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指数趋势预测的BP-LST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股指、股价等数据的时序特征将人工神经网络(ANN)与深度学习中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引入股指预测,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BP-LSTM模型.基于上证指数,本文进行了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BP-LSTM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有明显提升,与普通LSTM模型相比也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魏晋  安实  张炎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424-11430
共享单车的发展有利于交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建成环境是影响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少有学者探究考虑其交互作用。为了准确分析建成环境中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达到精确预测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目的,本文使用了深圳市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POI)、路网数据和公交线路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预测共享单车出行需求,并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借助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方法解释GBDT模型中各种影响因子对共享单车出行需求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GBDT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683,均方根误差为0.728,较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性更高;通过SHAP方法发现自行车道密度、公交站点数等交通属性因素对于共享单车出行需求作用明显,土地利用中土地利用混合度不是简单线性作用且不同POI间存在复杂交互关系。可见通过借助GBDT模型和SHAP方法可以用来共享单车出行需求预测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为共享单车发展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和影响因素的评价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BP神经网络满意度分析模型(FA-BPNN).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用户满意度的21个指标简化为4个公共因子降低输入维数,并以附加动量法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模型,避免了其他综合评价方法中过于依赖主观性的不足,提高模型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广州市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共享单车使用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车况与服务、经济成本、易用性、手机终端等因素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FA-BPNN提高了模型的效率与可靠性,该方法能有效反映广州市共享单车用户的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预测城市不同区域的共享单车需求量,解决区域间供需不平衡问题,在对上海市共享单车数据进行时空特征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共享单车的出行分布规律. 针对时间出行分布的非严格周期性,提出了一种引入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模型AM-LSTM. 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特征影响因素,提取模型特征值. 分别构建不同输入序列的预测模型,与传统时序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30 min时间间隔的输入序列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A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共享单车的出行需求量,预测精度优于单一的LSTM模型. 最后对预测曲线进行相关度分析,验证了AM-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可以为城市共享单车的调度及分配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存在对历史数据遗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滑坡位移动态预测模型。首先,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与波动项位移,利用多项式拟合预测趋势项位移;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筛选外界诱发因子并运用LSTM模型预测波动项位移;最后,叠加周期项位移与波动项位移,得到累计位移。以新滩滑坡为例,并与RNN模型以及传统静态神经网络模型BP、ELM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拟合优度(R2)分别对其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静态模型,LSTM与RNN均适用于滑坡位移动态预测;对比结果显示,LST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MAPE与RMSE值分别为1.026%、0.327 mm,拟合优度R2为0.978。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森林与时空聚类的共享单车站点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方便准确地预测出城市共享单车站点的需求量,根据站点需求量的随机性和时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时空聚类的共享单车站点需求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研究了时间因子、气象因子以及关联站点对需求量的影响;应用分层聚类对站点进行了时空分析;结合对数优化后的随机森林作为预测器。面向湾区共享单车出行数据进行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极限学习机、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在需求量预测方面有较好的预测结果,可为实际车辆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短波通信频率参数预测方法操作繁琐、预测精度不足的缺点,首次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型循环神经网络(LSTM RNN)的预测方法。通过对电离层参数f0F2数据的分析,利用LSTM在处理时序相关数据时可以长期记忆网络历史数据的优势,对f0F2值进行预测。对比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LSTM将误差降低了7%,并将均方误差控制在2%以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STM搭建的提前预报5天的f0F2值的模型是可行的且比BP神经网络更适合预测电离层的f0F2值。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4D航迹预测可以在冲突探测与解脱、航迹优化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航空器4D航迹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爬升阶段提取研究指标,构建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其次,在下降阶段进行数据维度拓展,构建RNN、LSTM模型进行航迹预测;最后,对各个维度上的预测航迹点和实际航迹点的误差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爬升阶段模型和下降阶段模型对于航空器位置预测准确性高,展现了航迹预测模型的良好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对时间序列预测存在的不足,考虑到样本序列如果包含线性关系或含有噪音时LSTM算法预测将不准确,同时分析了变分自编码器(VAE)对异常样本修复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STM时间序列预测算法VAE_LSTM,将VAE网络修复样本的思想加入到传统的LSTM网络,对样本序列进行修复后再输入LSTM神经网络训练,最终建立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阐述了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详细分析了模型的原理.使用长江汉口历史水文数据序列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VAE_LSTM算法预测模型在时间序列预测方面有较好表现,满足预测精度要求,比传统LSTM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尤其中短期预测更为准确;对比实验同时表明此模型准确性高于ARIMA,RNN等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渗透是关乎堤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渗压数据分析是研究堤坝运行期渗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根据堤坝渗压监测值的基本特征,基于粗糙集理论(RS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LSTM),建立RST-LSTM模型结构并编制python程序,实现了渗流影响因素重要性定量化排序、冗余因素的消除以及多因素影响下堤坝渗压值的预测分析.以某面板堆石坝工程渗流监测数据分析为例,进行工程实例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工程渗压值按重要性顺序依次受水位、降雨、温度及时效等因素的影响;(2)本文提出的RST-LSTM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4. 43%,相比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与BP神经网络模型,RSTLSTM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随机性强、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灰色聚类与蝙蝠优化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采用模糊聚类方法选择相似日粗集,然后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相似日;为了克服传统BP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利用相似日集中的样本训练蝙蝠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某地区的历史数据为实际算例,将文中所提算法与普通的BP神经网络、传统灰色关联与蝙蝠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相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很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在实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京津冀气象、社会资料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地下水埋深进行了模拟,并以确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纳什系数对3个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TM模型模拟效果最好,其次是RNN,SVM最差;不同城市基于LSTM模型进行地下水埋深模拟时参数调整最少,适应性最好,SVM模型参数调整最多。将3个模型应用于随机选择的6个测站进行验证,在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模拟方面,LSTM模型模拟精度和可信度最好,适应性最强,是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模拟的首选机器学习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线订座需求预测中存在的预测结果不稳定,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 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航线订座需求预测模型。首先, 对采集得到的航线订座需求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与指标计算处理,接着,对处理后的指标数据基于注意力机 制做权重分配,然后进行 LSTM 航线订座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从而得到航线订座需求的最终预测结果 值。将训练优化得到的模型应用于国内某航司的航线订座需求预测中,计算出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 LSTM 航线订座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以厦门-上海为例,预测结果在与真实值 的对比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 13.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为 17.2,相比较于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CNN-LSTM 混合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庞稀廉  龙科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792-15801
为提升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预测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融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AT)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s,GRU)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采用WD算法将原始交通流数据分解重构成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然后将各高频分量累加,利用VMD算法将其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分量;最后通过建立GRU-AT模型,提高模型对交通流重要特征信息提取的能力,分别预测算法分解后的交通流分量,将各个分量预测的最优结果进行聚合后获得最终的交通流预测结果。以国内外道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WD+VMD+GRU-AT模型的均方误差的平方根、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 GRU、WD+GRU、WD+VMD+GRU,提高了短时交通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排气温度预测模型精度不高、传统RNN类神经网络对飞行数据时间维度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自编码器Autoencoder和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的航空发动机排气温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Autoencoder方法从飞行数据中提取与排气温度相关的特征,以降维后的特征作为输入,建立TCN网络深度学习模型,以航空发动机排气温度作为输出,充分挖掘飞行数据的时间维度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精度。最后选取真实飞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BP、LSTM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由13.035%和9.593%降低至3.369%,有效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客流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矩阵存在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根据客流OD的时空特征,提出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的短时组合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主要利用LSTM网络来获取客流的时间相关性,利用GCN来获取客流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出站口建立客流OD矩阵,对整个路网的客流OD进行训练预测。实验表明:融合LSTM神经网络和GCN神经网络的短时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轨道交通客流OD。相较于单独的LSTM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预测误差方面有所改善,更适用于短时客流OD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吸收塔内浆液的PH值是影响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效率的重要参数。燃煤电厂的湿法脱硫系统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强耦合等特征,因而其吸收塔浆液的PH值很难实现精准控制。本文利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神经网络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对吸收塔内的浆液PH值进行预测建模,通过将燃煤电厂采集的影响浆液PH值的变量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对模型进行训练处理,获得吸收塔内浆液PH值的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应用于辽宁省华能营口电厂600MW机组湿法脱硫智能控制系统中吸收塔内浆液PH值的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和长短期记忆(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该模型精确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