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由于工作、家庭、个人发展、孩子教育、职场竞争等诸多原因,大脑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丢三落四,比如人们常常会记不清公文包忘在哪里,或者把移动电话弄丢。另外,据统计,全国每年20万的失踪儿童里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城市的土壤则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土壤圈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强烈的部分,这类土壤广泛分布于城市的道路、公园、体育场等等。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进入到人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而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也会破坏环境,使得城市植被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破坏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和不便。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及治理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园林和花卉园艺是不可缺少的,能使城市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给人们非常清新和怡人的舒适感。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现在一般人们都不太喜欢,相对来说,人们都是比较喜欢自然绿色的住宅场所,因为那会让人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感觉。本文主要说明了现在园林景观的花卉园艺在当代城市建筑中的重要意义、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夏季来临,漫步在外,烈日当头的感觉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那种大汗淋漓又无处可躲的滋味实在让人难受,整个城市仿佛都处于热浪之中,到处都弥漫着来自太阳的活力。遗憾的是,在不少城市中,枝叶茂密、绿草茵茵的优美环境已经不多见了。在缺少绿色装点的城市,炽热的太阳、汽车尾气等带来的灼热总是让人身心不定、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缺少了自然环境带来的那种幸福感。缺少绿色的环境会使人们时时烦躁、处处不安,可见,绿色的环境对人们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水是重要的生活资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基础资源。在城市中,政府与居民一直十分重视供水问题。本文,笔者将着重分析目前农村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质对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为确保人们的日常用水安全,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供水系统的水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且大部分农村地区仍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养宠物陪伴自己,以缓解心情。但是,宠物在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出现了其他问题,如宠物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全自动宠物排便清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检测宠物排泄物,并及时清理,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便会追寻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质量。据调查,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园林施工规划越来越重视。有82%的业主将社区环境视为买房的重要参考指标。园林施工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美化工程。但与其他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相比,园林施工工程专业覆盖面积较广,专业性较强,对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的要求,设计及施工人员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园林工程设计上的细节处理及建设中的施工细节进行准确把握。笔者在此主要探析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不断地从多视角和更广的范围中去研究城市.在人们眼里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外在形象,它蕴涵着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因此,人们试图在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对事物多样性的共同判断、理解与融合,传统的规划理念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成熟与文明的标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产生着深切的影响,城市规划对于其发展具有前瞻性及引导性。然而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下,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制约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变暖的倾向,随之各种异常自然现象出现。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城市进化的脚步正逐渐加快。城市的工业发展程度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评价指标,但是,城市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承受着由于过度的能源消耗和快速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此同时也付出了代价。此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明并不仅仅是物质文明,而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的集合体。比如,一些地区灾害性自然现象增多,甚至气候发生了异常变化,特别是城市上空的污染浓度已经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工业化发展和城市改造进程加快的结果。气候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温室效应"在目前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中普遍存在,想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将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查找出来,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减缓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人类的文明会随着城市的进化而有所完善,其中也涵盖着对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现象的整治,以将温室效应对城市的损害降到最低。本论文着重探究城市进化程度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不断地从多视角和更广的范围中去研究城市。在人们眼里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的外在形象,它蕴涵着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因此,人们试图在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对事物多样性的共同判断、理解与融合,传统的规划理念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村落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城市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方式等仍保留传统农村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苦恼,其中之一就是不渗水地面面积的扩大,高层建筑物的增多等,使得城市排水系统遭受极大考验。我国许多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往往在一场暴雨之后就会迅速"沦陷",因此我们必须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大对城市排水问题的重视。做好城市市政排水规划设计,这对建设一个优良可靠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排水体制与管理也应采用应因地制宜的方式,从全局出发,真正的从全方位做好城市排水工作。  相似文献   

14.
排水系统质量不过关会导致城市生活用水、废水、降雨等无处可去,短期内会造成路面积水、交通阻塞、人们出行不便,长期则会造成经济损失惨重,生态破坏严重。所以,把好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的质量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村落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城市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方式等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的区域.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天然气安全供应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对天然气的供应要求逐渐提高,而城市天然气供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人们日益提高的安全要求中逐渐凸显出来。本文,笔者对我国城市天然气安全供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城市天然气安全供应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的净化,需要大量的绿地来维护。绿地在城市的环境净化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对防治城市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网络攻击一旦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在不断地成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市也将改变,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当人们享受城市生活时,因城市化发展而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是目前很多研究学者所重视的一个问题。所以,要想城市长期发展过程顺利,那么城市生态环境所出现的问题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本文浅析城市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城市的设计师们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够使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概念化的专家。他们秉持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却无视城市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飞快地展开着城市设计。举例来说,为使香港转型升级而成为世界性城市,香港的一些旧城改造区改建成了公共空间,为了获得立法机构对这些市政项目的批准,政府常常通过假设普遍的城市使用者们会有的日常生活实践来制定设计方案。实际上,这个概念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所有细节。从另一方面说,由于目前的设计方法都是假设全部的人都是标准化的"普通人",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使用者的所需所求。并且人们所指的"日常生活"是每日每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陈腐守旧的和毫无意义的",所以城市使用者的行为也很难机械地理解或用一个模型去硬套。虽然城市使用者对生活环境的反映会随着城市的转型而逐步改变,但是他们对空间却非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一种富有创新的行为和艺术的积极回应。依此为前提,阐述了"空间接受"这一理念,以推动一个无需设计师的城市创新,并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和政府呈现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视角。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实证研究:即分别通过在香港湾仔北和湾仔南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城市使用者在居住环境中的战术性和创新性接受,而由此证明在开展城市设计时将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其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角色问题,进而得出了城市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