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皑 《宜宾科技》2004,(1):12-15
我区常年种植蔬菜7万余亩,已通过国家验收批准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95万亩。为适应无公害生产发展,解决农药对蔬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问题,我区从2001年开始在蔬菜产区试验示范推广无农药污染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经过三年探  相似文献   

2.
陈慧 《宜宾科技》2004,(3):13-15
随着WTO的加入,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宜宾的蔬菜产业在全面贯彻国家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个,面积近60余万亩,认定无公害蔬菜品种32个,制订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3项,为宜宾继续推动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我州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分析2006年大理州蔬菜播种面积62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总产值ll亿元,其中大蒜播种面积20.8万亩,总产量31万吨,总产值5.6亿元。  相似文献   

4.
1 杭州市蔬菜生产有新发展 杭州市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了发展蔬菜生产的力度和规模。1999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03.2万亩次,比上年增长13.4%;总产达182.7万吨,产值达到16.3亿元。其中5.7万亩基地蔬菜总产36.4万吨,产值达3.7亿元。近几年随着菜地的战略转移,农区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原来种植棉麻、粮油的区域,纷纷改种蔬菜。近郊的九堡、下沙、乔司、西兴和萧山市的宁围等地发展普通蔬菜。余杭市崇贤、云会、东塘等水网地带发展水生蔬菜。临安及余杭市的彭公、瓶窑等地的丘陵带形成竹笋产区,临安雷笋誉满沪杭。临安的上溪、马哨…  相似文献   

5.
勉县栽培蔬菜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县对发展蔬菜产业的高度重视,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勉县的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大路菜4.9万亩、精细菜1.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面积3700亩。全年蔬菜产量达13万吨,产值超过6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勉阳镇、定军山镇、黄沙镇、金泉镇四个蔬菜基地乡镇,但勉县蔬菜生产仍存在着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服务滞后、营销力不够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晨 《合肥科技》2005,(2):11-11
42个无公害蔬菜获“国家认证”,蔬菜总产量80万吨过去的一年,全市菜地面积已达45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分别比前年增长16%和14%;获得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共有49个,其中42个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转换,升格为部级认证。去年蔬菜生产经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用市蔬菜办有关负责人的话讲,可以说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相似文献   

7.
《临沧科技》2007,(4):F0003
临翔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于1999年5月,占地面积54.6亩,搭建蔬菜大棚24.6亩,露地12.8亩,道路、沟渠占地17.2亩,建设总投资76万元。该基地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探索和强化技术培训,已掌握了一整套栽培管理技术,生产种植技术和效益显著提高,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具有独特的立体气候,十分有利于攀枝花蔬菜产业的发展。攀枝花蔬菜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家批准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市的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了全国南菜北调基地,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6.4万亩,产量49.11万吨,产值6亿元,已成为攀枝花市河  相似文献   

9.
宋凤玲 《科技信息》2011,(25):347-347
无公害和绿色及有机食品蔬菜是食品认证体系不同,生产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提供大众无污染、安全乃至营养丰富的食品。无公害标准是指商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的食品蔬菜;绿色是指符合我国A级及以上标准的食品蔬菜;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如今,食品蔬菜无公害已经成为进入大型农贸市场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实现其产业化经营,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磊 《遵义科技》2006,34(2):16-18
近几年来,遵义县龙坑镇把发展蔬菜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和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3850亩发展到2005年的7850亩,蔬菜已成为龙坑镇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作者根据近两年的生产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有较高收益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蔬菜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然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也有很多困难,从而使无公害蔬菜在品质、数量等方面很难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那么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科学正确的使用农药,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成为蔬菜生产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蔬菜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1997年蔬菜总面积1126.7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面积84万公顷),年人均蔬菜占有量260公斤。蔬菜产业已发展成种植业中的第二大产业。我省和县、砀山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大棚商品蔬菜基地。在蔬菜全年生产和供应环节中,每年10月到次年7月,蔬菜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而每年7月中  相似文献   

13.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所必需的食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但要求蔬菜具有食用价值,而且要安全、无污染、无公害,因此,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就成为蔬菜生产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协调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辅,实行综合防治,蔬菜生产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九堡、下沙、西兴三(乡)镇(以下简称三乡镇)已划入杭州市区,它们具有较好的蔬菜生产条件和基础。为配合杭州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三(乡)镇经济繁荣,我们于近期专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1、三(乡)镇蔬菜生产的优势和问题 1.1 概况 三(乡)镇现有耕地面积59269亩,其中适宜蔬菜生产的土地49771亩,占耕地面积的88%。1995年常年种菜的土地25877亩,季节性种菜的面积8300亩,年产蔬菜141697吨,总产值13930万元。其中销往杭州的蔬菜63400吨,占所产蔬菜的47.6%,约为杭州蔬菜年消费总量的28.8%.对丰富杭城的“菜篮子”起着相当可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蔬菜是指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蔬菜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今杰  姚岚 《杭州科技》1996,17(1):9-10
西湖区蔬菜新基地的开发目标,笔者认为可分二步实现:第一步在1996年底以前建设好1500亩,在1996年生产蔬菜3750吨(年亩产2500公斤),第二步在2000年全部建好5000亩基地,到2000年要求年产蔬菜总量2万吨(年均亩产达4000公斤)。 一、西湖区种植蔬菜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及气候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东临市区,南濒钱塘江,与萧山市隔江相望,总面积  相似文献   

17.
榆中县无公害"高原夏菜"生产可行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中县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0%,已成为榆中县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川源蔬菜原产地的土壤、气候、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蔬菜品质下降,迫使蔬菜种植区域向高原冷凉无污染的地区发展,以适应南方各省地对无公害“高原夏菜”的旺盛需求。为此,按照国家出台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按照县内自然条件和地域特点,采取对应策略,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建立无公害“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高原夏菜”综合栽培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10,19(19):74-74
<正>泗水镇是茂名市发展蔬菜产业,尤其是北运菜生产较早的镇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泗水镇开始大规模种植北运菜,1996年被评为茂名市北运菜生产第一镇。2003年全镇种植蔬菜2.2万亩,总产量5万  相似文献   

19.
如何生产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蔬菜,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就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措施———如何正确选择与合理施用肥料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郭征华 《科技信息》2010,(18):353-353
本文简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提出依靠科技及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