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照相指数研究游客景区体验的规律特点。【方法】以网络照片为基础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重庆磁器口景区照相指数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磁器口景区总体照相指数反映了古镇特色;各功能分区的区域照相指数显示出古镇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且与游客流量呈正相关性;景点照相指数沿主要游径呈"Z"型的点轴分布。【结论】照相指数能够体现游客感知水平与关注度的空间规律,对景区整体开发与管理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阶段,传统的文化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景区以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以满足游客对创新求异的追求。文化创意旅游成为国内外旅游流行趋势。研究根据重庆磁器口古镇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状况,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不同层次的游客旅游动机不同,主要受年龄以及景区游览次数的影响。根据游客对磁器口古镇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打分结果,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磁器口古镇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分类归纳为流行文化、景观建筑和民俗文化三大类(十四小类),结果显示游客对建筑景观类评价最高,其次分别是流行文化类和民俗文化类。分析结果对磁器口古镇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风景区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构建声景观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GIS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平均声级为66.88 dB,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呈现平均每24小时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 在空间维度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东南部,而声景观舒适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西南部边缘区域; 此外,声景观舒适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区域面积、水域面积比例以及绿化覆盖率正相关,与风景区到机动车道的直线距离负相关,与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道路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声景观舒适度阈值为64.62 dB。【结论】这种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风景区未来的综合景观规划、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暴雨灾害感知视角下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以期为该区旅游决策制定和旅游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结果发现: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大.两个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的理性行为与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利用不同文化程度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可以较好地模拟游客的理性行为,该模型可以为秦岭其他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秦岭华阳古镇景区游客对暴雨灾害风险感知情况。方法基于多学科视角,通过实地调查问卷,构建游客风险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在定量计算游客风险感知指数基础之上,对游客风险感知进行类型与差异化评价,并用有限性理论进行验证。结果游客对灾害风险的综合感知能力较差,在诸多指标上存在个体化差异,减灾知识和减灾行为方面十分欠缺,应对灾害的能力不够。结论秦岭华阳古镇游客对于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应该在减灾知识、应灾准备、应灾措施方面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10):1708-1715
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作为研究区域,从减灾知识、减灾态度和减灾行为3个方面构建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评价体系和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指数模型定量计算风险感知指数,最后对游客风险感知能力和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金丝峡景区游客减灾知识缺乏,减灾态度积极,减灾行为还有待提高,游客综合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受生活阅历、教育程度以及受灾经历的影响,面对暴雨灾害时,游客的风险感知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植被与旅游活动之间关系的长期状态或者演变趋势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基于空间信息技术,以国家首批重点景区-庐山景区为例,采用长时序Landsat影像,提取景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NDVI变化特征,结合游客空间分布(腾讯区域热力图)与游客规模(游客人数)等旅游活动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景区植被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上,随着距核心景区距离的增加,植被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核心景区建设活动、主要景点的游客活动以及景区周边的发展,不利于景区植被的生长;旅游活动较少区域,植被生长较好.时间上,庐山景区植被由2个先降后升、期末回升水平低于期初水平的变化过程组成,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一个变化过程主要与景区内的开发建设和林木类型演变有关;第二个变化过程主要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生态环境持续处于“透支”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韶关丹霞山丹霞景区的游道系统分类以观赏类型为主;用卡口法调查游道人数,发现高峰期游道人数超过理论值;实际调查游道服务设施,其休憩设施合理,保洁设施不足;调查游客兴趣指数,发现游道拥挤程度与游客对景点的兴趣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过程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提出加权多属性云模型度量方法.首先,以多属性满意度云对待测目标进行粒度细化,即将满意度分为直接满意度与间接满意度;其次,对满意度云的多属性综合与多路径合并,得到待测目标的最终满意度云;最后,将得到的评测结果与基准云进行对比,得出最终评测结果.结果表明:长白山景区游客直接满意度等级为较高,间接满意为中等偏高,综合评测结果为游客满意度较高.其中直接满意度评测结果表明了长白山景区游客的感知与体验程度,而游客间接满意度体现了长白山景区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影响力.研究结果可为景区管理及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以济南市趵突泉景区为案例地,开展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趵突泉景区游憩价值分别为3.339×10~9、 3.131×10~9元,景区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2018年趵突泉景区消费者剩余分别为9.09×10~8、 6.51×10~8元,游客对趵突泉景区的满意度处于"满意"水平;实证研究结果显示ZTCM的评估结果高于TCIA的,与2种方法在计算中选择不同人口基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景区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在游客体验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都需要对游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管理。长期以来,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没有得到与游客服务一样的重视,被包含在旅游环境影响及其管理研究和旅游环境容量理论中。文章对国内外游客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游客管理的一般含义、特征、主要内容及当前的管理对策,并针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提出一些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俪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1):105-107
针对白水洋景区的发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客源市场结构、游客行为特征、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对白水洋景区的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白水洋景区如何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权均值加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满意度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游客对三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满意度都达到满意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满意度差异显著要素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交通便利性、景区道路的设计和护栏、警示牌等旅游交通安全设施4个方面。2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和变化规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上非常明显,而在收入上的感知表现规律则不显著。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侧重关注的旅游交通要素不同。  相似文献   

17.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成败的关键,为了解游客对福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便为该景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对457位到访游客的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该景区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游客对各因素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成为辅助游客出游的重要工具,人们往往将网上检索与旅游网站上的景区在线评论相结合作为制定旅游攻略的一种方式。收集2015-2017年江西省景区的居民网络关注度数据,依据旅游偏好指数衡量景区间的竞争力,得出居民旅游需求较高的景区为庐山、井冈山、三清山、滕王阁、武功山和龙虎山,一定程度上表明这6个景区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然后,对6个景区居民旅游需求的时间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收集2015-2017年旅游网站上6个景区的网络评论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景区游客感知共性与差异,根据研究结论为景区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洁  王明康 《河南科学》2013,(10):1827-1832
通过构建济南市趵突泉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模型,运用SPSSl6.0分析软件对近300份有效样本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趵突泉景区的满意度主要体现为5个感知维度,并且呈现出景区社会文化、游览舒适度、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旅游设施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景区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泉水旅游产品,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优化景区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 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 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 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水产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岛、绍山岛、阴山岛等横山群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 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