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8):8-12
水如同食物般是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而同食物的命运一样,水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后.也慢慢地发展出自己的分支,去满足更细致具体的要求。我们眼中无比熟悉的水,在逐渐地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2.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拖家带口,离开自己熟悉的故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呢?不过,为了找到可口的食物、躲避寒冷的气候、找到中意的伴侣,动物们却不得不一次次踏上迁徙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韩军花 《科学世界》2009,(12):32-33
提起胆固醇,也许大部分人都很熟悉,有的人甚至可以头头是道地说出"哪些食物胆固醇含量高,对人体有什么害处"云云,但说到植物固醇,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植物固醇是一种什么成分?对人体有害还是有益?哪些食物里含量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A:“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的炒作,从食品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按照媒体上“食物酸碱性”的定义,如果一种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增加体液的酸性,那么就把这种食物叫做酸性食物,反之就是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5.
食物是怎样到达胃部的?当我们用牙齿将食物嚼烂后,舌头就会把食物推到嘴的后部,随后食物到达去往胃部的通道——食管。在那里,充当气管盖子的会厌软骨已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阻止食物因为走错路而进人肺部。于是,这些黏稠的食物便会缓缓地流进我们的胃里,整个过程要花9~13秒。接下来,胃部就能通过消化作用,将食物变成可以进入血液的化学物质,给身体提供能量了。  相似文献   

6.
正托尔金通过中土世界的食物志,表达了他对英国自耕农时代的乡愁。如果我们更看重食品、欢呼和歌曲,而不是囤积黄金,世界将更加美好。托尔金如是说,这位英伦美食家选择盛宴作为《霍比特人》及《魔戒》的开端——前者是矮人们在比尔博家的晚餐,后者是比尔博盛大的生日宴会。因此,毫不奇怪,对中土迷来说,食物已成为另一座通向托尔金世界的桥梁。如果你熟悉托尔金的小说或彼得·杰克逊的改编电影,就知道食物对霍比特人来说有多重要。翻开《霍比特人》的第一页,你会发现比尔博那迷人的霍比特人小  相似文献   

7.
黏菌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形态各异,具有向食物聚集的特性,如果食物处于分散状态,黏菌就会在食物之间形成管道,通过管道输送养分。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3):215-215
我们已经知道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对身体不健康,但是短期食用高热量食物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为会使肌肉和大脑缺少能量,让人变得懒惰和反应迟钝。科学研究研究了食用低热量食物(含有7.5%热量的脂肪)和食用高热量食物(含有55%热量的脂肪)的老鼠。食用高热量食物的老鼠的肌肉在4天内,使用氧气产生能量去运动的的能力变低,这使得他们的心脏负担加重,并且增大了体积,9天后相比于那些食用低热量食物的老鼠需要花更长的时间走出迷宫并且犯的错误也更多,lO天高热量的食物就会造成老鼠短期的记忆力衰退并使行动困难。  相似文献   

9.
食物中毒,即健康人吃了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以急性中毒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有毒物质有以下几种: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食物,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毒素的食物;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并达到中毒剂量的食物,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而在加工过程中毒素未被除去的食物,在贮存过程中或增加了有毒成份的食物,外形与有毒食物难以区别而实际有毒的食物。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10,(5):92-92
A:对于同一种食物,软硬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含水量。含水越多,就越软。食物中的水分处于两种状态。有一部分与食物的分子紧密结合,不会蒸发,称为“结合水”,还有一部分可以蒸发的成为“自由水”。如果空气很干燥,自由水会跑到空气中。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增多,其蒸气分压强达到某个值时,食物中的自由水不再蒸发,就把这个压强叫做这种食物在这个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相似文献   

11.
正曾几何时,国人都要吃牛排,将食材当做美食,着实让许多著名餐馆的主厨伤心。许多人以为,洋食物就是牛排,这还真有点误会。对西餐发源地欧洲来说,牛排并非大家熟悉的菜肴,19世纪以后,因为冷冻船的发展,中南美洲的畜牧产品可以销售各地,牛肉逐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物了,它们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比如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蔬菜、香甜宜人的水果等等。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植物中所含的"植物化学物"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对人类健康所起的作用更是知者甚少。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吃软不吃硬,珠不知食物越坚硬,对人体越有好处。英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让两组四周大的白老鼠吃一模一样的食物。唯一不同的是,一组食物是硬的,另外一组则打进空气让食物变得松软,但实际重量与热量维持不变。结果白老鼠36周大的时候,吃软食的白老鼠比吃硬食的那组胖了30%。  相似文献   

14.
英国剑桥大学在一项研究中,分析了10多个国家的人的饮食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小肠、结肠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比如,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澳大利亚人,结肠癌发病率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人的4倍。  相似文献   

15.
《青年科学》2011,(11):55-55
日本有一种很小的蘑菇,这种蘑菇有一个特点,会慢陧地爬行,而它爬行则是在寻找食物,活动的场所大多在潮湿的大树树皮上。如果发现口味相合的食物,它便用柔软的躯体将食物缠起来,慢慢享用,“酒足饭饱”后,再次踏上新的旅途。  相似文献   

16.
何丽 《科技潮》2010,(11):60-61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五千年的饮食文明史。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究一些食物禁忌,各种食物相克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却不以为然。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对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些有关食物相克的搭配话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栏目将从本期起陆续介绍相关话题,希望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食物相克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食物种类繁盛多样,一种食物被某些地方奉为佳肴的同时也许在另一些地方却是“禁忌”,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与这种食物的好吃与否有关,更多的要回归到各地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小菲 《小学科技》2009,(10):6-6
现在,家里常常用微波妒加热食物,方便又快捷。可是,微波炉里并没有妒火,为什幺也可以加热食物呢? 微波炉的顶部有一种特殊的装置.它在微波炉工作时会发出波长为0.001~1米的微波。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这些微波.但是它们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们可以穿透食物达5厘米之深,并使食物内部的分子发生剧烈运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应该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中国200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面临着加强食物与营养工作的战略机遇。食物安全涉及到食物的数量、质量、营养、资源以及食品工业等多方面内容,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14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为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绿色食品的发展规模、技术支撑、管理体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更大发展,为新时期的食物安全、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数量逐年增加,而农业资源总量却持续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性能及其稳定性降低且难以保障,这对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及农产品可持续供给构成严重挑战。因此,如何增加我国农产品及食物产能,保障食物安全成为我国未来必需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