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我省池沼公鱼的移殖概况。作者认为:我省在池沼公鱼移殖获得成功并建立了自己的自繁自育基地之后,应大力发展池沼公鱼养殖,这是一条既不增加投资、又能增收创汇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2.
池沼公鱼是一种亚次水性的广盐性小型经济鱼类,经济价值高,繁殖快,收效大,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价值。目前国内市场也供不应求。公鱼属于鲑科目胡瓜鱼科。据记载我国有两种即池沼公鱼和海公鱼。是我国东北的特产,常见于鸭绿江,大洋河下游,大连大西山水库,长春静目潭水库,图们江、黑龙江等。在世界上分布于北太平洋两岸和北冰洋东部,在亚洲沿岸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的远东沿岸地区,以中国和日本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肌肉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 119bp Cyt b基因片段,纯化后送上海生工测序。所得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其余9种太阳鲈属鱼类Cyt b基因序列用NJ法构建太阳鲈属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序列相似度为82.3%,变异位点198个,平均转换/颠换比为2.1;(2)蓝鳃太阳鱼与L.humilis亲缘关系较近,绿色太阳鱼与L.symmetricus亲缘关系较近,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遗传距离为0.206。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河鲈的生长模型为:L_t=53.65(1-e~(-0.15(t 0.41))…体长模型W_1=4052.74(1-e~(-0.15(t 0.41))~(3.1986)…体重模型(2)体重增长率函数在 t=2~ 龄时有一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度达最大值,表明2~ 的河鲈体重的增长节律比之以往生命时期有了一个飞跃式上升,这时期的种群全部进入性成熟期,能量资源主要用于营养积累和性腺发育。(3)体重增长率函数在 t=13~ 时也有另外一个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达最小值,说明这时的河鲈新陈代谢已达到最低点,接近衰老死亡状态,我们把这一点视为河鲈在自然界中的实际最高年龄。经推算河鲈的理论极限年龄为19.6年.(4)体重增长率在 t=7~ 龄处有极大值,此时的体重速度为零,表明河鲈的生长已达顶盛期,7~ 龄以后走向衰老。增长率为一减函数,且加速度为负值。(5)种群最大生物量的临界年龄 t_α=5.3,死亡率 A=0.53,残存率 S=0.47,自然死亡系数为0.43,资源利用率为0.30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子鼻的鱼类新鲜度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西兰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四类鱼(红甲鱼、鲂鱼、唇指鲈和(澳洲)鲹)为对象研究鱼的新鲜度。在同一实验室环境下,运用便携式电子鼻Cyranose 320测量这四类鱼被储藏第1,2,5,6,7,8,9,10(第3,4天的未测量)天后对应的同一样品,每个样品测量一次对应每个传感器平均采样2000个左右数据,获得大约2.048×106[4(鱼)×8(天)×32(传感器)×2 000(采样)=2 048 000]个数据。将实验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及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处理,得到传感器对每类鱼每天的响应模式,进而估计鱼的新鲜度,获得了91%以上的正确识别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种群的生长模型及生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新疆乌伦古湖河鲈种群的数量生长模型和生态学参数作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河鲈的生长模型为:Lt=53.65(1-e^-0.15(t+0.41)...体长模型 Wt=4052.74(l-e^0.15(t+0.41))^3.1986...体重模型 2体重增长率函数在t=2^+龄时有一拐点,此时体重增长加速度达最大值,表明2^+的河鲈体重的增长节律比之以往生命时期有了一个跃式上升,这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公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鱼是一种野生小鱼,主要产地在鸭绿江上的水丰水库.经过十余年来的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已在全国十二个省区的许多水库、湖泊里增养殖,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出口创汇的渔业生产体系.公鱼的分类地位及分布公鱼是公鱼属鱼类的统称.公鱼属(Hypomesus)隶属于硬骨鱼纲、鲑形目、胡瓜鱼科,是北半球的小型经济鱼类.公鱼属有5个种和亚种:(1)池沼公鱼(Hy. olidus),分布于中国黑龙江、日本北海道、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2)公鱼(Hy. transpacificus),分成两个亚种,亚洲  相似文献   

9.
经考证,古动物名"青"指黑斑蛙,"黄"指沼蛙。"石鳞"是棘胸蛙。"天牛鱼"指蝠鲼。"鲂鲆"是圆尾斗鱼。"含嘶"是棱鯷。"黑魟"是黑斑条尾魟。"鮂"是鲻鱼。"鲌鲜"是鱇(鱼良)鱼。"石鲫"是华(鰁)。"青郎"是青鱼。"银鲈"是松江鲈鱼。"竹夹鱼"是大甲鲹等。"三脚蟾"是(鮟)(鱇)。"弓鱼"是大理裂腹鱼。"水晶鱼"指灯笼鱼目的龙头鱼,又指鲱形目的银鱼。(鱼戋)、(鱼孱)都指龙头鱼。"鹅毛鱼"是鲻鱼等的鱼苗。"(貝亭)"是寄居蟹。"珂"、"马珂螺"、"紫贝"是虎斑宝贝。"(贝候)"是笠贝。"土铫"、"沙屑"是腕足动物海豆芽。"石燕"是贝壳化石等。  相似文献   

10.
绿太阳鱼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中部。该鱼于1999年作为观赏和游钓用鱼引入我国,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养殖,野外种群已扩散至安徽、四川等地,但在贵州尚无分布记录。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贵州省6个调查点采集到11尾成体标本。调查结果显示,6个调查点均无绿太阳鱼的养殖,推测绿太阳鱼的入侵可能是其他经济鱼类养殖时所引入或放生所致,该鱼在贵州是否形成可繁殖的种群尚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红姑鱼(Sciaenops ocellat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鱼类。主要生长于从大西洋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至墨西哥湾的图克斯潘(Tuxpan)一带的溯河性鱼类。我国于1991年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进30多尾仔鱼,经4年培育,于1995年成功自然产卵。广东省汕头市海洋与水产局于1996年6月17日从国家海  相似文献   

12.
范镇基 《广东科技》1994,(8):11-12,21
氨基酸诱鱼的研究可追溯到60年代末,桥木、鸿巢从事鱼饵成份分离鉴定工作,确定了主要成份是氨基酸,他们是氨基酸诱鱼剂开发的先躯。近十余年以来,水产捕捞业捕获量锐减,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发展鱼类养殖业,为提高鱼捕获量,诱鱼剂的研制和生产势在必然。另一方面,由于钓鱼者日增,为了要钓到鱼,提高钓鱼的成绩,在日本诱饵“科玛屑”被大量使用,造成了各地的海水、湖泊及河水的污染日重。“科玛屑”是以往常用的诱鱼剂,用磷虾、沙丁鱼的幼鱼、肉蟹、贝类、蚕蛹等经绞碎器绞碎,或其它贱价的鱼加工而成,亦有少数鱼种鱼饵是用大米、糠麸、面粉、甘薯等植物材料制作而成。这些诱饵撒到了水中,被鱼吃掉的仅少部分,大多数随水流失或沉下水底,腐烂后便会造成水体环  相似文献   

13.
杂交条纹石(鱼旨)的母本条纹石(鱼旨)(Morone saxatilis,又名条纹鲈),是广盐性溯河产卵鱼类,父本白鲈(M·chrysops)是淡水鱼类,均属于鲈形目(Percifarmes)暖鲈科(Percichthyidae)狼鲈属(Morone)。 杂交条纹石(鱼旨)是60年代中期在美国南卡罗里州杂交成功的。杂交鱼是一种肉食性鱼,当鱼种达到100mm后,经过一定时期的人工驯化,可以转食人工饲料(如鳗鱼饲料、浮性鲈鱼饲料)。杂交条纹石(鱼旨)在1992年由我国深圳市首先引入,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市水产研究所、深圳农科所、顺德陈村水产站等于同年亦引入进行池塘养殖,结果表明,杂交  相似文献   

14.
勃氏雅罗鱼是一种朔河洄游性鱼类,因为其在海洋中肥育,人工养殖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勃氏雅罗鱼的产卵地捕获亲鱼,并在湖北人工繁殖了鱼苗的基础上,在淡水中进行了苗种培养和成鱼养殖的试验,获得成功,将此养殖技术作一介绍,为勃氏雅罗鱼的池塘规模生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三种单殖吸虫个体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作者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对寄生于链的小鞘指环虫和鲢指环虫及寄生于鳜鱼的河鲈锚首虫的个体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的结果。在寄生状态下,这三种单殖吸虫的活跃性很不一样,而被剥离到清水中之后,其活动均大大加强。相应的三种纤毛幼虫自卿出后,很快就开始活跃的运动,并表现出对水流的敏感。纤毛幼虫对来自宿主鱼和非宿主鱼的组织(如鳃、鳍和鳞)有相似的趋向反应,在刺激物的表面可作短暂(数秒)停留和移动。  相似文献   

16.
“沉鱼”,讲的是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  相似文献   

17.
鱼是沈从文在小说中反复描写的一种动物。沈从文在其创作中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种类的鱼,形式多样的捕鱼方法和不同的食鱼方式。沈从文小说中的众多鱼意象或是男女性爱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爱"与"美"的追求;或是快乐童年的守护,释放了作者在城市中的压抑情绪;或是自然人性的寄托,赋予了作者欲以湘西的自然人性来拯救民族颓废的愿望。沈从文如此喜欢写鱼与其受到湘西自然山水和早期经验的影响,被湘黔地区苗族鱼图腾孑遗所感染和自觉吸收中华鱼文化应用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温江鱼凫古城是其中一座。经对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资料比较分析后,发现鱼凫古城的建筑特点与石家河古城的建筑特点相似,不仅如此,在鱼凫古城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陶器,形态、制作风格、镂孔纹饰等都与石家河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相似。不过从时代上来讲,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的时代稍早。此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多有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典型陶器。据这些考古发现的材料,我们认为:当时成都平原原始居民们在筑城时曾受到三峡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筑城的影响,或许是石家河文化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部分居民迁徙到成都平原,向他们传授筑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的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水域的优势种新疆裸重唇鱼作为指示物种,建立新疆裸重唇鱼对水深、水温、流速、溶解氧、pH和总碱度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计算各采样点位的新疆裸重唇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SI。结果表明:6个评价指标在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水温、总碱度、溶解氧、水深、流速和pH。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中上游较高,下游较低的特征,主要由于下游水域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引水调水、工业污染);在时间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特征,与乌鲁木齐河典型的冰川冻雪水源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20.
廖国璋 《广东科技》1998,(11):26-27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鲈鱼、白花鲈、青鲈、七星鲈,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与卷口鱼(嘉鱼)、鳜鱼和斑鳗(白须(鱼甘))并列为西江四大名贵河鲜鱼类。花鲈体型大、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历来为出口港澳的河鲜鱼类,而且也是珠江口底拖网重要渔获物之一。 近年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莞等地水产科技人员根据花鲈在淡水中生长迅速、适温性强、饵料较易解决的特点,将在河口地区捕捉的花鲈苗,经过盐度的梯级驯化,待花鲈苗完全适应在淡水生活后,再运到淡水池塘中试养,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已在东莞市及珠江三角洲养鱼主产区取得池养花鲈成功,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池塘大面积养殖花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