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10余年来IAEA组织的核安全与安保重大国际会议作了回顾,并以几个主题内容综合概括了会议的主要结论与建议以及IAEA的贯彻行动。阐述了我国核安全与核安保概况,就健全我国核安全体系与建立我国核安保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青山 《科技信息》2012,(15):250-250,241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后,特别是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理念j同时在中国目前大范围建设核电站的背景下.本文简要介绍作为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厂在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楚一 《世界知识》2013,(2):46-46
近几年来,核安全这个以往鲜有听闻的概念开始进入普通人视野。国家主席胡锦涛丽次出席了以核安全为主题的国际盛会,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更是使核安全成为了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核安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核安全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认知和公众认知两个角度对核安全的内涵进行阐述,提出核安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安全与不安全均具有明确边界,但不同群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边界的认知存在差异。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对核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全球最高安全要求,确保万无一失、绝无一失,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以及提升核安全监管效能。要实现核安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核安全边界,构筑更加严密的标准体系;开展核安全监管效能评估,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核安全循证决策,提升决策科学性;开展包容性公众沟通,提高公众认知度;构建国内国际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核安全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安全文化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本文回顾了中国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将发展历程划分为前期探索、实践成长和快速发展3 个阶段,梳理了30 年来政府和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提出了中国在持续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发展核能须以安全为前提,中国已经形成以“一法九条例”为主要框架的核安全法律规范体系,但缺乏顶层设计。《核安全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进一步修改时应当明确核安全的概念、纳入风险管控理念、强化核安全监管机关的独立性、充实核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强化公众权利保护和严格行政法律责任,使核安全客观上得到保障,主观上被社会公众接受。  相似文献   

7.
 核安全问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立法、体制、国际合作、产业政策规划、新闻媒体、监管、科研、人才培养和企业9 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与中国社会在核安全领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在建立发展核电产业、保障核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对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民用核动力船舶的发展情况,探讨了我国发展海上浮动核电站研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规和标准、核安全目标、核应急计划以及海洋环境条件等核安全问题,以及了我国海上浮动核电站发展过程中关键技术、设备生产、总体建造等环节的攻关情况;并提出了保证和提高海上浮动核电站核安全水平的若干建议.基于军转民路线,将我国成熟的舰艇核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已于3月24-25日在海牙举行。这项国际议程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起,从2010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首次在华盛顿召开,第二次于2012年在首尔举行,今年这第三次则由欧洲的荷兰做东。迄今,会议规模已达53国与四个国际组织。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习近平先后参加了全部三届核安全峰会,体现了中国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际核事故分级表的量化指标作为分级标准,以福岛核事故的厂外检测样本中的I-31、Cs-37、Cs-34等指标作为参照,利用MATLAB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核事故的等级,构建了五级、六级、七级核事故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分级后的核事故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许辉 《世界知识》2008,(10):42-43
自从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出现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称IAEA)可谓频频曝光,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更是成为上镜率最高的政治明星之一。由于美国等大国的卷入。伊朗在核查问题上时而与国际社会妥协合作,时而表现强硬,致使伊核问题久拖不决。IAEA作为国际上核安全的专业管理机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核能是人类的伟大发现。蕴藏在原子核内的巨大能量是既能造福又能危害人类的一把锐利的双刃剑。核能的有利或不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它的认识水平、控制能力和运用手段。发展核事业,确保核安全成为全球的共同责任,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的--“发展和安全并重,确保核安全为前提发展核事业”。  相似文献   

13.
王博 《世界知识》2010,(8):14-16
4月12日~13日,4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欧盟地区的政府首脑和代表将在美国华盛顿参加由美国倡议召开的核安全峰会(Nuclear Security Summit)。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商讨核问题的峰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参加此次核安全峰会。胡锦涛届时将发表重要讲话,这将是我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上宣示我国在核安全领域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张琏瑰 《世界知识》2011,(10):26-28
在核时代,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新的价值次序观念,即核安全、环境安全永远优先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追求。一旦某个国家涉核举动有可能危及他国安全,或者存在这种安全风险,他国有权提出建议和交涉,若有必要,甚至应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0,(8):22-23
早就有人提出,在中国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核包围圈。尤其是去年5月朝鲜进行核试验之后,中国的战略安全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考验。 周边核安全态势严峻“中国周边总体的核态势是,美俄的核能力虽然最强,但对我们进行核威胁、核打击的可能性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简要总结了目前世界及我国能源消耗、生产的情况,分析了我国能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探讨了我国在核安全规划指导和约束下发展核电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回顾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现有的核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核应急管理体系,从应急响应、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性后果评估、信息公开和舆论监控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在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的应急管理.最后依据福岛核事故的经验,结合国际上相关国家的建议和推荐的行动计划,针对我国国情,从提高核事故风险认识能力,加强核事故后果评估能力,积极有效应对核事故舆情3个方面给出提升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在日本地震带来的福岛铀核电站事故引发全球"核电危机"之时,外国媒体注意到了一则来自中国的新闻,它在几周前并不惹人注目,但现在却被视为未来通往"核安全"的最先进技术之一:中国正准备建设一种更安全、更清洁、最终也更便宜的"钍"核电(3月2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4,(8):6-6
2014年4月2日,在出席于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结束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的访问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为期两天的美、俄、法、英、德、日、意、加八国首脑核安全会议4月20日在莫斯科结束。西方主旨明确八国“峰会”的议程是讨论核电站、核弹头及核材料的安全保障问题。苏联解体后,西方一直担心苏联的2.7万多枚核弹头和10万人的核科技队伍有可能成为严重的扩散源。据前美国副国务卿巴塞洛缪实地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