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建设了节约型校园能耗监测平台。基于这种现象,提出利用平台报表管理功能统计的数据,挖掘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能耗预测模型,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首先,基于高校用能现状,分析了其用能特点和节能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水、电、气浪费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和技术手段不到位,因此采用能耗监测平台可以有效地改善高校能源利用状况;然后,以湖南某高校为例,设计了高校能耗监测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并分析说明了该能耗监测平台的功能、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响应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进一步加快大专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步伐,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纵深发展,使各高校尽快达到国家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始了节能监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主要完成了全校用水用电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住建部、教育部相关节能导则要求,进行了能耗的指标化、定额化管理,生成了各种能源审计报告、节能管理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加工和处理,全面提升了学校节能管理技术水平及节能意识,为下一步的碳交易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监控和管理高校仪器设备,对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为高校发展提供科学管理和智能决策支持.通过物联网和IPv6技术,部署智能硬件对仪器设备能耗数据进行计算和采集,以层次化结构为指导设计了松耦合的平台体系结构,采用Web服务作为数据上传和硬件控制的中间件,提出了相关的能耗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搭建了基于IPv6的校园仪器设备能耗监控平台,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实时显示仪器设备的能耗和运行状态.该平台能有效地监控仪器设备的能耗数据,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并对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云服务的大学能效管控智能系统,提高高校节能降耗能力。方法利用物联网监测技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与智能设备收集大学的各种能耗数据,然后传输到信息平台,对能耗数据统一分析和管理,并构建以能源效率与环境质量为指标体系的智能大学信息系统。结果与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大学能耗的有效评估与管控,对打造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高校环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两网一平台":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网建设。根据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总体部署,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应用发布、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模式,以"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为建设目标,构建以"一个服务门户、两大保障体系、三大平台"为支撑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总体框架,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其能源管理现状,提出一套适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能源监管平台的解决方案,并且实践打造能源管理"e"感知校园,取得了良好的能源管理效果。完成了学校的"十二五"节能目标,推进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是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针对我国高校景观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所提出的.从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概念的提出,归纳出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节约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经验,从地形与雨水的利用、植物的栽植设计与材料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为更好地设计节约型校园景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五所高校集聚的花溪区高校园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贯彻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节约型校园"势在必行。校园基本建设过程,是实现"节约型校园"的重要过程,如何把"四节一保"要求贯穿基本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加强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目前较薄弱的环节,构成了本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限定区域监测的需求,解决异构数据的表示、传输以及高并发问题,分析了传统物联网平台在传感数据采集以及传输方面的不足,通过功能模块设计,开发了微环境监测平台。针对平台传感层数据采集工作,设计通信协议,统一数据格式,减少数据传输量和能耗,并制定协议通信流程,利用LoRa技术完成终端到网关之间数据的远程传输;针对平台网络层,设计高并发数据接口实现服务端程序接收并处理数据,最终完成系统的研发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通信协议可以完成异构数据格式的统一工作,降低了数据传输量和能耗;验证了数据从终端采集设备到网关,并经过上位机最后到服务器整套传输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低延迟性以及高并发数据接口的处理性能。微环境监测平台能够稳定运行,为跨行业物联网应用提供了一套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利用物联网物物相连的特点,设计了廊道、教室的智能化照明,水电能源的智能化管理以及监控系统,解决了高校水电能源的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网络有两个基本问题:网络节点的均匀覆盖和节点能量的消耗。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照明的区域性感知模型,将无线传输节点嵌入在公共照明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均匀覆盖整个区域、没有能量异构问题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射频识别(RFID),感知区域中的人和物的类别、意图、位置等,同时提供人和物从区域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并将该模型在某国际科技园中实现,建立了一个初级的物联网"感知区域"。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药房远程监控系统是为保证自动化药房可靠性而建立的监测与反馈手段,其核心是监控网络的搭建。提出了一种在物联网架构下实现的远程监控网络,实现了对自动化药房的状态感知,数据获得和远距离监控。系统网络分为两层,底层位于物联网感知层,由传感器和无线数传模块构成无线传感节点,节点之间形成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第二层网络位于物联网的网络传榆层,由药房终端服务器和GPRS模块形成基本单元,各单元与主服务器形成网络。在此架构下构建的系统原理简洁,成本可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的水体环境参数智能化监测,研究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汉江水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监测主机和检测终端组成,监测主机通过LoRa无线方式发送采集控制指令到检测终端,检测终端接收指令并实施水温、pH值、浑浊度等水体环境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通过LoRa无线方式发送给监测主机,由监测主机完成数据分析、显示和异常语音告警,监测主机具有基于NB-IoT的OneNET云平台自动接入与数据上传功能,能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到OneNET云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登录云平台,即可实现水体环境的远程监测管理功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各项功能运行较为稳定,监测主机和检测终端的LoRa无线有效通信距离约为1640米,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能够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水体环境智能化监测管理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路由算法只采用指定节点或路径实现数据转发,设定阈值的减少使簇头数量降低,能耗急剧升高,导致能量的非均衡消耗。为此,将一种新的路由算法应用于均衡物联网传感器节点能耗分析中。对传感器节点能耗进行研究,求出节点剩余能量。通过阈值得到本块候选簇头集合,把剩余能量较其他节点多,或者和本块中心之间距离较短的节点看作簇头节点。建立路由选择计算公式,按照前向路由节点剩余能量获取数据发送过程中簇间多跳路由。面向能耗均衡对路由进行更新,把传感器节点剩余能量划分成10个能量等级,按照网格能量等级确定等待时间,完成对簇首节点的更新处理,以保证节点能耗均衡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路由算法簇首节点选择合理,将其应用于均衡物联网传感器节点能耗的分析中,节点能耗较其他算法更加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准确地监测电缆接头实时温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的电缆接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结合嵌入式系统、NB-IoT通信和云平台技术.终端装置采用STM32单片机及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数据,通过硬件选型、电源管理电路设计及合理调整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污水排水泵站及管网运行管理主要依靠GPS技术,运行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并且系统运行不够稳定,数据传输能力有限,管理能力有限.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物联网的排水泵站监控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实际的应用,此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提高泵站数据通讯能力、加强泵站安全管理、方便处理应急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控,提出以网际组态WebAccess为软件平台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以无线计量网络分别采集大型公建中各种能耗的数据,基于WebAccess软件平台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大型公建能耗的远程实时监控,为下一步大型公建节能降耗提供量化、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远程监控矿热炉三相电极的电压、电流、移动距离等冶炼参数,对电极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报警,满足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需要,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WISE-PaaS云平台)的矿热炉电极运行监控系统。首先在现场底层使用ADAM 5510M作为控制器,结合ADAM系列模块、罗氏线圈、磁阻传感器、编码器等设备,实现对矿热炉电极运行数据的采集,并在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上建立工程节点和设定MQTT协议,将采集数据上传至云端。通过WISE-PaaS云平台中的Dashboard、SaaS Composer、APM、AFS等功能,整合矿热炉电极运行数据,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发了电极运行实时监控、电极状态报警、电极具体参数显示、移动终端人机交互、能耗预测、电极位置预测等一系列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矿热炉电极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报警,为预测性维护和诊断提供数据支撑,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智能煤矿发展方向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现层的智能矿井整体架构,探讨了智能矿井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及数据融合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与智能传感器、虚拟化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提出了矿井智能化管控平台设计方法,包含全井智能监控系统、安全生产执行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3D透明矿山系统等。利用设计的矿山智能管控系统进行作业应用,结果表明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效率,增强了矿井作业平台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进一步通过智能会议系统,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为智慧矿井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