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已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和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修复技术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修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是现在土壤修复的研究趋势;此外对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解析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业和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大量度物直接或是间接地排入到了土壤当中,从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修复的物质,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点,本文就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在淋洗原油污染土壤后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以3种原油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与淋洗后的溶液为实验样本,在2π空间内测量偏振反射特性,并从表面活性剂原液与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与偏振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原液与淋洗后溶液具有液体固有的偏振特性;由于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污染土壤的洗涤效果不同,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也不同;而且随着土壤粒径的变化,3种表面活性剂洗涤原油污染土壤后溶液的偏振反射比也发生变化;表面活性剂淋洗后溶液的偏振度越大,说明洗涤效果不明显,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较小;偏振度越小,则洗涤效果较好,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面活性剂一振荡法去除陕北地区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方法。实验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以硅酸钠为辅助剂对土壤中柴油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说明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受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去除率可达19%,添加辅助剂硅酸钠后去除率可达32%。实验为治理石油污染陕北地区土壤提供了选择合适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概括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中的应用,详细描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食品及农业等产业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耐高矿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富集培养,排油圈复筛,从高矿化油田的油水混合物中得到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K1。通过对K1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对菌株K1所产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水中的乳化活性以及温度、酸碱度(pH)对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矿化条件下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较好的乳化活性,对柴油的乳化率为59.5%;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并可耐受90℃的高温;pH值在6.011.0之间时其活性较强。菌株K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高矿化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和原油污染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对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应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糖苷(APG)的农药制剂进行了开发,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进行比较,提出此类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经过培养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1A-2.经形态学与16SrDNA鉴定,X1A-2菌株属于戈登氏菌属.菌株X1A-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发酵培养14h后达到稳定状态,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至33.0mN/m;在较大的培养条件范围内,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均可显著降低;石油烃类碳源的存在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甚微.在模拟石油污染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菌株能够长期保持活性,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以石油为碳源的发酵液表面张力保持在35mN/m以下.研究结果表明,X1A-2是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实际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几类绿色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对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增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增溶机理、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对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在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李丙法  刘洋 《科技信息》2012,(1):105-106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文中先针对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从工程措施、物化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自然修复、及组合修复技术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给出了今后进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环境质量特征、复合区环境修复特异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复合区环境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原理与技术、复合区生态修复工程产品开发技术及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复合区土壤环境污染的实用修复技术研发及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生产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该状况在国内外都很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工程培育植物来修复重金属土壤环境的技术,它是通过植物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群落来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4种植物修复技术,论述国内外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重点涉及植物提取和稳定2方面。超积累植物由于其生理特性适合规模性应用,而与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结合能更好地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化成型法,以环境友好型材料石蜡和硅砂为复合材料制备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CRPCs).将制备的缓释体用于渗透反应墙(PRB),通过小型砂槽实验比较缓释体在反应墙中横向、竖直放置对高锰酸钾传质的影响;通过中试砂槽实验研究在连续进水条件下,缓释体在平行于水流和垂直于水流方向上对三氯乙烯(TCE)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横向放置比垂直放置更有利于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体中活性组分在土壤中的均匀传质;在横向放置渗透反应器中,平行水流对TCE的去除效果稍好于垂直水流,但不论是平行水流还是垂直水流放置,最终出水均未检出TCE.通过25 d的连续进水实验发现:各取样点的去除效果均维持在高去除率,说明复合型高锰酸钾缓释剂可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TCE污染.  相似文献   

15.
岩溶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岩溶水系统石油烃污染治理技术,分析曝气、化学氧化、微生物修复、水力截获等技术的特点,提出多种治理技术综合运用能降低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地下水污染治理应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与土壤的修复及地表水的截流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TCE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生物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加拿大一厂址区碳酸盐岩水是中地下受到三氯惭烯(TCE)化合物的污染作为实例,对TCE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降解作用进行论述,指出TCE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的存在的,但是不完全,因此,当TCE污染物深度明显超标时,仍应考虑采取去除污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Metal and acid ions contamination of soil in China is serious. To find an efficient solution for remediating the combined pollution,electrokinetics( EK) coupled with chitosan( CTS)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EK/CPRB)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s of metal and acid ions remediation.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n~(2+),Fe~(3+),Ca~(2+),SO_4~(2-) and NO_3~- onto CTS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orption of Zn~(2+),Fe~(3+),Ca~(2+),SO_4~(2-) and NO_3~- on CTS 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Freundlich model. When the CTS dosage is 8 g,the total removal efficiency for Zn~(2+),Fe~(3+),Ca~(2+),SO_4~(2-) and NO_3~- is 86. 8%,90. 2%,92. 4%,90. 0% and 82. 5%,respectively. CTS enhanced ions 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EK system,especially for SO_4~(2-) and NO_3~-. The results indicate EK/CPRB system is suitable for the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by both metal ions and acid ions.  相似文献   

20.
Source character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s prerequisite to assessing their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pathways and environmental risks,based on which pollution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measures can be properly targeted.In the present study,recent progress in methodologies of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lid waste are summarized.The key scientific concerns related to these methodologies based on the total contents,chemical speciation,isotopic composition,and single-particle signature are also discussed.Finally,prospective research with regard to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lid wast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s and prog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