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尸复生     
科学家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发现,如果将气体充分冷却,便会变成液体,而当科学家将坚硬的金属放置到这种极冷的液体里沉浸一下,金属马上会变得很松脆,只要用铁锤一敲,钢铁也会成为粉末。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用人工创造出非常接近于"绝对零度"(-73.15℃)的低温。研究这种超冷状态下的科学技术统称为低温学。  相似文献   

2.
东尸复生     
科学家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发现,如果将气体充分冷却,便会变成液体,而当科学家将坚硬的金属放置到这种极冷的液体里沉浸一下,金属马上会变得很松脆,只要用铁锤一敲,钢铁也会成为粉末。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用人工创造出非常接近于“绝对零度”(-73.15℃)的低温。研究这种超冷状态下的科学技术统称为低温学。  相似文献   

3.
苏联白俄罗斯科学院戈麦尔系统力学和金属聚合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为使聚合物表面具有特殊性质,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方法-化学作用、紫外线或X射线辐射以及等离子体处理法,还可利用微生物。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将聚酰胺等聚合物制品浸入充满细菌的液体培养基内,在这种培养基内还加入聚乙烯醇和金属盐-镁、钠、钙和铁盐。经过21天后,仔细冲洗聚合物制品,以便完全除去培养基。结果发现,细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德国科学家认为,塑料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液体木材所代替,液体木材将引发一场新材料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能不能将金属像捏面团那样,捏成任何想要的形状呢?能!科学家发现,将某些金属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就会产生超塑性,可以像塑料膜那样拉伸,也可以用模具压制成形状复杂且有高强度的精密部件。 这对于那些制造飞机、汽车等厂商来说可真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用这种超塑金属来制造以前无法制造或造价高昂的精密零部件了。 金属超塑的新技术是美国戴维斯市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俄国乌发州航空技术大学共同研究成功的。以前要让金属产生超塑性,需要较高的温度,缺乏实用性;新技术则可在较低温度下使金属产生超塑性。  相似文献   

6.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7.
听说过动物(包括人)可以呼吸一种液体吗?你可能会感到很奇怪,呼吸液体难道不会被呛着吗?最近,科学家要现还真有一种液体是可以呼吸的,而且他们正在研究用这种可呼叹的液体来挽救心脏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月球没有大气,重力小,能排除人为干扰,是天文学家的理想观测地.科学家多年来梦想在月球上建造一种液体镜面望远镜,用反射液体旋转盘充当主镜.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企图将普通金属变成黄金.但现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更青出于蓝,他们已将废旧气体转化成了钻石. 这种闪闪发光的晶体通常是当有机固体物承受高强度的热量和压力时形成的.但是现在也能通过一种高含碳气体制造出来,这种气体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终结者2》中,有一个液体金属杀手机器人"T-1000",它具有不死之身,当身体遭受枪击时能够自动愈合。西班牙科学家表示,他们已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能够自动修复外型的自愈合聚合物。来自圣塞瓦斯蒂安市电气化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称,当这种材料被一切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报道了用玻璃衬里的不锈钢柱可提高液体色谱的效率,从而引起了麦克唐纳航空公司科学家对衬里的液体色谱柱的兴趣.据该公司的技术专家约翰·沃尔克(John Q.Walker)报道,们们试验了玻璃、聚四氟乙烯和环氧的衬里.发现,玻璃衬里的柱比不衬里的强,聚四氟乙烯衬里的柱比玻璃的好,而环氧衬里的最好.  相似文献   

12.
吸附促进位错发射、增殖和运动的TEM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液体金属脆断的断裂韧性K_(IC)(L)可算出裂纹扩展的阻力R=(1-v~2)K_(IC)~2(L)/E,它比材料的表面能γ大1~3个数量级.因而不能用Griffith脆性断裂理论R=2γ来描述,只能用Orowan理论,即R=2γ_(eff)=2γ γ_p,其中γ_p 为局部塑性变形功. 对于液体金属脆,实验测出塑性变形功γ_p=(10~1000)γ.这表明,液体金属吸附而导致脆断的过程伴随大量的局部塑性变形,而且断裂能主要消耗在局部塑性变形上.  相似文献   

13.
木材、钢铁、玻璃和塑料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材料。尤其是塑料,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材料。但是,一些德国科学家认为,塑料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液体木材所代替,液体木材将引发一场新材料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树木遇火即燃.然而,在自然界中,有些树木不仅不怕火烧,而且还能灭火.这种树就是被称为“森林火灾克星”的樟柯树,俗称灭火树. 生长在非洲丛林中的樟柯树,是一种奇特的树种.一位科学家曾对这种树防火的敏感性进行试验.他有意站在樟柯树下用打火机点火吸烟,谁料火光一闪,顿时从树上劈头盖脸地喷出了白色的液体泡沫,使打火机的火顿时熄灭,这位科学家也满身白沫,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15.
<正>在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来自未来的魔鬼机器人由变形液态金属构成,可谓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尽管当前建造这样的机器人仍不可能,但是澳大利亚科学家已经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小步——他们最近研制了一种金属液滴。这项最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自我恢复液体金属线路。如  相似文献   

16.
科技前沿     
<正>科学家成功用金属造出"玻璃"长久以来,材料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使用纯净的、单原子金属来制造"玻璃"。匹兹堡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的研究者完成了这一"壮举"。金属玻璃十分特别,它的结构并不是透明的(因为主体为金属),原子随机排列。这种材料商业用途广泛,因为它具备较高的强度,且制造工艺简单。研究者声称,该发明涉及到一项新技术——在原位投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纳米级冷凝,这一技术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是国际玻璃年。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是一类原子结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兼具金属、玻璃、液体、固体和软物质等物态特性的新型金属材料,也是玻璃家族的新成员。快速发展的金属玻璃材料已经在军工航天等高技术、绿色节能、信息电子器件、催化、防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新型玻璃领域中,华人科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回顾 了近百年来金属玻璃研究和研发历程中华人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并对未来中国在金属玻璃领域的发展和贡献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有一种1厘米大小的甲虫,叫气步甲虫。当它遇到敌害被迫自卫时,能喷射出一股液体"炮弹",喷出时不仅有恶臭味,而且伴有轻轻的射击声,以迷感、刺激和惊吓敌人。如果这种液体溅落到人的皮肤上,会产生明显的灼热感。科学家对甲虫进行了解剖分析,发现小甲虫胃里有三个小室。一个室里储有对苯二酚溶液,另一个室里储有过氧化氢。这两个室里的液体,如果单独喷射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但是,当两室的液体进入第三个室,与那里的有机催化剂酶混合后,就会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绝大数人用的是右手,只有极少数人是“左撇子”。这一现象是否在动物中存在?动物是否也有“左撇子”? 以前大量的证据表明,黑猩猩、猕猴、凤头鹦鹉、座头鲸甚至蟾蜍喜欢用一侧的上肢、手爪、脚爪或者鳍。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一种称之为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也有这种现象。这种乌鸦分布在澳大利业以东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格兰特坦勒岛上。它们非常聪明,会将树枝精心制作成一个带钩的工具,将它从树上切下,然后用它拨拉出藏在树缝中的蜘蛛、昆虫和蟑螂,进行捕食。科学家发现,与人类一样它们也擅长用右侧的肢体…  相似文献   

20.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