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种旅行,目的地——火星,人数——2男2女,回归期限——无。你没看错,这就是在国际上声名大噪的火星一号计划,它将在全球20多万报名人选中挑选4名志愿者去探索火星,并终其一生不得返回地球。这趟史无前例的单程旅行,你敢挑战吗?在太阳系中,没有哪颗行星能像火星那样让地球人着迷。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火星的半径比地球的一半略多一点(3397千米),其自转轴倾角和自转周期(24小让地球人着迷的火星  相似文献   

2.
近周日自由摆动的VLBI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一飞 《科学通报》1993,38(13):1199-1199
理论上证明,地球由于具有椭球核幔边界和存在液核、核幔之间的耦合将引起除 Chandler极移(CW)外的另一种自转运动的简正模.这一简正模在地球参考系中的周期接近于1恒星日,这就是所谓的近周日自由摆动(NDFW),从惯性参考系看,它表现为逆向的自由地核章动(RFCN),其理论周期约为460恒星日.人们曾想从天文光学观测资料中去检测它,但由于其振幅较小,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较低,因而一直难以证实.由 VLBI 观测可以察觉  相似文献   

3.
小行星大多是形状不规则的天体,它们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其视亮度经常在变化,这不仅取决于它们到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以及它们表面的反照率,还与它们由于自转而以不同的表面呈现于我们视界有关.小行星的亮度变化是有规则的,通过光电观测可以揭示出它们的自转周期.迄今为止,已定出50~60颗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绝大多数都很短,一般小于24小时. 最近发现有两颗小行星——第128号(Nemesis)和第393号(Lam-petia),它们的自转周期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据报道,第128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为39.0小时,第393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稍短些,为38.7小时.报道说,第128号小行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我们最近的一颗便是火星。它距地球约1,05亿公里,直径68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2,其质量是地球的1/9。它自转一周的时间跟地球差不多——24小时37分24秒,火星上的一年为687个地球日。火星跟地球一样也有大气层,不过,它较之地球大气层稀薄而干燥得多,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占98,5%,其次是氩,占1,2%,还有碳酸气,占0,5%。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不过,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芳 《科学通报》1974,19(2):88-88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外的引力场、电磁场和地月系的演化都有关系。由于涉及的领域很广,虽然经过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地球自转变化的规律和机制,还没有弄清楚。地球自转有长期变化、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这已经得到公认,但其他的周期项,还研究得不多。近年来,利用原子时(AT)与世界时(uT)的比较,找到地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通过对1950~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环南极海冰变化资料、臭氧变化资料、气候振动和大气环流准两年周期资料的模拟验证,我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事件对应关系的发现和最终确认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发展以来,火星一直是天文等中最具亮点的星球。从火星在太阳系的地理位置来说,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虽然只有地球的1/2,但是它表面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的表面面积,它的自转一周仅比地球多半个多小时,季节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火星独特的空间位置、气候和地质状况决定了它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基地和将来人类移民的彼岸。不仅如此,无论是以前的望远镜或光谱研究还是现在的探测卫星研究中,或多或少地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火星  相似文献   

9.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它对地球地轴指向、自转稳定性、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义。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为之付出了一定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也就是潮汐锁定。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永远只能  相似文献   

10.
风沙地貌过程是最活跃最普遍的现代火星地貌过程,蕴含火星地表过程、环境和演化历史的丰富信息.本研究利用覆盖火星全球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在全球尺度上分析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态学特征,挖掘所蕴含的风沙地貌学意义.结果表明,火星沙丘地貌类型与地球沙丘地貌相似,但仅以简单沙丘为主,罕见复合和复杂沙丘,沙丘形态参数累计概率曲线表现为简单一段式.火星沙丘以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和横向沙丘等初级类型为主,而占地球沙丘约50%的线形沙丘在火星上占不到10%.火星沙丘规模较地球沙丘小,与理论上应具有更大规模的沙丘相悖.火星沙丘地貌形态参数间与地球沙丘呈现相似的良好相关性,但相关关系不同,意味着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但不同的形成条件.得到的另一重要启示是,在地球上研究类火星风沙地貌,如青藏高原的类火星风沙地貌,是认识火星风沙地貌及其发育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极周年运动和自由摆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有 《科学通报》1979,24(14):646-646
地极的周年运动和自由摆动(钱德勒运动)是地极周期运动的两个主要成份。按照地极坐标的定义,地球瞬时自转极相对于惯性极的位置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13.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14.
袁迁  邓洪平 《科学通报》2023,(33):4445-4447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走向深空的第一站.月球的起源一直是地球和行星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广为接受的月球起源理论为40多年前提出的“大碰撞”假说.该理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曾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胚胎(被称为“忒伊亚”)高速(约10 km/s)撞击了原始地球,溅射出了大量碎片,而月球便从碎片盘中聚合生长而成[1,2].  相似文献   

15.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信息     
自转最快的脉冲星最近,加利福尼亚贝克莱分校的贝克(D.Backer)等人在射电源4C21.53中发现了一颗自转周期为毫秒级的新脉冲星,根据天空中的赤道坐标,它被命名为PSR1937+21.它的自转周期P为  相似文献   

17.
<正>1960~1970年代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岩石和土壤样本,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材料。然而,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比值比预期的更接近地球,这一结果对现行月球起源主流学说提出了挑战。主流学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撞上婴儿期的地球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触发地震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1,26(5):293-293
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文章评述。在统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化率与地震频度、应变值、能量值的,也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与地震频度的,还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加速度进行比较的;在认识这两者之间关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海军观测站克里斯蒂(Chriety)报告,发现冥王星有一个卫星。根据对冥王星的照片分析,证实了这个卫星的存在,它的周期为6.3867天,即与冥王星的自转完全同步,它几乎以圆形轨道绕着冥王星旋转。推测它离冥王星的距离约20,000公里。克里斯蒂的观测,也被托洛洛(Tololo)美洲国家之间观测站的格雷厄姆(Graham)证实。根据这样的观测结果,如果要推测冥王星本身的质量,则为1.56×10~(25)克(是地球的1/380),若假定平均密度为1.5克/厘米~3,则得出冥王星的大小约为直径2,700公里。把这个值与外观上  相似文献   

20.
飞向水星     
藻间 《大自然探索》2004,(11):16-17
2004年8月3日,一艘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它就是出使水星的"信使号"。"信使号"的发射打破了水星空间探测30年的寂静,揭开了类地行星研究的新篇章。所谓类地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些行星在性质上和地球颇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体积较小、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自转慢、卫星少以及平均密度较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