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一.引言稗是水稻的大敌.而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高产量粮食作物,占全国作物播种面积20%,稻谷总产量约占粳食总产量40%.加强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农业上的重要任务.消灭为害水稻最大的害草——稗,是争取水稻丰产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粳稻(Japonica)品种日本晴与中花11号为材料,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体系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有效水稻转化体系.在该体系中,首次使用浓度为10-4g/mL嘌呤合成抑制剂acivicin在转化前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可有效提高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同时,利用插入了麻疯树毒蛋白(curcin)基因的植物表达质粒pBI121-curcin,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获得了多株转基因植株.通过PCR鉴定,证实curcin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生菜栽培过程中,进行有机肥及化肥施用的对比试验,测定产量、可食部分比例、口味等指标,结果表明,有机肥有效改良参试作物的适口性,同时,促进水稻的抗病性,提高结实率,促进生菜根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正在探讨新绿色革命的突破口,企图在现有良好株型的基础上,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其中构建C4水稻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述了转C4基因水稻的工作意义、技术途径、生理特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中国培育高光效超高产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7,(4):601-60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控失尿素减施或与常规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常量或与常规尿素配施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且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3质量比配合施用效果最好,可增加有效穗数,增产幅度为3.86%;其次是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1质量比处理,控失尿素减施15%处理水稻不减产.控失尿素和常规尿素配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但不同配比间差异不显著.控失尿素常量或与常规尿素配合施用还能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且以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以1∶3的质量比配合施用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明确杂交水稻对弱光胁迫的响应差异,构建四川常用杂交水稻弱光耐受能力评价体系,对加快我国耐弱光水稻品种选育,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田间试验数据的分析,构建了以水稻产量弱光响应系数(Y)、水稻物质转运弱光响应系数(T)和水稻株型弱光响应系数(M)为关键指标的水稻弱光综合耐受指数(CI).结果表明:(1)弱光耐受型水稻的CI10,显著高于弱光敏感型水稻,其Y1.5,T10,M4,与弱光敏感型水稻差异显著.(2)弱光耐受型水稻的株型和物质转运对弱光逆境响应敏感,倒三叶叶面积显著增加,物质转运效率提高,有效缓解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而弥补弱光胁迫对水稻产量不利影响.(3)CI、Y、T和M与弱光逆境下水稻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0.942、0.905和0.768,均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弱光综合耐受指数(CI)及其二级指标农学意义能够较好地反映水稻产量、物质转运和株型等对弱光逆境的响应,可以用来评价水稻对弱光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水稻生产智能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科学种田智能化,研制了多媒体水稻生产智能系统.该研究以水稻栽培中的水、肥、土、病、虫、草害等田间管理为突破口,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专家系统的人机界面、知识获取机制、推理机制、解释机制等,通过平台开发,对数据、信息、资料的有效共享,提高了分析识别各种状态及病虫鼠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栽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该系统应用地区,水稻产量增幅10.2%,经济效益增加4 448.8万元.与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界面交互功能,简化了应用程序,有利于该项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在农作物栽培管理及"三农"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万耀荣 《科技资讯》2014,(31):94-94
在我国,水稻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说在全世界是比较先进的。虽然袁教授的水稻杂交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是想要进一步的提高水稻产业的综合栽培技术,就需利用以科技理论为基础完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该文将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对提高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讨论。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水稻抛秧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水稻施用控释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0.85-13.16%,施肥经济效益提高5.88%.水稻控释肥,一次基施满足水稻一造的营养需求,简化了水稻施肥技术,达到了"省工、简便、高效、增产、低成本、低污染"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以Ⅱ优8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钾量和施硅量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结构特征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显著提高茎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改善水稻抗倒伏性的最佳施钾质量浓度为125 kg/hm2,可以使抗折力和纤维素分别提高97.76%、27.93%,倒伏指数和节间长度分别降低55.68%、13.18%.施硅可以使茎秆的抗折力提高、基部节间缩短、茎秆增粗、充实度提高.其中,120 kg/hm2处理使茎秆抗折力显著增加,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施用钾肥和硅肥能够使茎秆维管束面积增大,有效改善茎秆维管束系统;施用一定浓度的钾肥和硅肥均可以提高水稻基部节间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施用钾肥主要是改善基部第3节的抗倒伏性,施用硅肥则是提高基部第2节的抗倒伏特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分子机制途径上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途径在提高水稻产量应用中的前景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科技》2014,(8):F0003-F0003
正广西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韦本辉,最近研究出一种自然资源友好高效利用型的水稻全新栽培法——"水稻粉垄生态高效栽培法",能够提高水稻亩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韦本辉对笔者说,水稻的进一步稳产增产和降低生产成本,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粮食,除了选用良种之外,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重新构建适于水稻壮根健株的深厚耕作层,盘活土壤资源和有效利用天然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产效果明显的优势.目前水稻机插存在诸多问题,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播质量、科学施肥、加强水浆管理是解决问题之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通过有机栽培,经生产加工成为安全、优质、有营养的有机大米,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能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以下笔者对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作一些探讨,只在为当地的有机水稻生产开发提供依据,为发展有机水稻生产探索出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良酸性土壤和降低水稻镉含量,进行土壤施用调理剂种植水稻的田间试验.测定实验前后土壤的pH、交换性铝、有效锰、盐基饱和度、有效镉、总镉和收获稻谷的产量及其镉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增加0.23~0.60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有效锰、有效镉和稻谷镉含量分别降低9.4%~34.4%、7.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蒸渗测坑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或奢水胁迫)会降低水稻光合效率,恢复正常水位管理后,受旱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迅速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出现超补偿效应,涝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仍较低,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日变化影响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M形曲线的条件是中午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于600 μmol/(m2·s),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难以形成M形曲线;在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低于600 μmol/(m2·s)时,水分胁迫和正常水分的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全天各时段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而且淹水并保持一定渗漏量的受涝处理,其光合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开发指南     
地膜水稻极具推广价值n玉米、小麦和马铃薯都能通过地膜覆盖大幅增产,水稻行不行?去年9月中旬,在农业部组织的南方各省地膜水稻观摩会上,来自七省(市)的农业专家对湖北省十堰市这项成果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地膜水稻是一项改造山区低产冷浸田的有效技术措施,是水稻生产的重大突破,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受旱水稻抗旱栽培新技术,其特点是通过优化水稻品种布局,充分利用有效灌溉动力与水利设施,全力抗旱救苗、保苗,喷施"旱地龙"等叶面肥抗旱剂,复水后,抓紧追施氮肥和复合肥,插秧后5~7 d应立即施足促蘖肥,加强病虫防治的过程,可以实现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损失的目的,适应于受旱水稻。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种植业同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的水稻产量以及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水稻质量以及产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抗病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为此,有必要进行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促使病虫灾害影响范围得到进一步的缩小。该文首先对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接着对水稻选种、育种过程中的抗病技术选择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种植主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水稻种植产量的提升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实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稻育秧的方式也遥步转变,经过推广实践,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提高了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在推广工作中要加强从业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选择好水稻旱育稀植示范点、搞好科技培训、正确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