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洲滩显露后,湿生草本植物相继萌生,是天然的季节性牧场.本文就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洲滩显露淹没规律,植物的生物量,营养成分和自然载畜量,草洲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利用鄱阳湖湖滩草洲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并建议对现有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和建立一个以水禽为主休的草洲畜牧业体系.同时,还应正确处理牧业与其他各业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草洲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利用方式对鄱阳湖湖滩草洲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课题是《鄱阳湖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这个江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承担该项研究的我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湖滩草洲土壤生态课题组,经三年多的实地考察、定点观测和室内化验分析,现已完成研究任务,于1986年6月5日在南昌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研究对鄱阳湖的湖滩草洲及圩区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不同利用方式对湖滩草洲及圩区的土壤性质的影响、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状况,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并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余干县湖滩草洲资源的数量、植被情况、土壤类型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该县湖滩草洲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秋季洲滩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洲滩植物面积在鄱阳湖占很大比例,在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稳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选择鄱阳湖有代表性的蚌湖作为研究对象,对秋季洲滩植物群丛结构、分布范围、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历史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鄱阳湖洲滩植物在过去的45年中,特别是近15年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曾为鄱阳湖洲滩优势种的芦苇、南荻在洲滩的分布范围严重萎缩,且生物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鄱阳湖湖滩草洲土壤形成的特点,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及其理化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枯水季节,洲滩显露。本文阐述了湖滩草洲的形成及枯水季节植物常见种类、主要植被群丛及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地区有着大面积的湖滩草洲,具有多种用途.目前较主要的利用方式有:一、利用天然草洲具有季节性被水淹没和洲滩外露的特点,调蓄洪水,作为鱼类产卵、索饵、栖息、避敌的场所及割草、放牧、种植芦苇和油菜等多种利用;二、筑堤,将外湖水与圩内草洲隔开,并通过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改变原来基本处于封闭状况的自然土壤生态系统为开放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作者对上述各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农,牧,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区农田、草洲、血吸虫病及鄱阳湖鱼类资源、泥沙淤积和长江江岸崩塌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我国“生态文明”鲜活的“江西范本”,保护“一湖清水”,全方位立体式展示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新形象.通过调研、科考,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建议呈现给大众共为商榷.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潘克森 《江西科学》2013,(6):868-870
简述了文化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除了应该用物质形态或技术的层面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还应该多用制度文化、生态文化、低碳文化和古色文化等价值理念来支撑鄱阳湖“一湖清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盘活现有人才存量的基础上,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的现状分析,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是保护鄱阳湖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完善对策,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生态空间概念出发,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为例,阐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对生态环境构建的影响,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的途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刻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特征,运用分形方法,从城镇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城市要素的相关性3个方面,测算了描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根据3个维数的地理意义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并提出了强化中心、轴线发展、圈层优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阐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傩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梳理傩文化数字化的演进历程,描述傩文化数字化保护现状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数字化保护观念的树立,数据库建设及网站建设,关键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今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以及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詹淦峰  周奇  钟晓红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0,28(5):638-640,704
2009年,江西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若干意见的2个重要文件。这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涵盖江西的石城、瑞金二县市,流域面积161.008 5 km2。赣江是江西省的母亲河,流域面积83 500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8%,保护赣江源区的森林环境资源,对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选择"五河一湖"中第一大河—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运用年金资本法、收益现值分段法进行价值核算。其价值又分直接价值(林地、立木价值)和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因受篇幅限制,生态价值待后发表。经核算源区年林地、立木价值为3.831 6亿元。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该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空间格局,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该区域没有分县水资源数据的实际,采用面积分摊的计算方法,获得各县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数据,并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试图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