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的世界性农业病害,以引起中国玉米穗腐病的两种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孢菌(Furasium graminearum)为对象,对其生物学特征、症状危害及发病机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两种优势病原菌玉米穗腐病的抗性种质筛选、抗性遗传与育种进行比较阐述,以期为中国玉米穗腐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nali)、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镰孢菌均可引起党参根腐病害,其中尖孢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本研究为党参根腐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番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脐腐病、裂果病和日烧病三种。近几年由于加工番茄在我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对农民种植加工番茄的积极性挫伤很大。为确保加工番茄的加工品质,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多年经验,将加工番茄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蒂腐病。初发时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点,后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病斑凹陷变褐,最后形成直径1~2cm的黑疤,严重时扩展到小半和果实;发病后期遇湿度大时,腐生霉菌寄生其上出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而且多发生在第一、二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因结果期水分供应失常,造成番茄生育前期水分充足,果实膨大期需大量水分时遇高温干旱,使大量水分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而散失,果实发育所需水分不能正常供应,使钙素的吸收和代谢造成障碍,果实生长发育受阻,花脐部分组织坏死而形成脐腐。  相似文献   

6.
对发生于文山地区的三七疫病发病部位进行观察和症状描述,并对文山县的追栗街、小街腰店、老回龙,马关县的八寨、雾路者、马白镇下寨、浪桥乡等不同海拔地区的三七疫病病样进行病菌分离、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病菌在文山地区不但能侵染三七植株的地上部位,还能引起地下部分的种腐和根腐,是目前三七生产中一个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Cohn)Schr et。  相似文献   

7.
甘肃马铃薯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马铃薯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到8种病原真菌,引起6种贮藏期真菌病害,分别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m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马铃薯早疫病,茄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引起马铃薯黑痣病,具柄细基束梗孢(Cephalotrichum stemonitis)引起马铃薯褐腐病,Verticillium tricopsis引起马铃薯萎蔫病,Fusarium solani和F.sambucinum引起马铃薯于腐病.马铃薯为V.tricopsis的新寄主,具柄细基束梗孢(C.stemonitis)引起马铃薯褐腐病、F.sambucinum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在我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菌的组成与分布,在玉米成熟期从河南及周边5省36地市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204份,通过组织分离、病原纯化,共分离到698个分离物,经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发现镰孢菌是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平均分离频率达到47.8%,为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22.5%和17.6%,为该地区玉米穗腐病的常见病原菌.另外,还分离到了少量的尖镰孢(F.oxysporum)、藤仓镰孢(F.fujikuroi)、木贼镰孢(F.equiseti)以及木霉属(Trichoderm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青霉属(Penicill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陕北苹果常见真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分离法从陕北苹果的6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病组织中分离出了9种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苹果黑腐皮壳菌、壳囊孢菌、苹果干腐病菌;早期落叶病菌4种:分别有褐斑病由苹果盘二孢菌引起,斑点落叶病由苹果链格孢菌引起,灰斑病和圆斑病分别由梨叶点霉菌和孤生叶点霉菌所致。另外还有引起苹果果实病害的苹果轮纹病:梨生囊孢壳菌和苹果炭疽病:围小丛壳菌。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银染法筛选与抗甘蓝黑腐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AFLP-银染法在一对花椰菜抗、感黑腐病的近等基因系中筛选到四个与抗黑腐病性状、一个与感黑腐病性状连锁的DNA 分子标记.对其中一个400bp 的抗病标记进行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在抗病品系中存在明显的杂交信号,而在感病品系中无杂交信号.该标记测序后,通过Genbank 进行同源性检测,发现其与拟南芥菜BAC克隆F7N22 部分序列有75% 的同源性.该BAC克隆位于拟南芥菜5 号染色体的黑腐病抗性基因(rxc2)附近.这意味着该标记可能与甘蓝黑腐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1.
人参病害是当前人参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是人参锈腐病是人参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根病,也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在20—30%,个别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从幼苗到各龄的人参植株均能被感染。锈腐菌——柱孢菌属(Cylindroczrpon)主要侵染根部,也能侵染根茎、越冬芽及茎基部。病原菌可由病根、土壤和昆虫传播。这种病原菌能导至降低人参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是探索人参病害致病的适宜环境条件,为防治病害发生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2.
牡丹根腐病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牡丹园9批64个受病害牡丹样品中分离获得137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根部越冬,5~7月为发病盛期。病害的发生与牡丹重茬、土壤酸碱度等因子密切相关。经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绿亨1号、绿亨2号和50%多福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根腐病的有效药剂,在新牡丹园防治效果达9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5左右,对老牡丹园防治效果80%左右,感病指数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害潜伏侵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潜伏侵染是病原菌侵入到寄主组织后不马上发病,而要等到寄主或环境条件适宜才表现症状的一种侵染现象,生物鉴定法、组织学法和血清学法可用于确定某一病害是否存在潜伏侵染。已知果树和农作物病害存在潜伏侵染现象的主要有香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西红柿腐烂病(Alternaria alternata)、羽扇豆茎腐病(Phomopsis leptostromi-f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当归根腐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取患根腐病的岷县当归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株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试验,同时分析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岷县当归根腐病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和锐顶镰刀...  相似文献   

15.
甘蔗褐条病是近年沧源县勐甘蔗区甘蔗上的主要病害。蔗苗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植株生长缓慢,降低产量和含糖量,品种抗病性与气候条件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文中针对发病因素,提出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紫菜腐霉侵染条斑紫菜叶状体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北方沿海条斑紫菜栽培海区发生的条斑紫菜赤腐病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病原菌紫菜腐霉(Pythium porphyrae)侵袭条斑紫菜叶状体的过程.紫菜腐霉的丝状菌丝侵袭并穿透紫菜细胞,导致细胞色素溶出,细胞萎缩,最后死亡.紫菜腐霉发育到一定阶段,在菌丝末端形成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形成排放管,放出游孢子,游孢子可以再次侵袭紫菜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紫菜腐霉可以进行有性生殖,通过藏精器与藏卵器结合,形成卵孢子,卵孢子沉入海底,在条件适宜时可再次萌发.冷藏网上细胞同样可以被病原菌所感染,然而使用冷藏网可以阻止病害的蔓延,并能提高紫菜品质.  相似文献   

17.
梨树病害以其发生前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防治技术不易掌握等特点成为当前阻碍梨果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广大梨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梨树病害的综合治理,因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种类不同,而具体防治措施不同.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梨区为例进行阐述.该区内主要发生的病害是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和黑斑病,部分果园还可发生的病害有锈病、褐腐病、根部病害、白粉病及黄叶病,有些果园偶尔发生的病害是疫腐病,老树还常发生木腐病.  相似文献   

18.
木霉菌制剂对禾谷全蚀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霉菌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作用的拮抗体,包括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Pythium spp.,Rhizoctonia solani以及Fusarium spp.木霉菌能产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与活力的抗菌物质,是理想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为农民提供低风险而又灵活的病害防治措施,特别是在需要减缓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本文综合介绍了在南澳大利亚田间进行的利用康宁木霉菌(T.koningii)防治禾谷类根部病害的结果,并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在商品化开发方面的工作进展。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康宁木霉菌可降低小麦全蚀病和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分别达2,4%和48%。小麦产量增加7%,也能降低大麦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达59%。康宁木霉菌也能够防治由Ceratocystis paradoxa引起的甘蔗凤梨病。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分胁迫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关系。笔者介绍了与水分胁迫有密切关系的农作物黑腐病、杨树溃疡病、松树枯梢病、柏树溃疡病、云杉溃疡病、栎树溃疡病、山茱萸溃疡病和松材线虫病等几种病害的流行情况及其这些病害严重发生与水分胁迫的关系与机理。  相似文献   

20.
小麦茎基褐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茎基褐腐病在江苏省48个县(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沿江、沿海及苏商丘陵地区(镇江)病害一般发生较重,病株率48%~90%;里下河和沿洪泽湖地区病害发生多属轻到中等,病株率10%~39%;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地病害发生很轻微,病株率在1%以下,调查发现:小麦茎基褐腐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呈负相关,产量损失测定表明:小麦茎基褐腐病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不一,扬麦158产量损失率较高,达8.5%,豫麦18产量损失率最低,仅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