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对工业纯钛(TA2)和钛合金(TC4)进行切削试验,获得了不同形态的切屑.从价电子结构角度研究不同合金元素对绝热剪切敏感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绝热剪切敏感性与界面电子密度和晶格电子密度有关,界面电子密度越大,结合强度越大,绝热剪切敏感性越高,晶格电子密度小,热导率低,绝热剪切敏感性亦高.TA2界面电子密度小,晶格电子密度大,绝热剪切敏感性低,切屑形态近似带状,TC4由于加入了合金元素Al和V,产生异相界面,界面电子密度增大,同时降低了晶格电子密度,使TC4有较高的绝热剪切敏感性,产生由绝热剪切带均匀间隔的锯齿形切屑.从价电子结构角度研究具体合金元素对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规律,可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切屑形态,为设计、选择具有不同切削性能的材料,优化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M3C型碳化物层内和层间键合力迥异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低合金白口铸铁中M3C型碳化物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晶胞中各共价键的键能,提出了层内与层间键合力贮迥系数θ,并据此分析了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Cr,Mn和W对渗碳体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脉冲作用下Al-22%Si合金的价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Al—22%Si合金熔体相价电子结构参数,研究了铝硅合金熔体基元键络对温度(能量)变化的敏感性及其对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过热铝硅合金熔体中n4值较大的Si-Si团簇为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形核提供了核心,对其周围的Al—Si团簇产生强烈的“类拖曳”效应;熔体温度的变化较明显地影响了该核心键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组织形态;脉冲电场作用于合金熔体后,不可恢复地改变了Si-Si团簇键络稳定性,从而对合金凝固组织形态起到变质作用,施加电脉冲的能量越高,Si—Si团簇越不稳定,电脉冲孕育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氧化锆陶瓷由于性能优异, 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氧化锆陶瓷的相变影响其性能, 为控制相变进而控制性能, 相变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c-ZrO2、t-ZrO2和m-ZrO2的价电子结构, 得到形成它们强键骨架的共价键上的总共价电子对数分别为3.19184、3.45528和3.79625. 按固相合金中的C-Me偏聚理论的思想推测ZrO2从高温到低温的相变顺序应为液相→c相→t相→m相. 从价电子结构进行的推断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说明合金相变的电子理论可以扩展到陶瓷材料中.  相似文献   

5.
一次结晶时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键距差分析表明,含Mg、Zr,S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与Fe-C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这些差异联系着石墨球化理论的吸附说,表面张力说和过冷说,将“类拖曳效应的价电子理论模型”引入结晶理论,可用相价电子结构参数阐述Mg,Zr的球化机理和S的反球化作用,从而提出了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用Miedema建议的Φ(电负性),nws^1/3(Wagner-Seitz元胞的价电子云密度)和元素的金属半径R,价电子数Z四个原子参数和原子参数-模式识别方法,总结由两个过渡金属(T,T′)和一个非过渡金属(N)组成的三元合金系(T-T′-N)中三元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求得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新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预报。  相似文献   

7.
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微观成分的实验测定和TEM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研究了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Fe-8Mn-1.2C合金奥氏体中含C-Mn晶胞的n_A值是不含C晶胞的3.98倍,是含C晶胞的1.40倍;含C-Mn晶胞的n_C~D值是含C晶胞的2.21倍;在Fe-Mn-C合金奥氏体中存在C-Mn原子的微观偏聚,并形成了由-C-Mn-C-Mn-强键络相联结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散乱分布于Fe-Mn-C合金奥氏体中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能有效地束缚原子的运动、阻滞滑移系的启动和阻碍位错的运动,强烈影响合金的相交和形变行为.  相似文献   

8.
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微观成分的实验测定和TEM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研究了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Fe-8Mn-1.2C合金奥氏体中含C-Mn晶胞的nA值是不含C晶胞的3.98倍,是含C晶胞的1.40倍;含C-Mn晶胞的n^DC值是含C晶胞的2.21倍,在Fe-Mn-C合金奥氏体中存在C-Mn原子的微观偏聚,并形成由-C-Mn-C-Mn-强键络相联结  相似文献   

9.
非过渡金属间三元化合物形成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Miedema建议的Х(电负性),nws^1/3(Wagner-Seitz元胞的价电子云密度)和元素的金属半径R,价电子数Z4个原子参数和原子参数-模式识别方法,总结非过渡金属元素间三元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求得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新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Ag—Cu系相图和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C理论中反映组元间不同相互作用规律的Gibbs自由能函数都 能以相同的精度来绘制Ag-Cu系相图,由这些函数求得组元的偏摩尔性质值相同,这暴露出传统合金热力学的不足之处,由Ag-Cu系的能量、体积、原子排布和电子结构相关性研究选择的G-函数,求得了合金及其组元的各种平均热力学性质、CC理论是建立合金设计用的晶体结构参数、电子结构参数和多种性质数据库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理解含Re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初期的蠕变行为和强化机制,本文利用电子显微学和能谱学等方法,从介观至原子尺度研究了DD6单晶高温合金在1100℃/140 MPa蠕变15 min后的界面位错组态、界面位错核心结构以及界面位错附近的合金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蠕变初期合金中的位错密度较低,只在局部形成位错网络,因此蠕变初期γ此蠕变界面形成的V形和台阶状凸起结构数量明显低于稳态蠕变初期(12h)时的,而且台阶状凸起结构(对应a/210160°混合型位错)明显多于V形凸起结构(对应a/2110刃型位错,由位错反应形成).蠕变初期形成的特殊形状的台阶状凸起结构是由于界面位错沿γ/γ′界面运动形成的,而Re等合金元素的共偏聚进一步验证了Re元素偏聚同界面位错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孔NiTi合金的微观结构及超弹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SEM、图像分析和XRD等研究了元素粉末烧结制备多孔NiTi合金的微观结构、孔隙度、相组成和超弹性能。结果表明:用元素粉末烧结方法制备多孔NiTi合金是可行的;实验所得合金的孔隙度在36.0% ̄41.5%之间,孔隙相互连通、呈网状分布。1223K-9h烧结合金的XRD分析未发现游离态Ni。同时,多孔NiTi合金具有优良的超弹性能。粉末烧结多孔NiTi合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物医用材料的医学使用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第一原理的离散变分法研究了Fe-Mn-Si合金的电子结构与FCC相稳定性的关系. Si元素使Fe原子的d带空穴数减少, 而Mn的影响较复杂. 以此为基础, 从电子浓度的角度解释了这两种元素对合金层错能的影响, 并结合对合金结合能的计算结果—— Si降低合金的结合能而Mn的作用相反, 阐述了Mn降低而Si升高马氏体相变温度的物理原因. 在不同方向上施加应力时, 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Fermi能级处的总态密度有明显提高. 从Fermi能级附近的能谱变化可看出, 应变使能隙减小, 能级的简并性提高. 在同一方向上施以不同的应变, 中心原子的3d和4s轨道上的电子数减少, 3d局域态密度变窄, 且峰值增加. 对比电子密度的变化, 在应力方向上的成键轨道有减弱的趋势, 而在垂直于应力的方向上出现增强, 导致FCC结构的稳定性降低. 这是外场(应力)作用下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合金相结构的描述取决于所采用的结构单元序列.在系统合金科学(SSA)的合金相特征原子排列晶体学中,合金相的结构是采用对称要素序列和特征原子序列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称之为合金相的特征原子排列结构.它除了能显示结构的对称性之外,还可以给出格点上的特征原子种类以及合金相微观不均匀性.每个特征原子都有其自身的特性:近邻原子组态,势能,体积和电子结构等.合金相的微观不均匀性可以通过特征原子的浓度分布和短程有序参数分布来描述.同时本文对合金相的电子结构和合金相中特征原子的电子结构之间的差异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含合金元素奥氏体中各结构单元出现几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相变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各结构单元实际出现几率的计算模型,定义了合金元素相变作用因子舭,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研究了合金元素相变作用因子舭与其淬透性系数的关系,表明两者在变化规律、意义及数值上是一致的,说明淬透性系数实质上反映了含合金元素结构单元在过冷奥氏体内的相对数量,从而给出了淬透性系数的本征解释.  相似文献   

16.
钢中硫化物及其异相界面的价电子结构对热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艳  刘志林  张成伟 《中国科学(E辑)》2004,34(11):1207-1221
建立了稀土固溶在MnS中形成的(Mn, RES)相空间电子结构计算模型,计算了其相结构因子及与奥氏体的界面结合因子. 用最强键上的价电子对数nA和相界面的电子密度差? ρ 研究了稀土对MnS变性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先验信息可以提高雷达目标的探测能力,若先验信息与当前探测环境不匹配,知识辅助检测器的性能会受到影响.本文针对Bayes框架下的复合高斯杂波中的知识辅助检测器,提出了杂波纹理分量先验分布参数的感知方法.首先阐述了知识辅助检测器先验信息感知的一般方法.然后针对基于杂波纹理分量先验信息的知识辅助检测器结构,建立了先验模型参数失配与知识辅助检测器检测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利用知识辅助检测器对当前杂波场景进行探测,获得检验统计量和虚警率测量值,从而构造纹理分量分布参数的约束关系.通过分析多个约束关系的交点,获得杂波纹理分量先验分布参数的感知值.计算机仿真分析了这种感知方法的可行性,并利用实测杂波数据对感知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知识辅助检测器检测性能对比分析,采用感知方法获得的先验信息模型参数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合金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金相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A、相界面的最小电子密度差Δρ 及使界面电子密度保持连续的原子状态组数σ(σ′), 结合热连轧工艺, 在Si-Mn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计算的基础上, 又探讨了含Cr, Ni, Mo, W, Cu, V, Nb和Ti非调质钢冲击功的计算. 结果表明, 合金非调质钢终轧冲击功强烈地依赖于强化机制. 固溶强化、界面强化、珠光体析出强化和弥散强化将引起终轧冲击功的降低. 细化强化、V, Nb和Ti在α-Fe-C-V(Nb, Ti)中的析出强化及含Ni奥氏体在α-Fe-C-Ni边界上的陈留将使冲击功增加, 其增加或减量可由nA, Dr, σ(σ')及合金元素的权重进行计算. 将提出的终轧冲击功计算公式与已有的非调质钢终轧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s、伸长率δ 计算公式联立求解, 其值与生产现场实测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自动目标检测的形态学神经网络与模拟退火学习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形态滤波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网络参数的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通过分析指出, 形态滤波网络的优化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参数(结构元素)不断调整、逐步适应图像环境的优化学习过程, 从而将目标客体的特征规律反映到网络结构上来, 赋予结构元素特定的知识, 使形态滤波过程融入特有的智能, 以实现对复杂变化的图像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和稳健的适应能力. 为结合运动图像目标的检测需要, 采用了渐近收缩误差、适时校正网络权值的动态跟踪学习算法.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该算法不仅能适应复杂多样的背景环境, 而且对运动目标的持续检测能力具有位移不变、伸缩不变和旋转不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Ag-Cu合金的原子体积和体积函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了原子体积相互作用的 9种函数 .由各V 函数计算Ag Cu合金的平均原子体积和晶格常数分别彼此相等 ,并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由各理论函数计算的组元平均原子体积、特征原子体积各不相同 .只有对能量、体积和电子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 ,才能正确选择V 函数 ,才能建立合金系的完整知识系统 ,为科学设计新合金奠定基础 .对Ag Cu系中亚稳相的晶格常数与成分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