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研制的先锋号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高速列车的经验 ,对自行研制 30 0km·h-1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可供运用的设计值 .通过对先锋号动车组和 30 0km·h-1高速动车组制动参数的比较分析 ,指出先锋号制动系统的模式比较适合于 30 0km·h-1动车组 .  相似文献   

2.
异步牵引电动机作为高速动车组中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的一部分,通过分析旋转磁场产生原理,电磁转矩特性,转矩-转差率曲线,机械特性,电气制动特性,改变电压U1、磁极对数的调速方法,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性能对牵引供电设计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动车组的生产运营,动车组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制动系统尤其重要。针对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中电空变换阀,分析其实际过程中的电流与空气压力的特性,并形成特性曲线。本文通过模拟采集动车组制动系统制动压力值数据和电流值数据,采用数据拟合的方式,对动车组实际制动过程中的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拟合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动车组的电空变换KI特性曲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制动减速度特性,运用列车牵引制动计算和运动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动车组的制动计算方法,对动车组的制动近似算法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基于目标减速度、单位基本阻力和单位坡道阻力等相关参数,给出了适用于动车组的制动计算方法,通过与CRH6A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性能型式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上能够计算出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的准确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满足制动计算的要求,为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研发设计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营,电力动车组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高速铁路的时代。随着高速动车组的引进,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也随之而来。为了保证高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制动技术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高速列车的制动来说,传统的摩擦制动方式已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那么采用何种方式的制动方式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呢?本文将对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做一描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想化假设,分析曲线、坡道、桥梁、隧道对动车组受力的影响,建立动车组牵引能耗仿真计算模型,并根据实际线路运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在实际线路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能耗模型模拟计算研究启动加速阶段、中间运行阶段以及制动阶段的不同牵引策略对动车组的运行时间、能耗的影响,并提出评价动车组牵引能耗的时间-牵引能耗经济性指标,以考察各种牵引策略的节能、节时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惰行终点速度为110 km/h时,动车组牵引能耗达到1个能耗局部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动车组列车牵引仿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对高速动车组的牵引仿真计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普通列车牵引计算的区别及相关的关键理论。介绍了自主研发的牵引仿真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京沪高速铁路为计算实例,对4种不同的运行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对线路中的电分相的设置和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以京沪高速铁路先导试验段的冲高速试验为对象进行了模拟仿真。多次实际应用表明提出的高速动车组牵引仿真计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仿真精度和实用意义, 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手段,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牵引电机矢量控制方法不能快速应对动车组高速运行时的转矩突变问题,提出一套新的基于固定电压模式的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牵引变流器电压幅值固定的模式下,通过变流器电压相位的高速变化结合牵引电机磁通量修正反馈值来实现对动车组牵引电机高速转矩的实时控制。并采用Simulink进行了系统建模,完成了系统仿真测试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2型高速动车组的制动力分配和可靠性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制动力和空气制动力配合是当今高速动车组和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主要制动方式.2型高速动车组(CRH2)的电制动力和空气制动力以一动一拖的编组为单位进行协调配合,不同制动工况下电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的组成方式多样.通过分析其结构和制动力构成的特点,运用旁联结构建立了编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根据相似产品可靠性数据,对所建立的可靠性模型进行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轨道车辆,尤其是高速动车组中,牵引拉杆起着传递列车运行所需纵向力的重要作用。列车速度越来越高,就意味着要对牵引拉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以静力学有限元分析为依据,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CRH380B高速动车组牵引拉杆的三维模型,针对列车启动加速时所受的纵向力对牵引拉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以规定允许的最大加速度启动加速时,牵引拉杆受到的最大的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并找出了所受应力和位移最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各种常用基础制动装置在阿根廷米轨内燃动车组动力车上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确定采用轮盘制动的基础制动方式。针对米轨轮对内侧距较小,轮盘制动布置困难,通过对基础制动零部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米轨动车组动力车轮盘制动布置困难的问题,实现了轮盘制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沈阳高压成套开关厂真空断路器分厂是以真空断路器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为主的民营企业,主导产品为地铁牵引供电系统、时速200km以上的高速电力机车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配套,并出口到苏丹、安哥拉、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开行200公里以上“和谐号”CRH系列国产化动车组列车的运用特点,比较传统机车,从转向架的中央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轮缘润滑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CRH5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特点、主要技术特色、作用过程,探讨其高速平稳运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计算动车组牵引能耗,提出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改进牵规法预测动车组牵引能耗。选取机车类型、坡度、目标速度、停站方案等8个因素作为动车组牵引能耗的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增加动车组运动方程和优化基本阻力公式方式对牵规法进行优化。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动车组牵引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111组实测能耗进行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测能耗与计算能耗相对误差在4.26%以内,改进牵规法的实测能耗与计算能耗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证明BP神经网络模型比改进牵规法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动车组的牵引能耗,而且当目标速度增大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精度明显比改进牵规法的计算精度高;目标速度和坡度对牵引能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超 《科技信息》2014,(6):129+141
CRH2动车组的制动系统和日系城轨交通车辆的HRDA制动系统的空气制动控制装置的常用制动的作用过程相同,紧急制动过程不同。但它们主要阀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常类似,这样就使CRH2动车组的制动系统和HRDA制动系统的空气制动控制装置统一检修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给出了CRH3型动车组制动及供风系统常见故障处理流程,以期对从事该型动车组制动系统教学和研究人员能有所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可作为随车机械师处理制动系统故障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瞬态温度与应力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动车组制动盘在制动过程中因温度急剧上升,使制动盘受热膨胀产生热应力,最终出现热裂纹而导致制动盘失效的问题,根据热传导理论、弹性力学变分原理及热应力理论,分析制动盘在各界面上产生的热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以及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应力。依据实际几何尺寸,建立制动盘的循环对称三维瞬态计算模型,考虑弹性模量、比热容、导热系数和线胀系数等材料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制动盘的制动过程,分析计算制动盘温度与应力的分布,并通过试验得到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在时速为200 km/h下紧急制动,制动后40 s制动盘最高温度达到416℃,制动后60 s最大应力达到651 MPa,所设计的制动盘满足强度许用应力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我国现有高速动车组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对高速动车组各个制造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明确了各制造系统的主要关键工艺设备,对我国动车组制造企业工艺布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RH2型动车组三级检修过程中,牵引拉杆节点刚度检测占用了较多的检修时间。在300 km速度级动车组载荷条件下,对五级修运用之后的牵引拉杆节点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速疲劳试验之后的牵引拉杆节点的静刚度变化进行了试验评估。结果表明,CRH2型动车组牵引拉杆节点满足三级修时取消刚度测试的要求,为检修规程的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动车组高压保护系统,本文详细分析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空载合闸引起的涌流特性理论模型及其空载合闸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不同角度合闸涌流特性、变压器原次边电压特性及其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控合闸可以有效抑制动车组主断路器频繁合闸引起励磁涌流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安全性.同时中国标准动车组宝贵实测数据为动车组高压系统关键部件选型及主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