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我们想在生理和精神方面都保持健康的状态,就必须适应气候,尽量调节自身。保暖防寒春季,冷暖气流时有交汇,气温变化较大。我们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春捂秋冻"是顺应气候的保健经验,所以我们在春季要注意保暖防寒。是不是我们要一直"捂"着呢?保健专家建议,对于春季何时"捂"何时脱衣这个问题,人们可以将15℃作为参考值。当气温低于这  相似文献   

2.
过去5000年中国气温变化序列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20年来基于孢粉、石笋、湖泊沉积、泥炭、冰芯、历史文献等代用证据重建的中国31个地点(区)的温度变化序列,利用集成方法重建了中国过去5000a来分辨率为100a的气温变化序列.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的变化上,3050—250BC为温暖时期,250BC—1950AD为寒冷时期,在这两个千年尺度的冷暖气候期中又明显存在次一级的冷暖波动阶段.5000a来中国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差异,特别是在东部季风区、青藏区和西北区之间,在2850BC,2350BC,1350BC,950—350BC,50—250AD 和550AD等百年数百年阶段上还存在反相波动.与北半球其他地区过去5000a来温度变化研究结果比较,中国的气温变化与这些地区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上具有同步性,但在百年数百年尺度的变化上,冷暖气候期的起止时间存在差异,说明冷暖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阜新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利用近50年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历年阜新地区气温资料,在太阳黑子谷值年活动周期内,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阜新年、季、月气温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阜新气候变暖与海温之间的一些重要规律.结果证明了阜新气候变暖与海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海温对气温影响的长期效应.通过海温与气温的研究,对气候变暖、冷暖冬、高温、低温冷害、干旱、洪涝等方面的气候预测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候学方法延长洱海流域气候资料序列,对1901-2005年洱海流域气温及冷暖变化、降雨量及旱涝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洱海流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有关部门实施洱海管理与水资源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厦门、福州季风气侯的特点,与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不同,也与华南热带季风气候不同,而且两地本身季风特点也有差异,表现在各时期季风的强弱、规模、进`退消长的程度不同,反映在气温、降水等天气变化上,同时也指出不同季风季的季风,有其冷暖不同的气团源地,进而分析了两地季风气候特点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宜宾气象观测台站1951-2010年的气温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揭示近60年来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及气温变化在不同时期的震荡幅度,并利用H指数对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较为明显,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出现明显的冷暖交替现象,在交替变化中有3个明显的时间尺度特征,分别是5~11a、20~31a和38~60a左右;气温的Hurst指数为0.305 7,说明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强的反持续性,未来气温可能会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宜宾气象观测台站1951-2010年的气温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 析等方法,揭示近60年来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及气温变化在不同时 期的震荡幅度,并利用H 指数对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较 为明显,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出现明显的冷暖交替现象,在交替变化中有3个明显的时间尺度特 征,分别是5~11a、20~31a和38~60a左右;气温的Hurst指数为0.3057,说明宜宾市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强的反 持续性,未来气温可能会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56-2005年绥中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滑动平均方法,分析绥中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一九零五至一九八五年徐州气温观测资料,认为本世纪四十年代是徐州气候变化的转折点,气候由暖逐渐变冷的特点十分明显。据专家们估计,未来气候将由冷再向暖方向发展。在讨论冷暖变化时,城市环境的改变对气候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与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子波变换分析了Jones和Vinnikov南北半球近百年来气温资料,确定了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结果发现,北半球在1923年前后、南半球在1939年前后发生了一次较大时间尺度的冷暖突变。提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新思路,即根据气温变化的层次结构和不同层次的冷暖期特征时间尺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认为在北半球1923至2001年为大暖期,从2001年起将进入大冷期,大冷期约有77年;1991年至2001年是大暖期中相对凉爽的时期,80年代的增温事件将从1991年起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祁连山中部33a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祁连山中部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夏、冬两季升温最快,植物生长期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偏暖温和高温的年份出现频率较多,且这一趋势在近6a表现明显,说明本地区气温正出现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英国East Anglia大学CRU高分辨率地面温度格点资料和EOF, REOF及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间一致性是高原气温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高原气温在空间分布上还存在东西、南北反相结构.利用方差最大化旋转可将高原气温变化分为高原中部区、西部区、北部区、南部区及东部区.近百年来高原气温处于上升通道,气候倾向率约为0.07?C/10 a,经历了四次冷暖交替的时期:1901?1930年为冷期;1931?1950年为暖期,气温显著升高;1950年开始一直到1980年前后,高原气温总体变化比较平稳;而从1980年至今,高原的气温都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高原气温的变化主要以准60年周期为主,同时还有30年准周期振荡,存在多个突变点.高原各个区域近百年来气温都处于上升状态,青藏高原中部区气候倾向率达0.065?C/10 a,西部区上升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达0.128?C/10 a,北部区为0.108?/10 a,南部区为0.015?/10 a,东部区为0.022?C/10 a,且大部分区域都通过α=0.01的信度检验.各区域有不同的温度变化特征,中部区和北部区相似,而东部区正负交替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3.
利用NRSM短期气候模式对浙江省温州市这一台风重灾区的台汛期短期气候要素——月平均气温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该模式对气温的定量预测能力表现出色;对各地7-9月台汛期冷暖趋势预报的准确率可达约50%。利用该模式进行2007年4-6月的试报,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植被-气候关系遥感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植被-气候关系遥感分析研究进行了总结.过去几十年内,全球不同尺度、区域和时间序列的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表现出了明显响应.植被的生长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大尺度上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及植被覆盖的变化对局地及区域的气候产生重要的反馈作用.当前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常用的遥感数据源较多,但也存在单一遥感数据源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宁省气象台站的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以及Yamamoto检测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以及地统计方法重建不同时间序列上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这种变化对其他方面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气候有暖干化趋势,暖化期主要体现在春冬两季,干旱期体现在夏冬两季;气温有突变,并主要表现在夏季;年均温度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年降水由东向西方向都有逐渐递减的趋势.气温和降水的趋势系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将可能导致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  相似文献   

16.
武汉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武汉1905~1998年逐月气温资料,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武汉气候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目前处于相对暖期;气温存在准2a、21a和65左右的周期振荡;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冷暖结构和气候突变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用距平、变率、气候均值等参数对朝阳地区降水、气温的变化进行诊断分析,得出朝阳地区降水、气温近30年气候均值发生明显变化。降水、气温年相对变率也有较大变化.朝阳地区的气候正处于不稳定的变化之中。且不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季节转换进入秋冬季,气温开始降低,昼夜温差大,冷暖变化极不规律,气候的因素会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而每年的最后几个月又往往是不少企业赶产量、冲产值的关键时期,容易陷入"生产第一,安全第二"的误区。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难免在安全监管上有所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北京地区实测气温、降水资料的统计和划级分类,找出冷暖年、干湿年和冷暖年与干湿年的时序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并对未来20~30年的冷暖年与干湿年变化趋势,也进行了具体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职能部门规划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荔波董哥洞D42石笋进行TIMS-U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末次冰期42.0ka B.P.~65.0ka B.P.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荔波地区在65.0ka B.P.~42.0ka B.P.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季风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阶段;65.0ka B.P.~60.6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4晚期,反映本阶段东亚冬季风强盛,气温降低,表现为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60.6ka B.P.~48.4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早期,反映东亚夏季风相对增强,气温升高,有效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温暖半干旱的气候环境;48.4ka B.P.~42.0ka B.P.相当于海洋氧同位素MIS3中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变弱,东亚冬季风相对增强,表现为干旱冷凉的气候环境。石笋记录揭示的2次寒冷事件在各类沉积物中均有记录,反映为全球变化的气候事件,相当于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Heinrich5和Heinrich 6冷事件,可以进行全球对比,显示荔波地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