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现在外来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直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音译法、意译法、仿译和音译兼译法。本文就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音译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运雄 《科技信息》2010,(16):127-127
外来词指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大量存在外来语,其总词汇已达百万之巨。从事英汉翻译,难免采取各种方式,如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将之译为汉语新词。这固然丰富了汉语表达方式,然而,那些外来语式汉语表达,在汉字作为表意性文字系统里,是否得体仍值得再探讨。本文采取辩证观视角,从汉字表意性根本出发,以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词为实例,分析汉字表意性和外来语音译及其冲突,并结合我国语文专家所提倡的维护汉语语言纯洁性和统一性的观点,希望谨慎对待翻译而来的汉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4.
外来语进入汉语,大致有四种形式:(一)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直接使用;(二)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指类名词;(三)音与意的结合改造;(四)为外来词选择对应的汉语词,即意译。汉语中发展史证明,外来词的地闸是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产物。我们不拒绝外来词进入汉语,但不加节制地盲目引入使用不规范的词语,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运用。审慎精选和统一规范,是借用外来语丰富本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中存在大量"偏激性"现象,"偏激性"的存在跟个人思维、性情,具体的语境以及表达策略等密切相关.有些的确可归于"偏激"之列,但更多的是个性、语境使然或仅仅是一种表达性策略.对此,研究者有必要分别对待,对于后者毋须大惊小怪,更无必要时时处处纠正之以显示其"客观、公正、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6.
朱惠阳  章莉 《科技信息》2012,(28):206-206
本文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翻译变迁以及文化缘由的研究来分析中华民族在词语吸收上对外来音译的包容使用,体现汉民族文化的进步以及对异国文化的尊重。音译外来词不仅使汉语融入新词汇,也激发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兴趣,促使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用字(或字母)的读音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用汉字书写的,也有用字母书写的。从历时角度说,有些用于书写古代外来词的汉字的读音,在今天看来,则是一种毫无理据的特殊读音,是否保留,应该有个取舍的准则;从共时角度说,外来字母词与汉拼字母词并行,同一字母多种读音的现象不可避免,自然也应该设法解决。对于前者,笔者的建议是:换用符合古外来词读音的汉字,从而取消原用汉字的特殊读音。对于后者,笔者的建议是:汉拼字母词按汉语读音读,外来字母词按外语读音读,并促进外来字母词按“汉拼音译、汉字音译和意译”三种方式,逐步融汇于汉语系统。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者崇尚意译排斥音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词汉化过程中的意译化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继承东汉时期佛经翻译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创造更准确的词形以适应读者的需要,这使得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仍然存在一词多形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三国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外来词词形处于“汰选”的“过渡性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翻译英语时,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外来名词,如何翻译这些外来名词,对我们的语言运用,语言交际至关重要,前者较多或过多地使用了音译,使得被译词语在保持了“异国情调”的风味之外,让读者很为其意大惑不解,正确的,合理的译法应该是音译、意译、音意兼译,创造新词和附加说明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引入外来词语言二重性概念,结合俄语和汉语事例对外来词语言二重性制约下的外来词内部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对比分析.外来词内部形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外来词吸收方式的不同.由于外来词语言二重性的影响,每种方式在服务于外来词吸收的同时,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从英语外来词汉化翻译的主要形式出发,阐述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翻译受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的规约,并探讨汉语吸收外来词过程中潜在的语言认知心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英语外来词。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长期存在着外来词的使用规范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既不合法、表达意义又不够明确,容易在言语交际中造成误解,因此,不应提倡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应区分不同情况,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已有对应的意译词语,就不应当再使用;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一时难以作出简短而又明确的意译,应当在外文字母词后加汉语注释。规范使用带外文字母的词语可与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作同样处理。从汉语外来词溯源、形式及影响和规范四个角度看,外来词在使用中存在着外文化入侵及表意不清两大问题,外来词使用应该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周丽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3):99-101
腭化现象是汉语中常见的音系现象,尤其是在外来词的音译过程中。非线性音系学的特征几何理论及优选论能够对“Mickey”音译中所体现出来的腭化现象做出音系学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表现之一就是汉语中产生了大量反映佛教观念义理发的词汇。但这些通常被视为外来词的词汇中,其实有一部分在佛教输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典籍之中。通过对这些词汇来源的考辩,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进而审视传统学界对外来词的判定标准,强调了词语意义对于判断外来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科技名词汉译是科技文献资料翻译的重要组成部份。名词不仅数量多,使用广,且具多意性,翻译中应竭力做到取意正确,既能表达原意,又符合汉语规范。“信、达、雅”是长期以来检查译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准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踵而来的是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从而形成新的科学体系。反映上述客观事物,尤其是概念,均需名词,翻译中应一一定名,汉语中若无相应词汇表达,就得造新词或采取其它手段。科技英语中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汉译不尽相同,常用的有意译、音译、音意兼顾译、形译、缩译等手段。普通名词意译为主,专有名词音译为主。本文还就现代英语名词汉译的发展与发展规律和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中存在大量"偏激性"现象,"偏激性"的存在跟个人思维、性情,具体的语境以及表达策略等密切相关。有些的确可归于"偏激"之列,但更多的是个性、语境使然或仅仅是一种表达性策略。对此,研究者有必要分别对待,对于后者毋须大惊小怪,更无必要时时处处纠正之以显示其"客观、公正、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土心理学经历30多年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与发展。虽然本土心理学还未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而存在缺陷,但已经取得较丰富的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钟敏谊 《科技信息》2011,(3):I0201-I0202
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和借鉴都受到本土意识的影响。这是由中山大学区鉷教授提出的本土意识论的观点。美国诗人庞德是意象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可以说标志反传统的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就是由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开始的。本文尝试通过讨论庞德的本土意识从而在文学研究和发展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一部以弥勒生平事迹为叙事线索的佛教说唱剧本。本文选取哈密本前三品中的佛教外来词,依照外来词的处理方式将其划分为音译外来词和意译外来词两大类,进而探讨受民族融合、外来宗教的传入等因素影响下外来词的回鹘语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鞍山市本土超市发展现状,通过分析鞍山市本土超市商品结构与特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鞍山市本土超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