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科技》1999,(8):36
该项目在查清浙江全省及全国竹子主产区的竹种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早竹、白哺鸡竹、黄甜竹等优良笋竹种,并总结出一整套早出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上述笋用竹种具有产量高、笋期长、品味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南方各省市普遍推广栽种.该项目主要推广早竹、白哺鸡竹的早出丰产栽培技术,幼林经几年后可成林,一般每亩留竹600~800株,母竹健壮、结构合理即可进行覆盖,使地表温度保持在10℃以上,并适时施肥、浇水.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山东省竹林的区系状况和部分引种栽培竹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竹林的区系组成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竹林稀少.从生长状况来看,各引种栽培竹种对山东省的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能够较好适应的有篌竹、早竹、白夹竹、红哺鸡竹、金镶玉竹、鹅毛竹,适应性较差的有毛金竹、茶秆竹、桂竹、紫竹、黄条金刚竹,而完全不能适应露地条件的有凤尾竹、黎竹.  相似文献   

3.
刘良盛 《广东科技》2014,(16):155-156
大头典竹是典型笋用竹种。通过开展大头典竹的埋杆(节)育苗和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经济,周期较短,适应规模种植大头典竹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方法,以指导大头典竹的笋用竹林基地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4.
选择中国特有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 (Car.)A .etRiv .、红哺鸡竹Ph .iridenscensC .Y .YaoetS .YChen、高节竹Ph .prominensW .Y .Hsuing进行笋用竹双季丰产经营理论及技术的研究 ,建立了笋用竹双季丰产经营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基础。通过 1 0个引物对雷竹 1 9个栽培类型及 2个近缘种的DNA扩增 ,均能得到较为清晰的谱带 ;引物OPC1 9能产生大量的DNA多态带 ,可将所有的雷竹不同栽培类型及近缘种区分开来。对以上栽培类型竹笋蛋白…  相似文献   

5.
竹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近两年在我省德清、余杭、长兴、吴兴、安吉等县大面积发生,严重为害毛竹当年新竹,也为害淡竹、刚竹、早竹、哺鸡竹、红竹,甚至为害野生苦竹。竹螟以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发生多时,一株竹上有幼虫千余条,将竹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竹材质量及竹林下年出笋。竹螟在我省西部山区为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于7月底以前入土,结土茧越冬(极少数  相似文献   

6.
兰英 《宜宾科技》2005,(2):21-22
苦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地下茎复轴混生,生长繁殖特性介于散生竹和丛生竹之间。苦笋脆嫩鲜美、营养保健价值高,竹材可用于造纸、竹编等行业。集约经营的苦竹林,三年后即可投产,怎样才能达到早产丰产的效果呢?根据我所2002-2004年苦竹丰产栽培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生笋时间比常规管理可提前33天,每亩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达287%,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纯收入可增加3294元,苦竹早产丰产栽培应着重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去年4月,仙居县在进行森林病害普查工作中,在毛竹产区溪上公社等地,发现了毛竹新的重要病害——竹秆锈病,标本经南京林学院森林保护教研组镜检鉴定,为锈病的夏孢子阶段。竹秆锈病是竹子秆部重要病害,过去只记载为害淡竹、刚竹、哺鸡竹、箭竹等竹种,在毛竹上一直未被发现。因此,这次发  相似文献   

8.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EC4.3。1.5)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应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获得了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龙鳞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heterocycla)、丽水苦竹(Fveioblastus maculosoides Wen)等4种竹子PAL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AL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2136bp,共编码712个氨基酸,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中高节竹、龙鳞竹、丽水苦竹PAL基因内含子长度为121bp,白哺鸡竹朋L基因内含子长度为84bp。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分析PAL蛋白单体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PAL蛋白均含有大量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对31个物种的PAL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竹类植物PAL基因的保守性较高,与禾本科植物玉米、甘蔗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双子叶植物辣椒等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观赏竹筛选及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该项目先后引进新竹(品)种49个,新建种质资源保存圃5 hm2,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生物学、生态学等特性,筛选出优良观赏竹种27个,抗寒观赏竹种16个,耐盐、耐渍观赏竹种10个。  相似文献   

10.
正巨竹是我市壮大竹产业,再造新"竹海",建设竹生态的优良竹资源品种。笔者于2008-2011年就巨竹栽种技术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提升栽种成活率和成林率方法,为巨竹丰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1试验材料与处理1.1试验地点长宁县长宁镇农泉村三组。1.2供试土壤侏罗系沙溪庙组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开阔向阳,水源条件好。1.3供试面积农泉村示范地10亩。1.4供试材料巨竹,竹种来源于长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剖析竹林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过程中,认为竹子是三峡库区退耕还林(草)工作中的重要生态经济林,还具体提出了三峡库区可以发展的优良笋用和观赏经济竹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无性系繁殖竹笋的种群消长规律;建立了冷箭竹活笋数、死笋数、总发笋数的消长预测模型;找出影响冷箭竹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得出当年生活笋数与一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成活竹笋数有显著影响,二年生与多年生成竹数对第2年的死笋数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了解冷箭竹的种群发展和竹种资源数量是预测对大熊猫承载能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笋用竹林经营中合理的竹林结构是保证竹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为优化绿竹竹林结构、进一步提高笋用竹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母竹留养方式(每年都留养竹,1年竹、2年竹数量比为3∶1)为对照,对长周期母竹留养竹林(每年留养1次,4年时更换全部母竹)进行发笋能力、笋期、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价。【结果】 在长周期留养母竹的模式下,割取1只竹笋,能增加1.8~3.0个笋芽;单个留养周期内笋篼可延伸到8个层级;各层级的成笋数量为8.0~10.2,均高于母竹笋目成笋数;新竹与母竹的距离可达64.4 cm,远大于普通竹林的27.0 cm。长周期留养母竹模式能提前15 d出笋,延后15 d停止发笋;产量为37.9 kg/(丛·a),比常规经营方式提高了22.1%;收入504.3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26.86%;利润281.4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68%。【结论】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延长了笋期,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母竹数量,进而降低了竹篼清理和老竹砍伐劳动强度;株距的增大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绿竹笋用林的出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设施内外绿竹的出笋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设施内绿竹出笋比露天早40 d,笋期历时3个半月,露天历时3个月,设施栽培具有提早出笋和延长笋期的作用。整个笋期,设施内竹丛出笋共3.94株/m2,总产量1 125.90 g/m2,平均笋产量为290.00 g/株,新竹平均胸径为4.39 cm;露天竹丛出笋共3.15株/m2,总产量为98840 g/m2,平均笋产量为320.00 g/株,新竹平均胸径为4.74 cm。设施内单位面积笋产量较大,但笋的品质和成竹品质偏低,绿竹设施栽培技术及其经营管理水平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遵义科技》2009,37(6):F0003-F0003
2009年8月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所长丁雨龙教授一行在遵义市生产力中心何强主任的陪同下考察了桐梓县方竹林示范基地,并同县科技局、林业局及相关企业进行座谈,双方就方竹优良无性系选育、方竹有机笋丰产高效培育、有机方竹笋产品研发及产品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对进一步对校县、校企联合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联合做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认识竹类植物克隆生长的密度调节机制,通过对两种生境的野外调查,本文在基株和分株两个层次上分析了慈竹克隆繁殖的数量和质量、竹笋高生长速度以及根茎长度等克隆生长特征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慈竹的一些克隆生长特征(如:出笋数、死笋数、出笋速度、活笋基径和根茎长度)与分株密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竹笋高生长速度与分株密度无关.仅西山慈竹的出笋数和北湖公园的活笋数与基株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慈竹的克隆生长受分株密度和基株密度的共同调节,且以分株调节为主.不同生境中,慈竹克隆生长及其密度制约的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毛竹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是安徽省主要的经济栽培竹种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等3种,其营造技术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引种及高效培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顶箐山和箐坝山的金佛山方竹林为研究对象,在试验林低、中低、中高、高海拔处分别布设样方,观测并比较笋期、幼竹高生长、成竹生长等指标。【结果】试验区金佛山方竹笋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同海拔处日出笋量的动态变化均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格局,出笋始发及结束时间、发笋高峰期均随海拔的增高而提前,但总出笋量差异较小;各海拔下幼竹高生长均符合“慢—快—慢”的“S”形曲线,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生长节律,决定系数(R2)均达0.99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幼竹高生长持续时间有所下降,但平均生长速率及最大生长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成竹胸径和全高分别在中高和高海拔处最大,均在低海拔处最小,较高海拔处竹林生长优于较低海拔处。【结论】海拔对金佛山方竹的笋期及幼竹生长有明显影响,较高海拔处竹林出笋更早,生长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20.
按照农作物引进相近原则,从重庆市秀山县引进“渝蕾一号”金银花开展试验研究,观测其在盆周山区特殊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生育期性状、丰产性、抗逆性等,并开展品种单株选育,为推广金银花新品种,降低金银花采摘成本,加快金银花基地建设步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资料分析可见,“渝蕾一号”金银花在生育期性状、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较本地“淡红忍冬”更具优势,并建立母本园10亩、苗圃园20亩、示范园200亩,选育出表现性状优良且易生根的优良芽变植株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