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付姚  曹望和 《科学通报》2006,51(8):975-978
采用溶胶.凝胶法于不同温度下制备出了不同厚度、均匀透明、机械性能和光电特性稳定的TiO2多孔纳米薄膜.光电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膜厚能够显著影响薄膜电极的光电特性.450℃焙烧制得的电极由结晶度高、光电活性相对较强的锐钛矿相构成,其光电流最大.低于此温度,薄膜结晶度较差,膜内缺陷较多,不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而高于此温度,薄膜因发生由锐钛矿到金红石的相变,使得光电活性相对较弱的金红石含量不断增大,从而降低了光电流.膜厚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从而提高电极的光电活性,但过厚的膜厚将加大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引起电极光电活性的降低.另外,薄膜电极的紫外光电流响应灵敏度和光生电流稳定性与电极电位有关.电位为0.4V时,光电流趋于饱和,其强度为30.8μA,光电响应时间约1s,基本具备了在紫外光传感器方面应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ADM)在0.005mol.L^-1Tris/0.05mol.L^-1NaCl溶液中,在Co/GCE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为-0.62V(对SCE),峰电流与ADM的浓度有关,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等手段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电极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注入的钴催化了ADM的还原,根据Laviron 吸附理论,求得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2.15s^-1,电荷转移系数α=0.62,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表面分析手段,对离子注入修饰电极表面的元素组成,价态和深度分 布进行测定,钴离子确实对注入在GCE表面,并初步认为,被注入的Co形成的Co-C催化ADM在电极上的还原。  相似文献   

3.
李少丰 《科学通报》1983,28(14):895-895
本文将旋转环一盘电极应用于腐蚀研究,考查了K_2CrO_4和Na_2S对A_3钢在浓碱溶液中电化学腐蚀的影响。采用银环-A_3钢盘电极(r_1=2.23mm,r_2=2.49mm,r_3=2.98mm,理论收集系数N=0.32),检测了当盘电极进行动电位扫描过程中所形成的液相产物。一台恒电位仪控制盘电位线性上升或下降,另一台恒电位仪控制环电位维持着某一恒定值。这样,环电极可以在某一特征电位下对可溶性Fe(Ⅱ)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铂金属纳米微粒. 经TEM表征纳米Pt微粒的平均直径为2.5 nm.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纳米微粒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与本体Pt相比, 吸附在Pt纳米微粒表面CO的氧化电流峰较宽.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检测到Pt纳米微粒电极表面的孪生吸附态CO, 以及随电极电位变化线型吸附和孪生吸附态CO向桥式吸附态CO的转化过程. 还发现了Pt纳米微粒上吸附态CO的增强红外吸收等一系列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石墨电极在两电极扣式电池和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的首次阴极极化过程. 研究指出, 两电极扣式电池体系中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不能解释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形成过程, 但是可以用三电极玻璃电解池中获得的石墨电极首次阴极极化的EIS谱特征及其变化加以说明. 结果表明, 在石墨负极首次阴极极化过程中SEI膜主要在1.0 ~ 0.6 V电位区间形成.  相似文献   

6.
左宗杞 《科学通报》1966,11(2):75-75
前人研究硒、碲的极谱分析时,曾在pH1.6的柠檬酸缓冲溶液和-0.45、-0.65伏(对饱和甘汞电极)下分别进行亚硒酸和亚碲酸的恆电位库仑分析来测定电子转移数n.我们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了硒在大面积汞阴极的恆电位库仑分析的条件。将未知量的亚硒酸在一定的控制电位下电解还原到电流不再下降为止,硒的量可从输入电量Q(库仑)算出。被测的硒量在毫克以下时,量得的电量需要加以改正,卽减去  相似文献   

7.
生物医用电极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将生物体电化学活动产生的离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系统电子电位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检测和生物医学测量.近年来,由于生物医用电极在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以及电阻抗成像EIT等领域的迫切应用需求,新型生物医用电极结构及其高效低成本的制造方法不断涌现,生物医用电极制造技术获得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生物医用体表电极进行了分类(包括传统银/氯化银电极、微针电极、纺织柔性电极、柔性衬底电极、泡沫结构电极、绝缘干电极),分别对其制造工艺过程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已有或潜在的应用领域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生物医用电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局外粒子吸脱附诱导的一类新的电化学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的华  甘复兴  邹津耘 《科学通报》1998,43(9):1005-1007
自组织现象和理论研究是当今科学前沿之一.化学的基本规律是非平衡和非线性的,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有关金属阳极溶解和电催化等电极过程中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课题[1~3].电化学振荡大都对应着电极表面的阻化、活化交替过程[4],如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难溶性盐膜的生成和溶解,电催化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吸附和脱附,且大多与反应和产物粒子的传质过程密切相关.在金属防腐蚀、电镀和电池等实用电化学体系中有关添加剂性能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这些添加剂相当一部分能够吸附到电极表面上通过改变电极…  相似文献   

9.
陈旭  杜翠薇  梁平  李晓刚 《科学通报》2008,53(23):2839-2847
采用矩形缝隙装置, 通过对X70/酸性土壤(鹰潭)浸出液体系进行阴极极化、通入CO2和钢表面预腐蚀, 研究了X70钢在酸性土壤中的缝隙腐蚀行为. 实验测量了模拟剥离涂层下, X70钢在不同位置的电位、溶液pH及氧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 酸性土壤环境中, 随着阴极极化程度增加, 缝内X70钢电位负移, 缝内外电位差加大, 缝内过剩的阴极电流导致H2O还原使溶液pH升高. 缝内溶解氧耗尽与外加阴极电流没有关系. CO2的存在抑制了缝隙内碱性溶液环境的形成, 导致近中性pH应力腐蚀产生的电位-pH环境. 钢表面的预腐蚀产物降低了缝内的极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电位平均SERS技术研究物种在整个吸附电位区间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群 《科学通报》1993,38(15):1439-1439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是原位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的重要谱学工具,但是SERS技术存在一严重的不足之处,即无法在表面物种的整个吸附电位区间定量(半定量)地研究其覆盖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例如,要获得SCN~-弱吸附在银电极上(在电位负于—0.9Vvs SCE的区间)的SERS信号十分困难,尽管电化学测试表明,在此电位区间  相似文献   

11.
同时检测O2和CO2的实时动态传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柏  柳文军 《科学通报》1997,42(15):1629-1633
氧和二氧化碳是两种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的共存气体.我们先期研究建立的微电流法,采用非水电解质在气敏微电极和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上常温直接检测CO_2,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是,O_2的干扰难以消除.若要连续检测O_2和CO_2,则必须分次提取两者的响应信号,以致电极结构复杂,测量费时.而且,这类按Clark电极限流原理稳态工作的电化学传感器,其响应速度不可能跟上生物呼吸过程中O_2和CO_2气体分压的动态变化频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PVC膜硫酸根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根离子敏感性电极的研制至今仍然是离子电极领域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固膜型硫酸根电极存在重现性差以及受到磷酸根离子严重干扰等缺陷,这方面的研究重点随之转移至液膜型硫酸根电极的研制。曾有人报道了基于季铵阳离子作为电活性物质的液膜硫酸根电极。但是这类电极存在稳定性、选择性差以及线性响应范围窄等缺陷。采用新的活性物质是制备性能良好的电极的重要途径。本文首次合成一种新的有机化合物:N-烷基取代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并以之为载体,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电位响应性能的PVC膜硫酸根离子敏感性电极。  相似文献   

13.
陈卫  姜艳霞  孙世刚 《科学通报》2002,47(22):1698-1701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铂金属纳米微粒。经TEM表征纳米Pt微粒的平均直径为2.5nm。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纳米微粒电极的电化学性质,与本体Pt相比,吸附在Pt纳米微粒表面CO的氧化电流峰较宽。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检测到Pt纳米微粒电极表面的孪生吸附态CO,以及随电极电位变化线型吸附和孪生吸附态CO向桥式吸附态CO的转化过程。还发现了Pt纳米微粒上吸附态CO的增强红外吸收等一系列特殊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91,36(4):319-319
肼是较难氧化的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在碳电极上电化学检测要求检测电位正于1.0V.用董绍俊等报道的方法,我们在750℃下对四苯基钴卟啉修饰玻碳电极热处理1h,制得修饰电极(简称HCME).首次发现这种HCME在酸性溶液中对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和极高的催化稳定性. 循环伏安实验发现,在pH2.5的磷酸缓  相似文献   

15.
化学振荡为人们所熟知,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电化学振荡(包括自然腐蚀电位的振荡、恒电位时的电流振荡和恒电流时的电位振荡)方面的报道却比较少。我们在  相似文献   

16.
周伟红 《科学通报》1995,40(17):1576-1576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缩写HPCE)是一种高效、快速分离复杂混合物的强有力工具.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stry缩写CEEC)在HPCE中是一个极有前途的研究领域.安培检测由于灵敏度高,死体积小,成本低,而受到极大关注.把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缩写CME)用于CEEC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将铂修饰到碳纤维电极上,并用于CEEC中检测肼.肼是一类比较难氧化的化合物,在普通固体电极上过电位很高,不适于电化学检测.我们做的修饰电极,对肼不仅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且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刘一凡  王小虎  郑惠南  王水 《科学通报》1997,42(19):2098-2102
多层电流片是空间等离子体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例如,太阳风中就观测到多层日球层电流片结构.在多层电流片中发生的各种动力学过程可能对太阳耀斑、日冕加热、太阳风与磁层耦合等有着重要影响.一些作者应用解析和数值方法讨论了双层或周期电流片中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特征,发现反对称模的增长率远大于对称模.本文的目的是应用磁流体力学模拟方法数值研究非周期三层电流片中的磁场重联过程,发现与周期电流片不同,这是一种复杂的非稳态磁场重联.随着重联过程的发展,初始的反向电流片将逐渐消失,并在相应位置形成一个大的磁岛. 对于二维((?)/(?)_z=0)二分量(B_z=0,V_z=0)问题,初始磁场取为B=B_x(y)i_x,且  相似文献   

18.
肖寒  吴金玲  陈旭  杨文胜 《科学通报》2007,52(19):2255-2259
采用新型纳米材料MnO2纳米片作为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载体, 制备了HRP/MnO2纳米片修饰的玻碳电极(GCE). 在MnO2纳米片薄膜中, HRP能够实现有效的直接电子转移, 在pH 6.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显示出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式量电位为-0.315 V (vs. Ag/AgCl). HRP在MnO2纳米片/GCE表面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6.86 s-1. HRP/MnO2纳米片/GCE的式量电位(mV)在pH 4.0~8.0范围内与溶液pH值成线性关系, 其斜率为-53.75 mV·pH-1, 表明电极反应在发生一个电子转移的同时还伴随一个质子的转移. 修饰后的电极对H2O2有良好响应, 响应时间小于3 s, 在信噪比为3时, 最低检出限为0.21 μmol·L-1.  相似文献   

19.
王忠远  周青青  胡浩  王家德 《科学通报》2023,(Z2):3846-3856
硫钝化是阻碍硫化物氧化反应(sulfur oxidation reaction, SOR)在硫锂电池、电化学脱硫、含硫污染物资源化等领域高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二硫化钼(MoS2)因其优异的抗硫性和可调的二维层状结构而具有良好的SOR潜能,但其本征半导体性质限制了电子传递过程.本文报道了一种抗硫性钼基碳掺杂二硫化钼电极(Mo/C-MoS2),通过碳掺杂使MoS2电极具有接近热中性的硫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和快速转换多硫化物的能力,有效避免了硫钝化.实验结果显示, Mo/C-MoS2能以0.37 V驱动SOR反应达到10 mA/cm2,低于Mo/MoS2电极(0.41 V)和Pt电极(0.68 V),并在恒电位电解测试中保持16.5 h的抗硫钝化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  相似文献   

20.
禁带宽度梯度化的半导体薄膜光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光电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宽的光吸收范围的光电极材料,给出了一种禁带宽度梯度化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的设计。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V/Ti比的溶胶逐层涂于基板上,通过热处理得到了禁带宽度梯度化的Ti1-xVxO2薄膜电极。XPS结果显示所得薄膜中形成了组成梯度。这种Ti1-xVxO2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稳定,光生伏打约为360mV,可见光区具有明显的光电流。与纯的TiO2薄膜电极相比,Ti1-xVxO2薄膜电极的光电流起始电压正移了。这是由于电极表面富集的钒形成了电子空穴复合中心。Ti1-xVxO2的导带最低能级比TiO2的低可能是引起正移的另一原因。阻抗分析表明Ti1-xVxO2的受主密度比TiO2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