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曾媛娟 《科技资讯》2007,(2):116-117
审美教育是旨在树立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人们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的作用,并对发挥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高尚的美,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促进他们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旨在树立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人们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的作用,并对发挥审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根据美学的历史发展线索,按照美的不同形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其依据有二:一是美及审美的依据.要实现形成学生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标,就必须遵循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运动规律;二是美的形态的依据.要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审美教育,就必须把握住不同审美形态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住东西方审美形态发展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在英语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觉的语言习得活动,形成美的语言、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审美思维空间。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现今学界有一种倾向性认识,即将"美育"局限于审美教育,而所谓的审美,主要是指审美静观,即欣赏美。将美的活动狭义地理解为审美活动,这是西方审美静观主义的流弊。美育不应仅包涵审美教育,教会人们该如何欣赏美;还应包涵创美教育,教会人们该如何创造美。创美,以艺术创造为核心,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美的创造。美育,不应仅是认识论的问题,还应是实践论的问题。创美教育的脆弱现状,或许应该成为将来美育改革的一个标靶。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主动表达美的能力是审美教育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在视听中欣赏英语美、在朗读中体验英语美、在说写训练中完善英语美这三种方法来达到英语课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以情感人的教育,它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和行为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0.
美的法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科技资讯》2007,1(19):120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美育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作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规律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文章从感受美、构建美的形象、创造美几个方面浅谈了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黄少芸 《科技信息》2009,(17):237-237
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开启审美的闸门,引导学生认识美;应该充分渲染情景,唤起学生美的感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写出美的文章,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是和谐的、自然的,而不是强加的,要潜移默化.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引导他们进入作品的意境,感知作品蕴含的更为动人、更为细腻的美,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语文教材浓缩了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文章中蕴含着美的情趣、美的意味、美的想象,所以让学生在美文中提高审美情趣,是非常有意义的。而诵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进行感悟,可以进一步领悟文章深层次的美,进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彩虹 《科技信息》2006,(12):463-463
美在运动中,运动中的美可以感召人,教育人.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手段,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体育与美育都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密切相关.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运用体育教学这种直接、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就是我们要在这里探讨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贾富海 《科技信息》2010,(21):333-333
美育,即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美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在高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强调美学在诗词教学中的应有地位,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的事物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靠学习、培养逐步得到,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和健康高尚的情操,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