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北方,指包括我国东北、北部、西方及西南偏北的一部分,地垮西藏至黑龙江的辽阔地区,基本与通常所说的“草原”或古代“游牧”部落地域相当。狭义的北方,指辽宁省辽河以东至内蒙古西境及陇西,即考古界称的“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相比而言,黄河中游、下游的农耕氏族部落先民,迁入“狭义”北方与中原交界地带者较多(尤其是耕牧交错地区),迁入其它的北方地域者较少。按传统说法,父系氏族社会(即“五帝”时代)形成的“五大民族集团”中,“西戎”与“北狄”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而广义北方区域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却反映出绝大部分地区的氏族或部落还处在渔猎、农业或农牧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对江西境内越文化遗存和百越首领"番君"吴芮行迹作进一步的阐述梳理,通过赣地出土的越式遗物虽然难以与越国中心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媲美,但其器物特征颇多相同或近似之处,它们反映的文化面貌也大体一致,表明当年居住在江西境内的古越先民与浙江境内的越国先民属于同一民族;吴芮是百越首领,又是江西首位名人,越文化遗存在其管辖地盘之内,时代相同,故将他列为并论,通过他的行迹考证进一步说明史籍所记的"扬汉之南,百越之际",这里的主人就是百越民族,有所差别者仅是种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慕容鲜卑是我国古代鲜卑人的东部支系。自秦汉之际鲜卑从东胡中分化开始,直到东汉时期檀石槐建立鲜卑军事联盟,只能依靠考古资料梳理其历史。"慕容"在檀石槐军事联盟时期成为中部大人,代表了慕容部落开始形成。鲜卑军事联盟解体以后,慕容部逐渐吸收、融合其他中小鲜卑部落,以及匈奴、乌桓、夫余、丁零、汉人等各族人口,并不断向东、向南迁徙。直到曹魏时期莫护跋统领部落迁徙到今辽宁北票、阜新等近塞之地,开始依附于魏晋中原王朝;也开始在此地吸收中原的汉文化习俗,给慕容鲜卑带来了一次大的转变。此后,莫护跋之子木延、孙涉归相继统领部落,涉归时期又曾因与宇文部等势力的争夺而被迫迁徙到辽东郡北部地区。在发展的压力下,涉归开始更更多地学习中原文化,开启了慕容鲜卑此后发展、融合的滥觞。涉归死后,慕容廆领导慕容部,开始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说“恒代”     
学术界只知道“恒代”是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出现的,作为恒州代郡的省称,特指代都平城或其周围地区。殊不知在迁都洛阳之前已经出现“恒代”,作为恒山代地的省称,泛指北魏国人拓跋族居住地区——“代地”。北魏之“代地”,即北魏拓跋猗卢代国代王“始封代土”。与春秋战国及西汉初期的代王封地有相承关系。从区域概念上界定“恒代”,就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朔州黄河以东和恒州地区。恒代区域的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到恒山山脉和雁门山。西至黄河,北达阴山,可谓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风社俗,不仅是拓跋魏的肇基之地,也是拓跋氏政权攻取中原的根据地,还是拓跋氏政权南下江淮的北方屏障,对北魏的政治变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楚文化之原生形态为苗蛮文化,先秦之楚民族为苗蛮族,楚苗蛮先民即夏商之“古苗”,苗蛮文化有着迥异于中原文化之不同文化内涵,《楚辞》中之“楚声”、“楚语”即“苗声”、“苗语”。  相似文献   

7.
中原位于中国的腹部地区,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成为古时王者的梦想。根据史籍资料记载,5000年前左右,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发生了三场较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即:蚩尤逐炎帝出九隅之战、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和黄炎与蚩尤涿鹿大战。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大地世代流传着一个激动人心的古老神话故事,那就是盘古开天地的传说.事实上,经考古发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中华民族的始祖是炎帝和黄帝,都是少典的儿子.他们兄弟俩一个是我国西北部姜水流域姜姓部落的首领,随部落取姓,姓姜,号烈山氏或神农氏.他在引导人们取火和保存火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因以火德王”,那时大家又喜欢“以火名官”,故称炎帝,一个是我国西北部姬水流域姬姓部落的首领,也随部落取姓,姓姬,取号轩辕氏或有熊氏.他在保卫中原部落联盟成员的安全上建立了赫赫战功,人们尊称黄帝,意为中原黄色土地的保护神,“有土德之瑞”.  相似文献   

9.
侗族生态智慧与技能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侗族是我国南方人数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比邻地带。据史书记载,侗族出自我国的古百越民族。这是一个典型的濒水民族,秦汉时的典籍将他们称为“诸越”、“雒越”或“百越”,并提到他们凭借平原河网以渔猎为生,同时也从事粗放耕作。《淮南子》  相似文献   

10.
楚国的先人,经历了多次迁徙。商代早期,楚人生活在今天河南中部一带,后因商王朝的军事打击等原因,于商代中后期迁至豫西南。不论是部落实力,还是社会文化,居住于豫西南地区的楚族部落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为楚人、楚国日后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史料看,云南自公元前3世纪就与内地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战国有楚将庄蹯率众王滇;秦时有五尺道之开凿;至西汉武帝,中原王朝对云南的开发更是进入了高潮。经过前后三十年的经营,西汉王朝于公元前109年在云南设立郡县,大理地区则属益州郡管辖。郡县制在云南的推行,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自秦汉以来,尤其是西晋以后,客家先民大量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徒,在漫长的迁徒过程中,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同时体现出南方民族服饰之特征。客家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使两者的服饰呈现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哈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哈密瓜”的故乡,也是新疆的东大门和新疆通往内地的交通要新疆“瓜乡、煤都、风库、光谷、枢纽”美誉之称.近年来,哈密地区充分依托和挖掘资源优势,进入了新型工业化大发展的时代,经济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了积极配合地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哈密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把发展电子政务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数字社区”、“电子监察”、“数字城管”、“金审工程”、“社会综合治理”等系统纷纷提上议事日程.但随之而来的系统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也相当棘手,智慧政务成为破题之选.  相似文献   

14.
刘显国 《广东科技》2007,(1):125-126
岭南位于我国南部,古属百越之地,因为北靠五岭,所谓五岭是指大余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萌诸岭:南临广东(珠三角)、广西(梧州至南宁西江沿线)而称之谓岭南。如今,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园林也随之而发展,现今的岭南应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地区。因此,岭南园林也就包括上述地区的园林。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六月以来,在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等国的库尔德族地区,接连发生了动乱。这些动乱的背后影影绰绰地出现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魔影,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问题的梗概库尔德族是西亚地区的一个吉老的民族,它是由古代米底亚部落和伊朗的部落进入库尔德斯坦地区之后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汉书·地理志》说:“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这是对吴越古尚武民风的概括。“吴、越之君皆好勇”,事实确是如此。吴国自“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犇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吴伐楚。”由此可见,自吴开始与中原交往,也就开始了对外的战争。吴王诸樊、馀祭、馀昧、僚时吴楚战争不断,吴王阖庐在未夺位时已屡败楚师,还北伐陈、蔡,  相似文献   

17.
单位“部落化”现象必须改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思考周家祥众所周知,单位不是部落,部落也不是单位。因为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由若干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见《辞海》);而单位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组成部份,具体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长江流域山现越楚对峙的局面。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管窥越楚两国关系的概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山,两国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和平共处,甚至还一度出现越国占优势的局面,但两国综合国力的对比是楚国胜于越国。越楚两国关系从产生直至灭亡,双方的交往一直未曾中断。双方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唐丽战争中,有众多蕃将都参加了伐丽战争,且绝大多数将领都与原部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拥有数量不等的部落兵。唐朝征召部落兵参战有两个目的:一是唐朝府兵孱弱,没有战斗力,不得已借助异族武力;二是唐朝想利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的策略,尽量消耗“异族”力量,减少他们与中央对抗的资本,保全中原王朝的武力。但事与愿违,当新的危机出现时,府兵不堪攻战,而归附的异族部落又大量消耗,唐朝往往又陷入难以应付的窘境。  相似文献   

20.
佛教自唐代由中原、西蜀传入贵州后,在黔北黔东兴起。至宋代,佛教逐渐传布贵州各地,一方面在黔北黔东地区,佛教仍以强劲的势头向纵深发展,佛寺遍布其地;另一方面,随着佛教在贵州各地传布渗透,贵州土官土酋开始热衷奉佛兴寺,佛教影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贵州腹地亦始建有佛寺,住有僧人。这为元明时期贵州佛教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佛寺遍布黔北黔东佛教在唐代从黔北黔东传入,进入宋代后,佛寺几遍布黔北黔东。据史志记载宋代黔北地区,在桐梓建有崇恩寺、鼎山寺、虎峰寺,遵义建有万寿寺、福源寺、金山寺、桃源山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