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海经》一书,自古称为奇书,学者或据以考地理,或藉之论神话,世人所津津乐道者则无非充斥其中的四海神奇、远方怪物。该书凭借缜密的分析,澄清关于《山海经》其书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全面而透彻地揭示了此书的本来面目。这本书告诉我们,《山海经》中的《海经》部分原本是对一幅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对历代学者有关《山海经》的不同看法中,就《山海经》的内容(山川、乐园、主神)、语言特点(《〈山海经〉中的上古蜀语新探》已专文发表)与考古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山海经》巴蜀图语本成书于西周前期,战国初中期,华文本《山海经》由定居蜀地的楚国贵族后裔综合图语本、口头文学,再加入楚地神话以及中原、海外历史地理知识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祥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历史家、散文家的影响,前人已有过大量论述。本文只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人物形象、表现方法三方面,探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从而确立它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一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前人多有论述。一般都认为《山海经》、《穆天子传》、《青史子》等书是小说之祖。《穆天子传》是战国以前的作品,叙周穆王驾八骏访问四方诸国之事,属逸史杂传类,堪称历史小说的先河。《青史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注:“古史官记事也”,原书隋时已失,仅留遗文三事,今人已无法窥其全貌。鲁迅先生认为,其书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五藏山经》《禹本纪》《秦水经》的合编,刘向、刘歆(秀)父子校书之时才题名为《山海经》。《禹本纪》是《海经》部分(不包括《秦水经》),包括两个版本。刘歆等人的校进本只有13篇,即《七略》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篇数。《大荒经》等5篇是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才收录进来的,《山海经》由此变成了18篇,后人根据这个篇数把刘歆《上山海经表》中的数字“一十三篇”改成了“一十八篇”。《山经》与《海经》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不能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山海经》就被誉为奇书,其奇特之处与当下热议的奇幻文学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从当下学界对奇幻文学的研究角度看,中国本土奇幻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其合理的历史根基。通过探究《山海经》虚拟架空的世界图景、万物有灵的生命世界,以及寓意丰富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山海经》与本土奇幻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地理学在我国史学传统中,是薄弱的环节,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尤其薄弱。清代以前,笔者能见到的,并无可观的区域性地理专著,如明人赵赞撰的《贵州图经新志》十八卷,误漏百出;明人姚虞撰的《岭海奥图卜卷,山川太疏。全国性的地理专著虽有,量既不多,质又欠精。战国时人所撰《禹贡》,列人怕书》,内容详略悬殊,黄河流域较详,他方缺略。晋代裴秀制《禹贡地域图》,标举六法,六法指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始立准绳,可说是科学地理学的肇端,惜乎其图失传。主要为战国时人编缀的《山海经》十八篇,内容宠杂,又多荒…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梦想,是以先天八卦方位为结构方位,并且由《山经》、《海经》两个同心圆模型组合成一部《山海经》,表征的却东部华部落与西部巴蜀部落的文化交流与融汇。依据《列子》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已经暗示了《山海经》作者为禹、益。直到西汉刘歆才最终提出《山海经》作者为禹、益。清毕沅重申《山海经》作于禹益,述于周秦。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虽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它的地理学内涵却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说,地理在《山海经》内容中占重要地位。一《山海经》中的地理内容人类的地理学思想萌芽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诸如天地的运行,四时的更替,河湖的涨落,生物的繁衍等等自然现象,每个民族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原始时期都有他们的观察和解释,这类原始的地理学思想,有的保留在歌谣传说之中,有的涂抹在岩石壁画上,往往是片断的和零碎的,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这类原始的地理学思想,其中有许多是错误的,他们常常和原始宗教、巫术和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纠缠在一起,但这中间也有…  相似文献   

9.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的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历史地理方面,作为中古时期的作品,同时又记录了当时书中一代的语言,它的意义更体现在汉语史的语料方面。本文就试图对《华阳国志》中的一些前人未作解释的词语,作出训诂。  相似文献   

10.
殷商甲骨文中的“尸”字指称东方之人,后字义有所衍化,亦用来称谓祭祀之时替代死者受祭的活人或神主、神象等。“尸”字在《山海经》一书中被频繁而灵活地使用,究其内在联系,当与东方方士的习惯用语相关。本文在分类诠说《山海经》中“尸”字诸义的基础上,再论及夏耕之尸和鳖灵之尸,力求从神话传说中寻找到一点儿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荷马史诗》内容丰富、诗才洋溢,具有重要的文学、民俗学、政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价值。与我国古代诗歌典籍《诗经》中的王事诗相比,二者在战争目的、战争形式以及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余靖是北宋一位内涵丰富、学养很高的文化名人.近二三十年以来,学界对他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余靖生平事迹研究、余靖思想研究、余靖撰述研究.虽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余靖其人和其撰述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有助于余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经义试士始于北宋,其后至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文体结构一直以"四段式"为基础。然而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又决定着其结构的发展变化。因此,经义文体结构在两宋的发展,达到了"冗长繁复可厌"的程度,故而元人对其结构进行了由繁到简的"改造",明代初次开科取士,因沿袭元制,故其经义文体结构依然属于元代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成就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大多有较为深厚的经史子集的文化基础和各种优秀才能,这同女作家们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所接受的封建贵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家学渊源的影响、个人较强烈的主观学习意识、以及自身多难的生活际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宗经》篇认为"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是总结了历代文化精髓的经典。《诗经》则由于其艺术特性而最能深入人心。但"五四"新文化运动颠覆了《诗经》的经典地位,造成了《诗经》研究的偏差。今天,我们应联系经学史的发展过程,重申《诗经》的这一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不仅是汉民族唯一的一部神话总集,同时也是巴蜀文化圈的结晶与象征。本文通过对华夏渊源的深入研究,再佐以文献、考古资料,才考证了华胥氏在今四川省阆中市(古俞水)建立国家(部落),并在此生下了伏羲氏,然后迁往甘肃天水。大禹出生于今四川省北川县(古广柔县),治水事迹主要在蜀地,后来,因治水有功,继承了舜帝的地位,成为中原地区部落首领。华夏之名称,由华胥氏之“华”和夏禹氏之“夏”构成的,因此,巴蜀文化圈亦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宋末元初文学家俞德邻之籍贯自清乾隆时始有永嘉(今浙江温州)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之争。二说均未能以确凿之据来佐证自己观点无误,故双方所言不足以服人。钧稽史料可知:俞氏之子曾称其父为永嘉平阳人;与俞氏同时代的友人曾称俞氏为永嘉人;俞氏自己的诗文曾言己非吴郡人。由此可证明俞德邻之籍贯为今温州无疑。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外围的贺兰山、阴山、秦岭山脉分布着痈、疽、瘘、疣、痤等肿瘤、疮疡;湿病则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和渭河南岸地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和疾病,数量上可与《神农本草经》和《皇帝内经》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唐以来,元稹“明经及第”已成学术界的共识,唯有《旧唐书》记载了元稹“两经擢第”,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其科目分为进士:明经等,明经科具体包含两经、三经和五经等项目,“两经”考试主要考《礼记》和《尚书》等.元稹参加“两经”考试和自称“明经出身”,都有其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