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     
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日前表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新探测发现, 火星地表之下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冷得多, 也坚硬得多。雷达测绘发现,火星北极极冠由 4 个分层构成, 内含冰沙、尘埃等物质, 层间还被更纯一些  相似文献   

2.
潮湿的行星     
《大自然探索》2005,(6):16-17
在5艘探测器考察火星之后,火星上有水的证据越来越多。这里的“水”不仅指冰,而且包括液态水。事实上,科学家早已知道火星上存在冰。许多行星学家一直梦想着能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发现液态水,这一梦想很可能将在明年(2006年)或后年实现。仅在2004年,探测器和火星车就在火星上取得了3项有关火星水的重大发现。这3大发现堪称3个里程碑,因为它们深化或修正了人类自从100年前开始形成的有关火星水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3):12-12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勘测卫星”探测器(MRO)日前在火星上发现了含量异常丰富的冰资源。叛国国家宇航局的专家们表示,这些冰层的位置距离火星两极相当远。MRO传回的雷达探测数据显示,此次发现的冰层大致位于火星赤道和北极中间。  相似文献   

4.
星球     
《科学之友》2005,(9):12-12
“火星快车”号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奇特星系空中现3个太阳,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被发现,科学家发现密集黑洞群,首批地球人2025年进驻火星  相似文献   

5.
据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的观测发现,火星地表有近1035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被火山玻璃覆盖,说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有生命存在。发现覆盖地表的火山玻璃意味着熔岩曾与冰或者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生命诞生所需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7,(8):6-6
天文学家近日宣布,根据“火星快车”探测器的最新雷达研究结果,火星南极冰帽中存在大量的冰,如果这些冰全部融化,那么化成的水足以淹没火星全球达11米深。  相似文献   

7.
火星是个疯狂的地方。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这个红色星球已经发现了一些古怪透顶的东西——冰蜘蛛,瑞士奶酪地形,还有火山岩形成的"螺旋管道"。随着人类对这颗行星邻居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古怪事儿冒了出来。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轨道勘测器从2006年起就开始绕火星运动,它提供了火星表面最清晰的照片。它携带的镜头可以分辨火星表面1米大小的东西,因而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奇闻。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2008年6月20日宣布,“凤凰号”火星登陆器在登陆前和登陆后对同一区域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上确实存在冰。在拍摄于6月15日的左图中,在左下角的“雪白沟”中明显可见硬币大小的明亮屑状物。而在6月19日拍摄的右图中,这些明亮物质却消失了。科学家们确信,这些明亮物质正是冰,但是在“凤凰号”的机械臂对这些物质进行挖掘后,冰蒸发掉了。“凤凰号”当时一直在探测火星北极地区是否存在冰。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0,(8):4-4
2010年5月24日,美国宇航局正式宣布,其“凤凰号”火星登陆器(2008年5月25日登陆火星)在历经火星冬季的严寒冻结后已不再可能复活。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轨道器”此前一周曾最后一次发送脉冲试图唤醒“凤凰号”,可惜没有成功。随后,经过对美国宇航局另一艘火星轨道器一“火星勘测者轨道器”拍摄的“凤凰号”照片进行分析,科学家发现火星冰可能已毁坏了“凤凰号”的部件。  相似文献   

10.
1976年美国海盗号飞船到达火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测,但对一些主要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如对火星的表层结构(除飞船所到的两处外)未能得到分析,火星表面的高度如何,上面沟渠的流动走向怎样,火星本身是否有磁场等许多问题均悬而未决。海盗号飞船还发现:火星的北极顶部有一层五光十色,冰夹尘埃的混合物,和云层与风砂结合的复杂形态,更需探明其究竟。1984年制定了一项名叫“火星观察者”的计划?这是美国宇航局主持的太阳系探测委员会(SS-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星球"火星快车"号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火星快车”号太空飞船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照片显示,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飞船在火星1343轨道上拍摄了这些照片。这个未命名的环形山位于VastitasBorealis平原,该平原大部分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约在北纬70.5°、东经103°的位置。这个环形山宽35km、深2km。上图中位于环形山底部中央的明亮圆型区域就是残留的冰。由于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冰融化,因此这个白色区域终年存在。奇特星系空中现3个太阳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在距…  相似文献   

12.
对英国开放大学约翰·莫里(John M urray)在“火星快车”研讨会上宣布在火星上发现有北海那么大的冰海后,美国图森市的亚利桑那大学行星地质学家艾尔弗雷德·麦克尤恩(Alfred M cEwen说:“这可能是想象中形成的幻觉,火星上存在那么大的冰海是不可能的。”“在7年前,我们的火星环球勘探者’探测器第一次在火星赤道附近摄了像,当时我看到外貌后瞬时的反应是:‘天哪,那看上去简直是大片冻结的冰!’但是我们很快就恢复理智意识到它必须是熔岩,而不是冰。”“它不可能是熔岩。”莫里根据“火星快车”探测器上的一台高分辨率立体摄像仪2005年2月…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初,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新闻发布会上,亚利桑那大学星际实验室教授威廉姆·博恩顿宣布,根据“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传回的火星南极图像和各种数据显示,火星地表储存大量的冰,厚度近1米。这一惊人消息意味着:有冰就有水,有水就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或者曾经有过生命;意味着火星生命之谜即将揭开。  相似文献   

14.
<正>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4.6 h)及自转倾角(约为25°)都与地球的接近.火星公转周期为687 d,有稀薄的大气(主要成分为CO2),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表面温度(夏天)最高时可达20°C.火星两极被冰(干冰和水冰的混合物)所覆盖,并有着消融和冰冻的季节周期变化.火星表面布满河道、峡谷、沟壑、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在太阳系行星系统中,火星的气候环境最为接近地球.研究表明,至少在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是一颗具有全球磁场、丰富液态水、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传真     
火星南北两极的气象 在行星上,极地的状态会随季节而发生变化。极冠的地形显示了气象的时间经过,进而成为了解行星整体气象的线索。火星的极冠是由厚厚的层状堆积物、延伸到中纬度的季节性的二氧化碳的冰、即使夏季也不融化的残留在极地附近的冰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坦普尔一号彗星简介 坦普尔1号彗星运行在木星和火星间的小行星带上,是科学家坦普尔在1867年4月3日发现的.它是冰石混合体,石在内,冰在外,冰壳包裹着石核.直径约6.5km,密度变化在3~4 g/cm3之间.轨道周期5.74年.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要把火星变地球随着美国和欧洲探测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但是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地跳跃。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一些科学家正在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火红荒凉…  相似文献   

18.
火星探测是当前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的焦点.经过近60年的发展,火星成为除地球外,探测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太阳系行星体,派生出火星空间环境、火星大气、火星表层/次表层物质组成、形貌构造、撞击历史、冰川和冰冻层、气候变化、火星内部结构等多个研究领域.火星陨石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等)也得以快速发展.火星的重大科学发现包含早期和现代的水活动证据、地质环境多样性、现代地质过程监测、甲烷和有机物的发现、大气组成和演化、当前和近期气候变化、重力场和表面辐射环境等.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目标规划的指引,也影响着未来科学目标的制订.通过梳理美国火星探测项目分析组(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nalysis Group, MEPAG)近20年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生命、气候、地质、载人)的演变,展现出国际火星探测思路及未来探测重点.未来10年的火星探测将进一步认知火星内部结构、开启火星生命探测的新阶段和开展火星和火星卫星样品返回.中国开展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为国际火星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当前火星仍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未有解答,这些问题与太阳系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融合,突显出火星探测在太阳系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行星宜居性的形成演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卓熙 《自然杂志》2008,30(4):235-238
过去的一个月,如果说科学界有什么热点的话,那么恐怕非火星莫属了。随着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顺利着陆,来自这颗红色星球的好消息便接二连三地映入人们的眼帘。“凤凰”号首次发现了水冰、“凤凰”号证明火星土壤呈弱碱性、科学家发现火星降雨的证据……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视野必将超越火星,投向更加广袤的宇宙深处。  相似文献   

20.
在南极冰川下被封存了将近200万年之久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生命。他们指出,这些微生物通过硫和铁来吸收能量,在黑暗和无氧的水域中生存下来。这些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生命是如何度过“冰雪地球”时期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线索,即表明在其他不可生存的环境中。如在火星以及被冰覆盖的木星卫星——木卫二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