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自立自强、全面创新、系统治理、开放融合原则,增强科技创新系统供给、支撑、引领能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进而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白,加剧了治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两者间对立统一关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工具更新、科技创新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加以厘清。在“人本-创新-协同”的逻辑框架下,探讨了强化城市治理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主体示范引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各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与职责,坚持城市社会稳定、安全、人本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分析表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就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边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治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等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重视法治德治的结合,完善和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协同治理理论指导下,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多元协同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进而从坚持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多元协同治理理念、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体系、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以及加强高职院校高质量治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具体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配置,对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地区创新资源分散,创新能力异质性强.在对中原城市群已有的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调研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原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及其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高效协同创新.综合科技平台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治理主体、治理介质、治理关系方面分析了综合平台治理体系结构要素.综合服务平台的资源集成机制、服务机制和运营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基础机制,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机制是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中原城市群创新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撑.最后建议从强化平台考核与平台开放合作方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大学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应是有着多元化治理主体、网络化治理结构、理性化治理制度、民主化与法治化治理方式以及市场化治理手段的涵盖大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系统制度安排。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州立大学的科技创新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直接关系。美国州立大学科技创新治理经验为:在先进治理理念指导下,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理性化以及治理手段的法治化和市场化等。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借鉴美国州立大学的科技创新治理经验,构建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 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 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支撑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先行示范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是深圳落实交通强国部署的战略选择。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分析了深圳在强国战略下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深圳以科技应用与治理模式创新为核心动力的超大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形成面向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建设的4大战略方向。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创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树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建设面向未来交通科技创新高地4大核心方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先行突破的核心任务,探索了率先建成高效支撑城市战略定位、交通运输与服务集约高效、科技创新应用广泛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创新体系治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拓展了公共治理理论在科技创新系统领域的应用和基于若干理论的支持,并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系统治理的经验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成为信息化时代主要国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时代必须将信息技术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举。从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了信息化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问题及挑战,探讨了面向未来促进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创新生态向创新生态系统的演进,指出科技创新治理由此勃兴。从创新生态系统3个主要特征出发,指出技术、组织和机制是影响科技创新治理效能的3个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提出要增强使能技术、进化型组织、政策企业家在中国科技创新治理过程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新兴经济体崛起、开放与保护的较量、美中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竞争、多边与单边的对垒4方面梳理了全球经济和科技治理格局的变化;从加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统筹协调,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4方面提出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推动核心技术原创性突破、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软实力4方面提出建设开放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在交叉汇聚过程中呈现多源爆发,科技创新资源分配向多主体参与协商的方式转变,主要国家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应对变化。中国科技创新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经验研究对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围绕国际科技创新治理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风险预警、国民协商、公私合作、政策组合、创新监管以及智慧专业化等,分析了运用有关典型政策工具实现前瞻性规划、多元主体共治、多方利益共享、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高风险技术应用监管、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等治理实践,为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科学构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兴科技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与福祉的同时, 其潜在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各种风险和危机日益显现。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技伦理问题频发的历史成因, 提出这既是现代科学建制化与职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也是学习赶超过程中后发劣势的结果呈现, 同时还和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伦理环境密切相关。由此认为,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建设、 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是中国未来科技实现弯道跨越的高质量发展、 保持全方位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路径选择方面, 建议科技发展与伦理治理应同步并行, 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立场上, 以伦理治理促科技创新, 通过伦理治理的弯道跨越,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出台为标志, 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拉开新帷幕。回顾了现代科技伦理议题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结合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中国科协相关调研成果, 通过分析政策执行、 主体责任、 科技工作者伦理素养等几类突出议题, 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方针与主要原则。认为中国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是以促进向善、 负责任的科技发展为目标, 推动形成多方共治、 共同担责的科技伦理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本文系统分析了创新要素、外部环境与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采用西南4省(市)533家涉农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构建有序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了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企业家创新精神、管理运行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而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则是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创新条件;(2)市场创新能力、激励机制效果、研发资金占比、贷款支持政策、产业潜在利润、诚信价值观念对其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提升其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3)从关键变量的影响程度来看,贷款支持政策和产业潜在利润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大于研发资金占比和市场创新能力,表明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对其发展质量的影响比创新要素更大,改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说明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其发展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科技攻关散而不精、科技创新泛而不深、科研主体多而不强、基础研究稳而不活、科技成果碎而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矛盾论》《实践论》核心思想,分析了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的“知行统一”管理模式,并从顶层设计、评价体系、监督办法和诚信记录等4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