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谓创造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就是摆脱旧的思路,采用了非习惯性的方法,并产生了新颖独特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这种思维与原有的定向性思维只有一个答案相反,它是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创造思维是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社会)和现成思想材料具有积极改造作用的思维。它所追求的是创新品格和超佳效能。人类的思维能力,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同其他动物那种直观、消极接受外部刺激的功能有着本质区别。所谓思维,指的是人们对于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全体的认识,亦即理性认识。这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具有的。人类思维的发展深度和能动作用大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高级层次。从思维的发展深度看,有普通思维和辩证思维两个不同的阶段。普通思维,只  相似文献   

3.
标志是企业独特的个性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向公众继承、推销企业的一个成熟的符号而已。因此,当我们着手塑造“新世界商城”这样一个辉煌名字的标志时,我们认为目前需要达到共识和沟通的,并非仅仅是完成创造一个标志的形态设计,而是创造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艳霞 《科技信息》2010,(29):I0337-I033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哈弗大学的校长普西说过:一个人是否有创造思维,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分水岭。这足以看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当然,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只是在口头上喊喊不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是不行的。任何敷衍塞责都有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神圣的称号。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各种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创新的最高阶段.新时期的哲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哲学理论创新中,要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处理好各种关系.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要建立和完善哲学理论创新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通过解题教学来完成的.在解题教学中应从增强问题意识,激发好奇心,发展直觉思维,多向思考等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领悟思维形式是在"感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跃迁。领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感悟思维"形式进行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凝炼整合的方式,即"悟象"的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信息接受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状态。它与"感悟思维形式"一样也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历史发展的雏形状态。  相似文献   

8.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结合.本文讨论了创造思维及其特点,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而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英语新课标》所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将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类“灵妙化”进步历程中不断造就的文明结晶是最值得珍惜和传承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后人创造传承具有“普世价值”的“遗产”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责任。作为“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遗产概念及其评价体系对新遗产研制具有特殊的启迪价值。“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的‘新城市’是可以有意识创造的”。革新性的创造是否有方法可依?笔者引入新艺术设计模式、全价值观念模式和跨专业规划模式等曼陀罗思维模式,探索从综合价值及跨专业要素等多维度解读世界遗产,提出以新艺术设计模式等系统逻辑为基础,探索新遗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从太极思维的整体观出发,探讨软件的特点,寻求解决软件问题的途径.提出了软件具有"软"特点,并阐明了软件的"软"特点不仅有不利的一面,即变态性,而且还其有利的另一面,即其可塑性.讨论了软件"软"特点的根源在于软件是精神产品,软件的复杂性在于人类意识的复杂性.通过论证,指出了解决软件问题的软途径在于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需要提高对软件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解决软件问题的硬途径在于限制软件的规模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软件进行"硬化"处理,对软件进行透明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感悟思维形式是在“本悟思维形式”和“体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升华。感悟思维形式就是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利用“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原始法术”“巫术”“神话”“传说”“禁忌”等创造或传承下来的多种形式和记忆,对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的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熔冶整合的方式即“悟象”形式进行的联想或想象或幻想,从而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思维与外界的“异质同构”状态。它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产生、发展线索的雏型。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宝贵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自觉思维与非自觉思维的统一.创新思维既是科学创造的前提,也是科学创造的动力,对科学创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怀疑、创造想象和科学假说是贯穿于科学创造全过程的三种主导创新思维形式.科学怀疑是科学创造的催化剂;创造想象是科学创造显示途径;科学假说是科学创造的初步成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促进,共同推进科学创造.  相似文献   

14.
张文广 《科技信息》2008,(19):210-210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思维是人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思维是加快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不同文化群体认识客观事物、表达精神寄托等方面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趋势.贵州岜沙苗人“人树合一”的观念,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世人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是什么?对于这个与西方科学互相依存的科学研究典范,多数科学研究者是陌生的,但是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哲学是一种逻辑思考与范式交织运用,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的思维。西方人运用这种独特的思维理论带动科学革命的浪潮,运用科学创造发展实力,影响人类历史数百年之久,迄今仍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具有网络特征.规划师和建筑师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思维不应是直线式和单向式的,而应是具有网状结构式的思维.只有具备了网络思维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景观的网络特征,才能创造出联结性强、均匀性高、层次丰富、弹性好、样式多、并可以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城市景观网络.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史记”就是这古代文化中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杰出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史前期到汉武帝时代其间三千多年的历史,集中描写了汉初至太初年间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留下了当时各阶层人物鲜明的形象.以其高度的人民性,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技巧丰富了祖国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9.
 机器真的会具有思维吗?或者说,至少能够成为具有思维的吗?他们能够效仿人类的思维吗?从笛卡尔、拉·梅特里时代到今天,这是一个被探究、拷问与争论了几个世纪的哲学与科学的双重难题。1997年,当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卡斯帕罗夫被IBM开发的“深蓝”击败后,惊魂未定地评价道:“我要声明,我的失败与科技无关,因为电脑的表现完全没有机械的惯性,我不相信有这样优越的电脑。”这一事件再次促发了全世界对机器思维问题的研究热情。J.卡斯蒂以数学家的严谨与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力,在《剑桥五重奏》中虚构了一场聚焦机器思维的跨学科思维盛宴。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而成,智力因素在诸能力中起决定作用。但有些人对智力因素往往只重视其中的观察、联想、想象、记忆、理解等,忽视注意。其实,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使注意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在阿瑞提的《创造的秘密》中,把注意能力列为创造个体所特有的个性特性:“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条件是主观的专心致志”。这里的“专心”,就是集中注意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当然就缺少不了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也是散漫的,即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想从事创作,自己的感官总要能够充分地活用,时常提醒自己,才能培养成自己感受性的敏感。 写作中的注意与普通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注意,从心理学上讲,都是指“心理活动的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