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阮籍四言《咏怀诗》,对四言《咏怀诗》的源出和它对四言诗发展,以及四言《咏怀诗》与五言《咏怀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对阮籍的这十三首诗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阮籍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所处时代政局的黑暗使阮籍创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生命的幻灭感。这种忧生之嗟形象地表现在他诗歌所选取的意象之中,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清晰领会诗人对人生、生命的体悟,准确把握其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别姬》是王祖皆和张卓娅两位作曲家创作的一首历史题材声乐作品。文章对《别姬》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艺术歌曲进行了分析,在旋律表达上有"大气磅礴、抒婉自如、凄清哀怨"之感,由此热情歌颂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在唱腔上,具有浓郁的传统戏剧韵味。以此为依据,着重探讨了这首作品的演唱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方法、意条分析法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基本意象及具有的现代意义,索解了《咏怀诗》这一难解的文学史之迷。  相似文献   

5.
阮籍五言《咏怀》诗充满感伤,其内涵包括时代政治之压抑,个人处境之艰难,然而更多的是一种忧生惧死,孤独渺小的无奈和深沉的绝望,这与建安文学之悲慨有着极大的区别,它主要源于人生之短暂,祸福穷达之无常。这种人生固有的痛苦为何在阮籍《咏怀》诗里表现得格外突出,其原因除了时代政治、个人处境之外,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生死观和天命观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故事主要是以山东明水村为背景,描写了大量的农村田园生活、地主奴役佃农、旱涝之际农村受灾的悲惨情况、地主中的明智之士平均分土地、农村乡绅做善事等,虽然小说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正面的农民形象,但是《醒世姻缘传》仍然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甚至是唯一一部农村长篇小说,这在中国古代小说缺乏农村题材的格局下尤为难得,在题材上也是一个开拓.  相似文献   

7.
阮籍在《咏怀》诗中否定富贵和名的价值,而以个人的逍遥自由为人生意义所在。汉末《古诗十九首》中追求感官享乐,以富贵为人生目标,建安士人如曹丕等追求声名的不朽。阮籍的价值观则超越了这些依赖外在条件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竹林玄学的主题和魏晋易代之际士人新的价值追求。但是,阮籍和嵇康一样把个人的逍遥与儒家的济世对立起来,构成了竹林玄学的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8.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罗时进许辉,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人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诗中,送别诗汁6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  相似文献   

9.
董继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84
阮籍是魏晋时期正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五言《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接受内容。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接受的两个角度,来审视和考察阮籍《咏怀诗》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诗以《无题》名者一十六首;《蝶》诗之二、三,胡氏《戊签》作《无题》;又洪氏《万首绝句》于《留赠畏之》之二、三,亦作《无题》:总二十首。实则商隐之《无题》诗应多于此数。“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集中以篇首二字为题者计三十七首,除以地名为题及题意自明者,余  相似文献   

11.
阮籍对情感极为重视。他将《咏怀诗》作为他复杂感情的载体。阮籍但求抒发情怀,无论是指斥世人,还是高歌遁世,都是情郁结于中,喷薄而出。这使《咏怀诗》对五言诗的情感范围有所拓展。这一组诗中的情感不仅浓烈、执著、厚重,而且寄托“遥深”。与此相适应,《咏怀诗》的结构模式、语言风格、修辞手法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而在阮籍手中完全改变了五言诗的民歌性质。  相似文献   

12.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13.
涂敏华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4):53-53,57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青青河畔草》便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首。本文试从谋篇、遣词、表情、命意等方面揭示此诗所传达的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在自我形象上的纯真高洁、傲世独立;在境界上的高远辽阔、苍茫博大;在情感上的至纯至真、直率诚恳三个方面,结合作品,具体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高格调。认为吉川幸次郎对阮籍诗歌的评论是符合实际的,论阮籍的《咏怀诗》,应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去着眼。  相似文献   

15.
奸情小说是指那些以描写男女主人公通过奸计等手段,勾引女性,以达到与之淫乱、成就奸情之目的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中国古代奸情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它产生过影响和作用,其中《水浒传》有关奸情情节的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该书对中国古代奸情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奸情构成过程中担当“拉皮条”的第三者出现;二是奸情情节描写的三阶段结构布局;三是奸情描写中关于“捱光”的说教内容。《水浒传》正是从上述三方面为中国古代奸情小说奠定了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简本《缁衣》作为一篇《诗》学特征鲜明的文献,目前围绕其展开的讨论多是文献学方面,义理的抉发相对较少,而以《诗》学的角度来阐发其意义的则几乎未见。本文选取简本《缁衣》中《诗》学义蕴最为丰富的首章,以好恶之情为线索,分析其中所启用的《诗》学资源及《诗》学义蕴,并试图揭示其中对于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英诗《致少女:珍惜时光》与中诗《金缕衣》,两首诗的作者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两首诗在主题、意象、表现艺术及语言等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曾姝 《科技信息》2009,(11):171-171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天平之甍》就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部。本文以《天平之甍》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对这部小说的特点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这部小说有关人性描写,人生无常观,及人生希望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代诗歌浩如繁星。因其思想感情的不同,题材内容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我们对它的鉴赏也不应千篇一律,老师的教法也就因而各异。不同的诗作应根据每首诗歌的不同特点,找到最能反映该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艺术风格的视点,以此为切入点,就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我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几首诗为例,谈谈如何找好诗歌教学中的切入点。1、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与诗的含义紧密相联如杜牧的《江南春》(见初中语文第三册)。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于这首诗的教学,应从历史背景这一点来切…  相似文献   

20.
沈玄庐的《十五娘》,被公认为是“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上,都很有特色,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无愧于中国现代叙事诗开山作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