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的学业成就归因分量表、初中生学业情绪量表对山东省鲁中、鲁东、鲁西3160名初一到初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学业归因更加倾向于内部,尤其是个体的努力,并且存在性别、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初中生在学业情绪方面,积极高唤醒得分最高,其次是消极高唤醒,并且存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的显著差异;相较于外控型学业归因而言,内控型学业归因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并且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归因方式、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采用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选取的独立学院的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应对方式在性别、籍贯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背景归因和运气归因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终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总体人际归因方式趋向于外控性,应对方式趋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情绪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作为高等动物和人类心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研究证明了情绪对个体影响的普遍性,这体现在个体的感知觉、记忆、心理防御、主观体验、态度等方面。通过随机选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和专科学生作为样本,在课堂条件下,使用震动影像技术采集情绪状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分析学生课堂情绪状态,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句话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存在一定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人格确实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与事业成功。而偏执人格障碍患者在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则遭受一系列的困扰,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偏执人格障碍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偏执人格产生的防御、归因和自我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将偏执人格分为惩罚偏执人格和迫害偏执人格,对偏执人格者的成因进行了认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3):105-107
以特殊群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归因方式是否影响、如何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被试者分布大一到大四年级,涵盖文、理、工和艺术等学科,运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出结论:归因方式与被试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性,且个体归因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能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反事实思维既受事件本身与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反事实思维的情绪、准备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探讨反事实思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小梅 《科技资讯》2013,(3):202-202
大学生的学业拖沓一种自我监管的失败,它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与个体的认知、归因及人格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内因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拖沓的形成,针对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孔祥涛 《科技信息》2010,(8):I0085-I0085
归因理论是维纳创建的从内部分析学习者学习成败归因的理论。归因理论注重学习者的内心感受,认为积极的归因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其语言学习,不同的归因方式可以使个体对未来结果产生不同的期望值。正确的运用归因理论指导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成果,获得曼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彭军 《科技信息》2011,(29):186-187
分析了心理授权的含义、模型及影响心理授权的个体因素,包括人口学变量、归因方式、解释风格、自尊、情绪、反省等。认为在运动训练中,心理授权的诸多内容都得以运用和体现。指出心理授权的四个维度都运动训练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其中的自我效能感。此外,心理授权的个体影响因素也对运动训练起到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需要获得满足,动机得以实现,情绪比较稳定时的一种状态。影响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为需要的迫切感和动机的强烈度、自我期望值和个人抱负水平、归因方式与公平体验。为了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个体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健康的个性,主动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1.
归因理论对中学生运动成就动机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科技信息》2011,(27):I0143-I0143,I0156
成就动机是个体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力量,运动成就动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生运动成绩。归因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而直接影响成就动机的水平。因此,研究归因对中学生运动成就动机培养的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它有助于体育教师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运动心理特征和动向,实施针对性的技能动作学习的一种教育行为,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往往在学业、情感、交往及就业上容易产生挫折。如何应对挫折,便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学业的关键。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正确归因、合理调整期望水平、运用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合理的心理宣泄、积累挫折经验、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认为幸福感经历了外部影响到内部决定的发展轨迹,其中内部因素如人格、归因方式、自我效能等对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就为教育工作者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女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抉择,但在此过程中,她们对就业形势、自身性别优劣势、幸福观、职业理想等缺乏正确认识,并且因其了解以及归因方式的错误而产生了认知偏差。为此,女大学生更应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对所遇到的各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家心理学研究作家的心理现象,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特殊的类型来研究,探讨他们与一般人之间的重要心理差别,以揭示其普遍的心珲结构形式和个体心理的创造功能,反过来它们又是怎样见之于特殊的个体心理和艺术活动的,引出和总结有关作家的心理特性和个体性的理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也即“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人的特性。人格心理包括了人格特质、人格倾向及人格结构、人格状态、人格类型等。无疑人格的一些方面或规律是人所共有的,但作家人格心理研究强调的是作家与他人的差异,即特殊性(这里说的是着重点,而非排除共同点)。审美与艺术所在的领域是与人类生存的个体性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强迫症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的特点异同.方法 选取强迫症、焦虑症患者各60例,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定.结果 二组患者成熟型、中间型、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及掩饰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迫症组患者潜意显现,退缩和解除三种防御方式得分高于焦虑症组(P<0.05)其余防御方式得分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迫症与焦虑症患者均过渡使用中间型及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同时强迫症患者较焦虑症患者更多使用潜意显现、退缩和解除方式来应对内心冲突.  相似文献   

17.
菅维敏 《科技信息》2010,(17):I0320-I0320,I0420
在现代体育训练中,影响训练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动机常被我们所忽视或者是没有被重视。文中简单介绍了体育动机的作用,着重介绍了成就动机和归因指导理论。如何调动和调节运动员的最佳动机状态,及其对训练和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效应。成就动机与归因方式的差别对个体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有着不同影响,了解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18.
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因此,研究归因对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三种成败归因理论,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成就动机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个性角度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危机个体在自身方面存在三种缺陷,即自我认知与思维模式的误区;个体应对策略、求助方式的不当;身心成长矛盾化解的失败。这对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宏观认知教育、心理创富训练和开展有益活动等方式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达到不断开掘和弘扬个体积极向上的潜能,使个体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