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奇”号火星车是NASA火星远征计划的一次重磅出击,它将标志着我们与这颗红色星球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未来的火星研究学家可能会将今年8月6日作为一个重要日子.人类和这颗红色星球源远流长的关系将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好奇”号火星车的目标是5公里厚的泥沙沉积层.它将提供有关火星整个历史的信息.并有可能蕴含着火星远古时代甚至现存的生命痕迹.  相似文献   

2.
按照设想,人类或许能在本世纪30年代登陆火星。自从发现火星以后,人类就一直梦想登陆火星。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项目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非常认真地提出了一个载人航天项目,而私营太空公司也争先恐后地提出关于去火星的更加大胆的计划。同样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和拍下丰富的火星表面照片,公众对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热情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3.
正5枚探测器将在2016年飞向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然而,美国宇航局(NASA)在确定没有足够时间修复和全面测试探测器上的地震仪的真空密封后,宣布取消原定于2016年3月的"洞察"号(In Sight)发射。火星探测任务的下一个有利的发射窗口期将在2018年。当"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器(twin Viking landers)于1976年登陆火星时,每个登陆器  相似文献   

4.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2,(9):F0004-F0004
经过8个月的火星之旅,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作为有史以来发射到这个红色星球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机器,"好奇"号火星车经历了其穿过火星稀疏大气层的令人揪心的七分钟着陆过程,于8月6日凌晨5点4分登陆火星。而着陆过程中,科学家在地球上焦急地等待这个六个轮子的远程实验室在火星平稳降落的信号,即在控制中心他们无法看到"好奇"号登陆火星的实时画面。  相似文献   

5.
"布里奇特号"是英国为探索火星而作出的最新尝试,2007年可能登陆火星.它不仅是登陆器,还具备移动探测器的功能,就像美国航天局目前正用于探索这一红色星球的"勇气号"和"机遇号"探测器一样.正从事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希望"布里奇特号"能翻遍火星上的石头,寻找生命迹象或适宜生存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8月6日耗资25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好奇"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之后,科学家对这颗红色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存活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过在太阳系中,火星并非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希望。综合考虑生命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热量、液态水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条件,更遥远的木星轨道上还有其他有力候选者。1610年,天文学先驱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这也是人类首次得知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  相似文献   

7.
正一颗原始的彗星将在2014年10月呼啸着掠过火星以及环绕在这颗红色星球轨道上的几架探测器,那时,天文学家将获得一个研究它的绝佳"前排座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正在最终确定他们的计划,以便观测这一罕有的天文事件。2 0 1 4年1 0月1 9日,一颗名为"赛丁泉"的彗星将从距离火星表面13.5万km处掠过,这一距离尚不及地月距离的一半。并且由于这是赛丁泉彗星的首次内太阳系之旅,几十亿年来冰冻在其表面的气体和尘埃最终将被加热并释放。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喷气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航天局5月5日凌晨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发射"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首次探索这颗红色星球"内心深处"的奥秘。当地时间4时5分,搭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从位于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3号发射台腾空而起。此次发射也是美国首次在西海岸实施星际发射任务。"洞察"号任务全称"通过地震调查、测地学及热传导实施内部探测",是首个研究火星内部的探测任  相似文献   

9.
逃离火星     
第一批访问火星的探索者因为无法带上足够的燃料而不能返回地球,那么将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年7月,在中断了20年之后,一种来自地球的机械装置将降落到这颗红色的星球上(见封面照片)如果进展顺利,带着6个轮子的火星导航器将开辟行星探索的新纪元,这将是一个真正的开端,从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以来,火星都在人类的想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古人讶异于它的红色,以及年复一年循着周期跌宕起伏的亮度。早期的望远镜观测让一些人猜想这颗星球被运河所覆盖,而这些运河则是火星居民用于交通和贸易的通道。在《世界大战》一书中,作者H.G.威尔斯设定了一个企图征服地球的火星文明。在1938年,奥森·威尔士将威尔斯的小说改编为广播剧,并惊吓到了一群以为自己正在听真  相似文献   

11.
正火星表面遍布"铁锈"(氧化铁),因而呈红色,犹如高悬天空的一团火光。其运行轨迹又飘忽不定(顺行和逆行),令古人大惑不解。故,我国古代取"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称火星为"荧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萦绕在火星身上的谜团不减反增,人们对这颗红色星球的憧憬也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必将向其他星球移民,除了月亮以外,最近也是最可能成为首选天体之一的就是火星,因为它的表面有水。1997年美国向火星发送了一枚火箭,把一架"环火星探测者"送上了围绕该星球的轨道,开始对火星实施全面的观测。这可说是向这个红色星球"移民"计划的初始阶段,目的是绘制火星全境的地图。由探测器上的"火星轨道相机"发回的遥感  相似文献   

13.
赵卓熙 《自然杂志》2008,30(4):235-238
过去的一个月,如果说科学界有什么热点的话,那么恐怕非火星莫属了。随着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顺利着陆,来自这颗红色星球的好消息便接二连三地映入人们的眼帘。“凤凰”号首次发现了水冰、“凤凰”号证明火星土壤呈弱碱性、科学家发现火星降雨的证据……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视野必将超越火星,投向更加广袤的宇宙深处。  相似文献   

14.
毅力号之眼     
正假如有火星人,火星的红色在地球人看来与火星人,或者一台用高光谱摄像头替代眼睛的机器人看来,肯定不一样。着陆过程的恐怖七分钟结束了。降落伞成功打开,空中吊车的反推火箭成功点火,火星车发出"砰"的落地声!毅力号这台由人类制造的火星车要在距离地球十分遥远的红色星球上进行科学研究,此刻它的车轮终于接触到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15.
正十几年前,当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唤醒"勇气号"火星探测器,转而研制"好奇号"时,我们就应该已经意识到了——火星探测车的昂贵造价,与它的表现不能划上等号。那么,火星探测器是否只有机器人车这一种呢?回顾"机遇号"、"勇气号"和"好奇号"三辆火星探测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的表现,虽说它们都传回了大量火星图片与物质成分数据,使人类对火星表面有了直观的了解,但遗憾的是,三辆火星车在凹凸不平、沙砾遍布的着陆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征服火星这颗荧荧如火的星球,中国航天人进行了数年的努力。"天问一号"目标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并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然而,"天问一号"的闯关之旅才刚刚开始。从发射到着陆,"天问一号"要经历哪些关卡?第一关:必须抓住的发射窗口跟火星比起来,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则需要约687天。这种"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7月,人类航天的宏伟史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就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有三个国家的火星探测器相继启程前往这颗红色行星:阿联酋于7月20日发射"希望"号,中国于7月23日发射"天问一号",美国于7月30日发射"毅力"号。本期专稿《奔火:三国探测器同台竞技》对此的介绍要言不烦。中国"探火"启幕,"绕、落、巡"一步到位的决策尤令世人瞩目。天问一号轨道器将环绕火星运行,作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在空间执行探测任务;它施放的着陆器将降落到火星表面,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固定工作平台;自  相似文献   

18.
绿化火星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红色星球。由于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如有大气层(只是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而干燥得多)和四季之分,所以天文学家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于是,当拥挤的地球不堪重负时,人们自然首先想到了移民火星。目前,美国太空总署、欧洲宇航局和日本太空中心联合提出了“绿化火星”计划。这项人类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将分为五个时间段,在未来200年的时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0月19日,在一次罕见的宇宙亲密接触中,赛丁泉彗星以139 500 km的距离(仅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3)嗖地飞越了火星。大约100分钟之后,由彗星喷发的尘埃云也包围了这颗红色的星球并在之后离去,而位于火星轨道上的人造探测器"们"则安然无恙。赛丁泉彗星如今正为了完成它的终极之旅而向着太阳飞奔,来自后者的引力无情地将其从太阳系  相似文献   

20.
火星是个疯狂的地方。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这个红色星球已经发现了一些古怪透顶的东西——冰蜘蛛,瑞士奶酪地形,还有火山岩形成的"螺旋管道"。随着人类对这颗行星邻居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古怪事儿冒了出来。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轨道勘测器从2006年起就开始绕火星运动,它提供了火星表面最清晰的照片。它携带的镜头可以分辨火星表面1米大小的东西,因而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奇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