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已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和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修复技术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修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是现在土壤修复的研究趋势;此外对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以其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特质,在污染界面动力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表面活性剂在水处理、土壤修复非水相流体污染控制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详细说明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原理,并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因石油成分复杂且在水相中溶解度低而难以修复问题,采用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单独添加及联合添加时对电动力学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中污染石油的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在电动力学效应中,电渗析作用是石油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动力,石油去除率达到45%以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β-环糊精都可以增加石油的溶解性,提高石油的迁移。但是二者各有优缺点,二者的混合液作为石油的增溶剂是最佳选择,使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去油率最高达85.2%。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表面活性剂对植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强化作用,研究了Tween 80对高羊茅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探讨了Tween 80对植物修复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Tween 80的存在促进了土壤中芘的去除,在70 d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SEPR)实验间,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66.52%(53.99%~80.18%),无植物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14.32%(11.28%~20.23%);添加4%Tween 80时,种植植物的土壤中的芘去除率为75.73%(60.96%~86.39%),无植物土壤中仅为18.43%(14.24%~25.79%).所有的芘去除途径中,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有(45.67%)、无(51.56%)Tween 80存在,都是污染物芘去除的主要手段.可见,表面活性剂Tween 80的存在强化了高羊茅对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SEPR技术是改善植物修复POPs修复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模拟研究了营养物(N、P)、电子受体(H2O2)、含水量和表面活性剂(TW80、SDS)等多因素对复合菌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实验针对四个影响因素,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表明,营养物、电子受体、水和活性剂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都具有较大影响,当添加C∶N∶P为400∶6∶1、H2O2为10 mg/g、水为30%和阴离子活性剂0.6 mg/g时,复合菌剂降解土壤中石油的效率可达到73.2%。  相似文献   

6.
以模拟铅污染涪陵榨菜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淋洗法修复土壤,研究淋洗剂种类、浓度、固液比和振荡时间对污染土壤中铅去除率的影响,拟为铅污染涪陵榨菜栽培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所用的12种淋洗剂物质中,以表面活性剂CTAC、CTAB、硝酸和乙酸的淋洗效果较好;4种淋洗剂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表现为先随着...  相似文献   

7.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因石油成分复杂且在水相中溶解度低而难以修复问题,采用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单独添加及联合添加时对电动力学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增效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中污染石油的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在电动力学效应中,电渗析作用是石油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动力,石油去除率达到45%以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β-环糊精都可以增加石油的溶解性,提高石油的迁移。但是二者各有优缺点,二者的混合液作为石油的增溶剂是最佳选择,使电动力学作用下土壤去油率最高达85.2%。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面活性剂一振荡法去除陕北地区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方法。实验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以硅酸钠为辅助剂对土壤中柴油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说明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去除率可达19%,添加辅助剂硅酸钠后去除率可达32%。实验为治理石油污染陕北地区土壤提供了选择合适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在淋洗原油污染土壤后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以3种原油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与淋洗后的溶液为实验样本,在2π空间内测量偏振反射特性,并从表面活性剂原液与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与偏振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原液与淋洗后溶液具有液体固有的偏振特性;由于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污染土壤的洗涤效果不同,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也不同;而且随着土壤粒径的变化,3种表面活性剂洗涤原油污染土壤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也发生变化;表面活性剂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度越大,说明洗涤效果不明显,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较小;偏振度越小,则洗涤效果较好,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在土地修复过程中对部分污染严重的土地实施换土、翻晒等措施,并采用表面活性剂清洗土地中污染物;采用清洁粘土、水泥板覆盖阻隔污染物释放与扩散以及地下埋设渗水暗管等方法可有效修复受化学污染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利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温度在70℃到90℃、搅拌时间在40rain以上时,土壤脱油率可达60%到80%.考察了辅剂的加入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曲拉通和硅酸钠的质量比为1:1时,土壤脱油率可达85.5%.  相似文献   

12.
助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高效降解菌剂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物质的种类、添加量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种类对修复过程的影响显著,添加N、P含量较高的硝基磷酸铵以及自行配制的NH4NO3:NH4H2PO4=5:1混合肥料的处理石油降解率比对照分别提高15.1%以及17.2%,当土壤中C:N的比例控制在100:7.05~100:9.4之间时,修复效果较好,且肥料的添加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鼠李糖脂的处理效果最好,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8%,优于其他化学表面活性剂处理。  相似文献   

13.
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淋洗修复是永久性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之一.以Cd、Cu、Pb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法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及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d和Cu具有较好的洗脱效果,而Pb的淋洗去除率相对较低.80mmol.L-1的柠檬酸对Cd、Cu、Pb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0.4%、82.5%和38.6%.柠檬酸淋洗去除的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特别严重,因此,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非常重要.虽然运用植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用时比较长,并且还阻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所以我们应该将间套作体系应用于修复被污染的土壤中去.该文将对间套作体系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的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治理技术具有技术要求和经济成本高,严重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不适于低浓度、大范围污染土壤的治理及应用.与之相比较,植物修复以其修复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并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就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植物修复的原理与优缺点及其研究展望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土壤砷污染的淋洗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壤砷污染的现状、来源和危害,介绍和比较了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技术,重点总结和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淋洗法的研究应用,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是土壤环境污染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机理,并针对污染途径提出了"减源""截流"和"修复"治理措施,控制流入环境中的重金属的绝对值;重点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科学治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解磷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PSMs)作为一类备受关注的农业有益菌,在长期重金属逆境环境中,不仅进化出一系列的耐性和抗性机制,而且作为可溶性磷酸盐的潜在供应体,产生的磷酸根离子在化学钝化修复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该类功能菌所产生的植物生长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铁载体、低分子量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可进一步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能力.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解磷微生物联合化学钝化修复和强化植物修复技术两方面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9.
黑麦草修复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强化及其潜在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黑麦草(Lolium L.)修复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考察在分别投加螯合剂EDTA,Gallic和表面活性剂SDS,以及分别复合投加EDTA和SDS,Gallic和SDS等不同化学强化条件下植物修复效果;并通过淋滤试验研究了使用化学强化措施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学强化措施条件下,黑麦草对土壤中C...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加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的有效途径,采用生物泥浆法,研究了油酸钠和十二胺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酸钠能明显促进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