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雅典在古代世界史上以工商业发达和实行民主政治著称。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从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著《雅典政制》一书以来,中外古今的学者、史家对此论述颇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辞,莫衷一是。比如,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始于梭伦改革;“阿提卡史家”则认为提秀斯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者,《帕罗斯纪年碑》也认为是提秀斯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近代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其名著《古代社会》中提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从氏族民主制沿袭下来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雅典国家的民主政治是商品经济活跃和发展的产物,因此其性质是工商业民主政治。但最近这些年由于受西方学者的影响,以复旦大学①黄洋博士为代表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雅典国家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农业经济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雅典国家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工商业者,农民处在雅典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舞台。因此,雅典国家的民主政治是农民民主政治而不是工商业民主政治。文章通过论证,这种"农本民主论"在理论上讲不通,在实践上也难以行得通,史料证据也不充分。  相似文献   

3.
雅典的直接民主因为奉行绝对的多数统治,因而蕴藏着走向专制和暴政的危险。而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相关制度设计却不曾对多数权力进行丝毫制约,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城邦生活中也无处可觅,普遍的参与并没有带来充分和有效的参与,反而降低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这一切都构成了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下多数人暴政的原因,也使苏格拉底悲剧的发生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象下,仍活跃着一个又一个政治精英的身影。虽然在民众具有平等政治参与权的情形下,雅典政治精英们确立权威、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是比较独特的。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运作是在政治精英们的推动和维护下实现的,城邦的繁荣也离不开他们的贡献。所以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精英主导下的民主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精英政治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区民主政治是社区居民群众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结合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自治。由于社区民主政治属于新生事物,我国至今对社区自治的性质地位、管理方式和运作程序没有明确规范,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各种模糊的认识,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在世界历史上不具有普遍性。其民众直接参与性、政治权力平等性和分散性特征,与世界古代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君主制和共和制比较是特殊的;与近现代西方以代议制为特征的民主政治相较也有很大的差异。古代雅典政治的这种特殊性是由雅典所处的特殊自然环境,及其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经济和历史发展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的文明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然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经历了发展和繁荣,却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了衰亡。探究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原因,并学习和借鉴其中合理的因素,对我国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昔底德被认为对雅典民主抱有敌视态度,既由于他个人的身份和经历,更主要的是他在叙述雅典战败的过程中暗含了对民主政治的批评。修昔底德对于雅典民主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意识到政体在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条件变化会发生变异。他将民主政治下的雅典描绘成一位既勇于追求荣誉和功业,富于革新精神,但又充满欲望而走向失败的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9.
民主不能离开知识、理性、美德和法律的指引和制约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反思所得出的重要思想成果。后继的思想家遵循他开创的思维路向,在人自身之外寻求政治法律制度必须依据的准则,并最终形成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不能离开知识、理性、美德和法律的指引和制约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反思所得出的重要思想成果.后继的思想家遵循他开创的思维路向,在人自身之外寻求政治法律制度必须依据的准则,并最终形成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1.
民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理论模式还是实践形态均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但唯有作为其"硬核"的"参与"始终未变,一直是民主政治的强势诉求。古雅典民主由于种种原因实现了参与与民主的良性契合,而现代社会又由于更多复杂的因素使得参与与民主发生了背离。强势民主、参与民主等都是关于公民争取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的理论,然而参与与民主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田野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汀州"百壶宴"源于客家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体现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文化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客家族群的文化资本,对地域社会的传统进行建构与再造。从象征人类学角度来分析,汀州"百壶宴"仪式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融合了多神信仰的特质。政府及商界人士联袂推出"千壶宴"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共同推动客家族群传统的复兴和再造。  相似文献   

13.
宗教救赎意蕴是许地山小说表现出来的重要特质。深沉的宗教救赎意蕴或隐或显地贯穿在其小说创作的始终。从早期理想化的宗教救赎意蕴到中期隐含于现实中的宗教“潜救赎”意蕴,到最后新宗教救赎意蕴的确立,这是许地山小说宗教救赎意蕴流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在继《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又一部反映法国革命的巨著。其主要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最深刻地揭示了波拿巴上台的戏剧场面。作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体现了对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向往,体现了激进的不断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在法国革命中扮演了不断推进革命进程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应认真搞好政治协商,促进党和国家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民主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入开展参政议政,促进党政领导机关切实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美国民主的象征。但是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背后还是一位扩张主义者,在他对民主自由追求的言论和行为中,要么直接表露出扩张主义思想,要么间接包含有"扩张"的逻辑和结果。其中直接表露的是其大陆领土扩张主义,间接包含有"扩张"逻辑和结果这是其农业理想国的构想以及导致制定和实施对印第安人的开化政策的种族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刘康乐  旺多 《西藏大学学报》2011,(3):111-116,132
元代享国虽不足百年,却是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疆域辽阔、军事强大、政治统一的庞大帝国里,多民族的融合带来了多种宗教文化的传播。为了政治稳定的统治需要,元代实行兼容并包的开放宗教政策,针对诸种宗教之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宗教管理体制,于佛教有宣政院,道教有集贤院,基督教有崇福司,伊斯兰教有回回掌教哈的司等,并对民间宗教实行严格的禁断措施。元代的宗教政策和管理体制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宗教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观点认为,食人现象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原因是宗教的需要。然而大量的社会调查、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资料却证明:食人现象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原因在于食物的缺乏。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出于宗教需要的食人,原始社会末期及奴隶社会的人牺,都是早期食人现象的变态反映。就是在封建社会,在饥荒和战争的特殊环境中,"人相食"的现象仍然偶有发生。这些,都反过来证明了原始社会早期以人为食现象的存在。这个严酷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原始社会尽管存在过原始的公有和平等,但它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