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纪念之年2015年注定是个纪念之年。年初我们纪念了雅尔塔会议70周年,那是二战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决定着战后世界的秩序。接着我们纪念了万隆会议60周年,那是战后国际秩序经历重大变化的一次体现。现在我们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马上我们还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成果——联合国成立70周年。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纪念,都指向一个目标:战后世界秩序的形成、演变、转型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包括中国在这个秩序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延续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保障。维护现有的国际秩序,在世界各国合作与协调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国际秩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在强化各个"问题领域"内的全球治理机制下共同推动国际秩序的进步,并在多边主义制度架构下形成应对和解决各种全球性议题的挑战,是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够继续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首先是国际格局之变,进而影响到国际秩序和规则之变。现行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从两次大战中吸取教训,试图通过建设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确立某种预期相对稳定并可体现公平正义的秩序。尽管一些国家在二战结束仅两年后就重犯了原有的错误,陷入长期的冷战对抗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国内似乎对海洋秩序有较大误解,通常认为海洋秩序就是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但实际上,我们恐怕不能笼统地谈这个话题。二战结束后,国际海洋秩序逐渐出现了分化,即海洋政治经济秩序和海洋安全秩序的发展有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范式或路径。由于复合相互依存的作用,武力的作用下降,中小国家集团的影响力上升,海洋强国已经无法左右国际海洋秩序特别是政治  相似文献   

5.
王一栋 《世界知识》2023,(22):47-49
<正>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间结成了统一的经济、政治阵营,试图把控国际秩序话语权。然而,阵营终非铁板一块,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西方阵营间也难以避免产生罅隙。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加深了阵营内部的利益分歧,那么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可能彻底瓦解西方阵营的政治基础,并重构国际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应追求什么样的未来秩序?是更为地区性的还是全球性的?与现行国际秩序是什么关系?这不仅事关外界的关切,更事关中国的长远前途与命运。答案是,这个秩序必须具有如下特点,才可能存续与稳固,并增进中国本身与其他国家的福利。首先,必须与现行国际秩序相兼容。现行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国家主导、其他国家参与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美国在其中的作用最大。这与二战后美国的软硬实力独步全球直接相关。这个秩序在设计与运作的过程中,并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的国际秩序,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并持续演变至今。然而,作为主导性的国家,美国现如今的一些倾向和做法,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内向化等,给全球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造成的破坏甚至是难以逆转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国际信任。国际信任是形成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条约协定都是以国与国彼此信任为前提的。信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方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并长期维护,但是信任大厦的坍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和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战后国际体系的形成。联合国等现有的许多国际组织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虽然需要进行改革,但仍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合理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以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要求进行制度创新,构建一些新的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发展需要新理念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之一,是全球化迅速发展与保障机制不  相似文献   

9.
正从新冠疫情开始到现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疫情加快了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演进,对国际格局及与之相关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究竟该如何认知国际格局的变化?这里谈一点看法。历史记忆和经验教训我个人认为过去百年国际格局发生过四次重大变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由欧美联合主导的多极格局;再就是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第三次是冷战以后形成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重大变动的关键事件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正在酝酿重大变动。美国在对伊拉克战争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但根据战争发起的情况和可预见的结局(包括战后政治结局),我认为这场战争将被证明是国际政治正在发生重大变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事件。所谓的重大变动主要是指当今世界惟一超强的美国的角色在转变,即它正从一个现存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变成谋求改变现存秩序的“革命者”或“改良者”。那种改变角色的意图在现在布什政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和冲动。近些年来,人们在媒体和有关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到现在为止,二战后的日本所走过的道路,和一战后二战前的德国所走的道路,极其相似,两个国家的战后体系、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国际关系、领土争端等方面均具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二战后世界能够总体上保持和平的原因,学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些诸多的认识中,一个最为流行的观点是第二次世界战争作为战争本身对于战争的制约作用,它肯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战后和平的决定性作用。但是这种认识也忽视了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以及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战后总体和平的贡献。科学技术对于现代战争的规模具有制约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消灭战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宪章》生效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设立联合国的构想诞生于二战战火尚未散尽之际,它的设计者们致力于创建一个避免战争、促进合作的国际组织。二战结束,全新的国际秩序建立,其核心就是联合国。75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高度复杂的地区冲突、日趋严重的全球性挑战、重新突出起来的大国竞争……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正在对联合国的有效性和改革前景提出质疑。本期  相似文献   

14.
<正>13期"地心力说"专栏文章展示了两点:(1)国际规则是非中性的,现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主要体现的是基督教文明国家的价值观,有利于这些国家"吃肉"。但其也适当兼顾了来自其他文明国家的价值观,他们参加这些规则后也能"喝汤"。(2)美国虽然力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在这方面做得比二战前的"老欧洲"国家好一些,但这是基于其在二战后的超强综合实力。当相对实力下降或者触及其重大利益时,美国则毫不犹豫地追求或回落到"基于权力的国际秩序"。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在全球围剿中国华为公司,公然违  相似文献   

15.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6.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7.
<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追随美欧对俄罗斯采取了空前严厉的制裁措施,并突破战后限制,对乌克兰提供军援。有关做法反映出日本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绑定欧美,竭力维护美国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同时也透露出借机突破战后束缚、加速“国家正常化”进程的政治盘算。  相似文献   

18.
大国的崛起对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能起到重大的促进、阻碍作用;而既定的国际法律秩序则对崛起的大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探寻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如何利用现有的国际法律秩序促进自己的崛起,并对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秩序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海洋安全秩序也是国际安全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海洋秩序主要是指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海洋关系的原则、准则、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权益结构和安排。它建立在世界大国海洋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在内的海洋综合实力基础之上。国际海洋秩序的演进体现着国际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体现着国际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热议国际秩序变革,对中国的角色和主张极为重视,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猜测和担心。对此,中国应明确阐释自己的"国际秩序观",清清楚楚地告诉全世界,中国是如何看待国际秩序的,又将如何运用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建设性地维护和优化现有国际秩序,积极自信地引领舆论导向和变革方向,打消不必要的猜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