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金玲  王跃 《创新科技》2017,(11):10-12
在新时代,加快科技领域创新驱动,推动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军民科技共建共享战略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实施三个战略对策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研究》2017,(2):10-13
目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行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成功建设了一些军民融合类园区及军事融合示范区,促进了军民融合型产业的稳步发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影响并推动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进行了探究,并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的两个重大决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问题;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解决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硬实力问题。由于军民融合涉及的领域宽、推进的难度大,为充分发挥科技智库的作用、促进军民融合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设立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课题,围绕军民融合深  相似文献   

4.
发挥区域军民融合优势,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科技兴军视角出发,分析了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意义,以长株潭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5):66-66
<正>[新华社]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方针,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全面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军民结合"发展思想体现出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军队建设要以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原则,揭示出新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厘清"富国"和"强军"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承上启下,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是统筹国防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需求对象和投入主体、创新风险和动力来源、主要效益和组织方式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同特点,然后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从资源集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运用等几个层次构建了系统分析框架,提炼出了多种可能的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方式,接着剖析了军民融合对带动民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其自主品牌产品高档化、产业环节高端化、产业发展主导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市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是我国重要国防科研重地,也是促进军民融合战略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围绕绵阳地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力量展开分析,探讨了军民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的限制条件,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便为绵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并支持绵阳市乃至四川省军民融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军民融合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军民产业升级、推进新发展格局建设的必然选择;是统筹经济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强军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方法/过程]为了解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演变趋势,该文以CSSCI数据库检索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国内军民融合研究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结论](1)国内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研究发文呈现增长减缓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其他领域涉及较少。(2)国内军民融合研究主体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缺乏广泛密集的合作网络;研究地域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北部地区,尤其是与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地理位置高度重合。(3)研究热点更迭较快,缺乏可持续性;研究目的偏向描述性研究,缺乏对策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是助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依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特点要求,界定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内容;构建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AHP-EWM组合权重的TOPSIS法,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需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共享水平、保障供应链安全、提高供给质量水平、优化国防工业布局、提供有效制度支撑。深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对加快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牵引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军民频谱共享是我国频谱领域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能有效缓解我国频谱短缺的现状,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频谱是信息经济时代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导航定位等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频谱资源的经济和军事价值日益增大,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而,频谱短缺已成为制约无线电新技术和新应用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深入结合,探索构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驱动主体、支持重点、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比较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模式类型,全面分析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力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1])。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科协本着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紧密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发展,各方创新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厚实.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高低是衡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提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梳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分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现有基础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符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的平台建设意见与建议,以有效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芳 《创新科技》2013,(8):50-51
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探索新形势下我军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科技协同创新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对策,并指出了各个主体在协同创新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和主要职责。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对打破军民技术共享的樊篱,破解军民双向转移转化难题,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成熟的优质民用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直接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服务,既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军积极探索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引入民用技术的路子,取得丰硕成果。鼓励和支持民口企业参加国防建设尤其是军工建设(简称"民参军"),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民参军"制度法规逐步配套完善,民口企业、民用技术和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研生产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保障  相似文献   

18.
邵昕 《科技信息》2010,(32):I0123-I0124,I0126
技术转移是技术社会应用的一种基本形态。鉴于国防军工技术转移对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分析技术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体系及实现机制。提出实现国防军工技术转移的对策与建议。该研究对实现国防军工技术转移,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制度三维视角下的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是在特定的技术、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技术兼容性和互补性作为军民共享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合作的规模、重点和可能性;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是军民融合的经济动因;制度因素主要影响军民融合的合作效率。技术、经济、制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三位一体共同决定着军民融合的内容、形式及其演变。因此,从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的基础、动力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在三维视角下科学地把握有关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的内在规律,形成技术、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为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天遥感应用涉及资源和地质勘探、生态环境监测等民用,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军民融合视角分析我国商业航天遥感发展现状,从军工优势技术溢出融合模式、民用先进技术转移融合模式和军民技术双向循环融合模式3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航天遥感企业发展。基于我国商业航天遥感的中科星图和二十一世纪空间两家典型商业航天企业,从融合环境、军民交互、契约关系、合作成本和创新发展五个军民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剖析我国商业航天遥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与军事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