整个系统的协调工作为依据,利用系统节点分析方法和最优化技术,把获得设计产量下的系统效率最高或能耗最低作为优化设计目标,介绍了井下电潜螺杆泵子系统基本模型的建立方法,并给出了有关的换算关系式、优化设计方法及步骤。利用现场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为油田电潜单螺杆泵油井生产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塔里木等深层油气田的开发,能够满足深井大排量深抽的工艺技术逐渐成为现实需要,考虑到机采井的泵挂深度不断加深,单一的举升方式随着举升高度的增加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因此,针对性地提出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将螺杆泵和有杆泵安装在同一生产管柱上进行“接力”采油。为论证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的可行性,在分析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工艺的工作原理、流量匹配及杆柱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组合举升工艺在油井深抽条件下的悬点载荷计算模型,与单独的有杆泵抽油相比,在保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组合系统能通过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达到增加泵挂深度及排量范围、降低抽油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秦家屯油田作为老区块,面临着油井作业频次高,结蜡、结垢问题突出,地层能力不足、部分并需改变间抽时间等诸多问题。2011年秦家屯油田共计作业70次,洗井182次。因此如何才能减少栓泵次数,延长检泵周期,提高作业施工质量,是提高油井产量降低采油成本,实现老油田产量接替和稳产的关键之一,也是改善秦家屯油田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曲鹏 《科技咨询导报》2010,(35):48-48,50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初期投资少、安装方便、高效节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油田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与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相比,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系统效率较高。根据螺杆泵井各个部分运动特点及能量损失情况,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同时根据该模型对几口螺杆泵井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螺杆泵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油田受空间环境等限制,油井几乎全为大斜度定向井或者水平井,且平台空间狭小,无法安装地面体积较大的人工举升设备。作为主力采油手段的电潜离心泵在小排量、稠油、出砂等油井中损坏比例较高,而杆驱螺杆泵在这种井中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技术改进后的杆驱螺杆泵在NB35—281井成功应用,已连续运转超过1000d。对此进行相应的技术应用总结。  相似文献   

20.
渤海渤海P油田属于稠油油田,加上地饱压差小、溶解气油比低等特点,使得电泵举升困难。如果选用耐高温机组,增加采购成本,且泵效较低。在不采取井筒降黏措施的情况下,无论采用电潜泵或电潜螺杆泵,油井的检泵周期和生产时率都难以得到保证。结合海上开采特点及稠油流体影响因素,采取井环空补水措施,增加该井生产含水,有效增加了油井的产出,增产的同时保证了电泵的稳定运行,也为海上稠油油田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