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温度驯化对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热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升温胁迫下该物种的行为响应模式。【方法】将实验鱼于6,12,18℃下驯化28d;随后,以0.3℃·min-1的速率升温检测升温胁迫过程中实验鱼出现水面呼吸、跳跃逃逸、频繁逃逸、失去平衡等行为响应特征的温度值。【结果】出现水面呼吸、首次逃逸、频繁逃逸、末次逃逸、失去平衡等行为的温度值均随驯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行为逃逸区与胁迫忍耐区负相关。【结论】秦岭细鳞鲑幼鱼对水温变化反应灵敏,并在升温胁迫下表现出3级行为响应模式;温度驯化显著影响升温胁迫下实验鱼的逃逸反应特征及其响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温度和繁殖状态对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22,25,28℃)孔雀鱼繁殖前后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Vmax)、最大加速度(Amax)、反应时滞(t)以及刺激起始120 ms内的逃逸距离(S120ms),并分析了孔雀鱼繁殖力的温度效应以及繁殖力与繁殖前Vmax的关系。【结果】温度对孔雀鱼Vmax,Amax,S120ms,t和产仔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繁殖状态、温度和繁殖状态的交互作用对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实验鱼繁殖前Vmax和产仔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孔雀鱼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温度响应被怀卵状态所掩盖;逃逸能力与繁殖力之间不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鱼随机分为恒温组(驯养水体温度恒定为22 ℃)和周期组(驯养水体温度在24 h内依次进行18,22,26,18 ℃的周期性变化)进行40 d的温度驯化,然后对它们的生长性能、热耐受参数、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和自发运动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温度驯化结束后,周期组实验鱼的体质量、日摄食量、摄食率、临界高温和致死高温与恒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两组实验鱼的体长、临界低温、致死低温、SMR、运动时间比和平均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经历周期性变温驯化后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更快可能与摄食量更高有关,而热耐受能力的提升可能与实验鱼频繁经历温度变动因而体内热应激蛋白表达等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温度和繁殖状态对孔雀鱼( Poecilia reticulata )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22 , 25 , 28℃ )孔雀鱼繁殖前后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 V max )、最大加速度( A max )、反应时滞( t )以及刺激起始 120ms 内的逃逸距离(S 120ms ),并分析了孔雀鱼繁殖力的温度效应以及繁殖力与繁殖前 V max 的关系。【结果】温度对孔雀鱼 V max ,A max , S 120ms , t 和产仔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繁殖状态、温度和繁殖状态的交互作用对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实验鱼繁殖前 V max 和产仔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孔雀鱼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温度响应被怀卵状态所掩盖;逃逸能力与繁殖力之间不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5.
细鳞鱼亟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媛 《大自然》1989,(4):41-41
名贵的冷水性鱼类——细鳞鱼(即秦岭细鳞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15种鱼的一种.细鳞鱼的地方名称很多,如桦鱼、花鱼、五色鱼、黄花细鳞鱼、小红鱼等.这些名称都是群众根据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定的,很形象.细鳞鱼的鳞片非常细小,侧线鳞约有140-150个,身体呈银灰色,背部褐色,体两侧及脂鳍上还散布多个黑蓝色圆斑,尤其在繁殖季节,身体腹侧渲染的红色更加艳丽.因为它在分类上归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有的鱼类学家称它细鳞鲑.细鳞鱼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  相似文献   

6.
考察温度对鱼类低氧耐受生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5、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并以不经历急性低氧处理的实验鱼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鱼的血液和白肌中乳酸、白肌和肝脏中的糖原、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经急性低氧处理后高、低温组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低氧处理后15℃下肌糖原和30℃下肝葡萄糖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不论低氧处理与否)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实验鱼的肌葡萄糖以及肝葡萄糖的含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温度与低氧处理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白鲢幼鱼在面临温度变化和低氧胁迫时鱼体内代谢底物和无氧代谢产物水平均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鱼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及低氧胁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察温度对鱼类低氧耐受生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鲢(H ypophthalm ichth ys molitrix)幼鱼为对象;分别在15、30℃条件下驯化2周;随后将实验鱼置于密闭呼吸室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并以不经历急性低氧处理的实验鱼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实验鱼的血液和白肌中乳酸、白肌和肝脏中的糖原、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经急性低氧处理后高、低温组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低氧处理后15℃下肌糖原和30℃下肝葡萄糖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不论低氧处理与否)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温度的升高并未改变实验鱼的肌葡萄糖以及肝葡萄糖的含量;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温度与低氧处理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白鲢幼鱼在面临温度变化和低氧胁迫时鱼体内代谢底物和无氧代谢产物水平均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鱼适应不同温度环境及低氧胁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结果】与驯养在常规养殖环境(光照强度为100 lx)中的实验鱼相比,在弱光照(光照强度为35 lx)和无光照(光照强度为0 lx)的饲养环境中的实验鱼首次进入开阔区的时间有所延长,进入开阔区的频率和靠近刺激鱼群时间比有所减小,两者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淡黑镊丽鱼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的饲养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行为响应,它们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呈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采集标本 5 0 0余号 ,经整理分属 2目 3科 7属 7种 .调查得出 :由于该地区地处秦岭南北 ,岭南为长江水系 ,岭北为黄河水系 ,南北共同分布的鱼类仅有一种 ,为拉氏鱼岁 ,占总数的14 .2 8% .长江水系 4种 ,占总数的 5 7% .黄河水系 2种 ,占总数的 2 8.6% .另外发现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种类较少 ,秦岭以南的汉江水系鱼类区系属长江中上游鱼类区系 .秦岭以北的渭河水系鱼类区系主要为黄河中上游鱼类区系 ,其中有高原鱼类区系成分 .在调查中 ,首次发现了秦岭细鳞鲑在石砭河的分布 ,这也是其至今在秦岭分布的最东端 ,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对于秦岭细鳞鲑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主的一系列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查短期非致命性捕食胁迫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行为特征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为(5.42±0.23)g的中华倒刺鲃幼鱼随机分为捕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有、无捕食胁迫存在情况下驯化25d,随后分别测定了两组实验鱼的活跃性、探索性、勇敢性、觅食行为以及偏好行为。【结果】相比对照组,捕食组表现出更高的活跃性和探索性,以及更低的勇敢性,且有关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捕食组与对照组的觅食行为与偏好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捕食胁迫使中华倒刺鲃的活跃性和探索性明显提高,提示中华倒刺鲃可能通过增加对捕食者的探索行为和维持较高的活跃性来应对短期捕食胁迫,这种较为积极的行为策略可能与此种鱼较强的运动能力有关。捕食胁迫未对中华倒刺鲃的觅食行为和偏好行为产生明显影响。在非致命性捕食胁迫下,中华倒刺鲃维持觅食以保障生长可能是为了确保低捕食强度下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