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能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能源利用动态变化方程,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源约束,讨论如何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出结论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只有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区域系统构成出发,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5项基本内容,即食物安全保障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人口控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基于1985~2011年的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格兰杰检验探索了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协整关系。另外,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能源结构和政府干预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且,研究结果揭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能源保护政策,实施新能源的技术攻关亟待推进。面临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虽然经济发展最终带来能源强度的减小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还必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能源消耗的效率。新能源行业的技术突破以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成为新能源得以被广泛使用的关键。同时,政府则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并保证适度的宏观调控,找到对经济发展干预与调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面临水危机威胁的情况下,研究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地下水储量的一般关系式,并定义了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动态的地下水储量方程,并归纳出影响地下水储量的因素.最后,分两种情况讨论了在地下水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持续开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领域已有所渗透和体现,已从不同侧面提到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性本质,但对协调性的量化表征研究有待加强,指标体系是量化表征人地需水关系协调度的良好工具。目前,农业用水估算方法、节水与高效用水等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较多,但对农业水资源的内涵界定及其可持续利用量化表征、农业用水估算方法、生态需水、外调水、土壤水、"农转非"、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问题关注不够,有待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图1,参33。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梯形Vague数和基于决策者风险态度的Vague信心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者Vague信心度的信息不完全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求出准则权重,并对方案在各个准则值下的决策者的Vague信心度进行集成,求出决策者对各个方案的综合信心度,进而利用可能度法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关分析一粗糙集理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DPSIR五因素模型为概念框架,利用相关分析与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采用DPSIR概念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将人的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要素纳入到生态系统评价中,克服了现有生态评价只片面关注环境与资源状况或者只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的不足.二是通过相关性分析删除同一准则层内相关系数大的指标,避免了指标反映信息重复.三是通过模糊粗糙集删除同一准则层内给定精度下不影响评价对象分类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论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其他模糊综合评价和属性识别方法相比,评价结果更合理可行和可靠。对汉中盆地来说,城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低级,其他5个区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中级偏低,其中又以南郑为最高,勉县为最低。在研究的7项评价指标中,水资源利用率对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影响最大,灌溉率的影响次之,生态环境用水率的影响最小,从而为提高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表3,参9。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完全的Fuzzy群体多准则决策的规划方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准则权系数和决策者权系数信息都不完全,且决策者存在风险态度的Fuzzy群体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准则权系数的不完全信息构造各方案针对不同决策者的Fuzzy线性规划,利用Fuzzyα 截集和区间数的性质,将Fuzzy线性规划转化为线性规划,求解综合后的线性规划得到各方案针对不同决策者的评价模糊数。然后利用决策者的不完全信息构造Fuzzy线性规划,将Fuzzy线性规划转换成为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综合后的线性规划问题,得到方案的群体评价模糊数。对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进行集成得到群体风险态度,利用模糊数的距离公式将群体风险态度与方案的群体评价模糊进行集成得到整个方案集的一个排序。对准则值是梯形模糊数的信息不完全的Fuzzy群体决策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生产效率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我国8家上市物流企业为例,利用DEA Malmquist生产效率变化指数对它们在2001~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发展趋势较好,呈上升状态,但上升程度并不明显,其中技术效率和技术有所下滑,而规模效率则有所上升.同时结合了企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及发展战略等内部因素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法规等外部因素对各个企业和它们的整体生产效率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提出了解决我国物流企业生产效率偏低的途径,为政府决策者和物流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系统行为往往具有反直观性、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等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模较传统的数学模型更能充分刻画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论文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自然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适度增长三种方案下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比较优选出最佳模式,旨在为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包含了污染排放及治理、水资源使用等数据的昆明市环境保护投入产出表 ,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可用来仿真滇池流域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发展规律 ,结合经济、环境、资源管理者的经验 ,通过反复模拟寻求合理的发展及污染治理水平 .所得结论有助于制订“十五”期间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和评价浙江省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对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判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运用调整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浙江省1991—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从时间序列上比较并分析浙江省16a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浙江省1991年至2006年均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在2006年达到2.326hm^2/人,这说明浙江省当前生物资源的生产和能源的消费能力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今后应提高浙江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动力源. 本文从非线性动力学入手, 将新能源纳入节能减排演化系统, 分析了新能源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岔图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得到了新能源约束下的节能减排吸引子. 借助神经网络, 得到了满足中国情况实际系统的参数. 对实际系统进行实 证分析, 得到一些与实际符合的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 依靠新能源自身发展或单纯加大对新能源的经济投入, 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能源强度. 当经济投入过大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 甚至给经济带来致命的影响. 加大包 括新能源在内的节能减排等的综合投入, 可以很好地降低能源强度, 当综合投入加大时, 开始对经济的阻碍也大, 但是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当新能源发展成熟时, 这种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大. 利用数值仿真来展示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6.
构筑了在使用农用土地时土壤侵蚀随时间变化的一般经济分析模型 ,并在分析中引入使用者成本这一概念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经济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歧异 .一般而言 ,经济系统自身不能实现农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 .农用土地的现期使用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丧失 ,这一现象可用使用者成本来表示 .我国现行农用土地的制度安排会使农民的使用者成本低于社会使用者成本 .3.为了实现农用土地的有效利用 ,减少土壤侵蚀的原地外部不经济性 ,应延长农用地的承包期 .  相似文献   

17.
策勒县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策勒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通过分析农业用水的水利效益和灌溉情况,指出策勒县农业增收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为耕地提供灌溉保证的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出该地区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影响颍河流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水资源负载指数、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分析了颍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颍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流域整体负载指数为19.24,约一半县市的负载指数大于20,今后进一步开发的潜力较小;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4.51亿m^3,可引用流域外水资源潜力约23.69亿m^3,以水资源的最大可利用总量计算,2008年颍河流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约为2 732.88万人,低于常驻人口数量,超载幅度为10.88%;预测2020年水资源承载人口规模为3 590.87万人,高于预期人口11.62%。由于颍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如果考虑水质、供水保证率、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实际承载力可能远小于计算值。研究结果对颍河流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节水治污、制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1,表2,参18。  相似文献   

19.
Chai  Jian  Wang  Yabo  Hu  Yi  Zhang  Xuejun  Zhang  Xiaokong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2023,36(1):360-374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it is critical for China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een credit,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3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the authors buil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dex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By using Bayesian network model (BN),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green credit and 3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annual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een credit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ough energy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 capita GDP.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per capita GDP growth also help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en credit can stimul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cceler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together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can facilita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green credit can restrict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s per capita GDP growth. Per capita GDP growth can reduce energy intensity and improve urbanization and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