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旭东 《科技信息》2011,(24):I0152-I015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美国黑人权利运动的发展,一大批黑人女作家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艾丽丝.沃克便是其中一位。她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着力描绘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她们所拥有的创造性。揭露了黑人妇女的艰难处境和她们抗争的曲折历程。本文分析了《紫色》中以西莉为代表的一群黑人姐妹在种族主义及父权制的双重压迫下,通过写作、反抗、歌唱等方式,开始觉醒,并寻找自我、解放自我,最终获得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邓婷  宋宝梅 《科技信息》2013,(4):55-55,57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认为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混沌到觉醒的心灵历程,探究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并为她们寻求可能的出路。即:黑人女性在物质空间上得以拓展,女主人公们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房间";在精神空间上,黑人女性摆脱了白人基督教的束缚,走向妇女主义的新解放;在社会空间上,黑人女性深受白人与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却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紫色》的女性世界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及她们之间形成的一种联盟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艾利斯.沃克作为黑人女作家对于女性在当今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女权运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7.
1982年,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黑人女性话语权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黑人妇女摆脱他们的父兄、丈夫或情人所加给他们的伤害,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女性间的相互支持求得自我解放上,做了至今为止最为大胆的探索。她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妇女茜莉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神权话语,探索自我和积极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紫颜色》和《她们眼望上苍》是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姊妹篇。两部小说都突出了话语在黑人女性建构自我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霸权话语对于黑人女性的支配和对她们独立自由的禁锢,讨论了话语对于黑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追求自我,构建自我身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德军 《科技信息》2009,(18):348-348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通过描写了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的揭望、她们被压抑了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建立新的自我、为创造自由和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杨敏 《科技信息》2009,(20):I0088-I0088
《紫色》是一本容量极其丰富的小说,其内容涉及范围之广与作者所关注的世界之大是成正比的。它包含种族、性别、黑人文化、黑人女性传统、同性恋等各个方面。本文分别从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两方面入手,探讨他们各自的成长,以及如何实现两性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蒋萧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31-231
小说《紫色》描述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通过互相帮助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4.
《最蓝的眼睛》和《秀拉》对两位黑人女主人公的描述,反映了黑人女性从自我迷失到自我建构的主体意识的成长,揭示出黑人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应放弃黑人民族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5.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美国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的经典之作《紫色》的多重人群的经历——压迫者和苦难者间强烈的对比,饱受蹂躏的主人翁克服虐待和剥夺后的坚强意志,以及乐观的神话般的结局,认为作品《紫色》旨在呼吁黑人历史、遗产、语言和发言权的回归,在替那些缄默地将自己禁闭在生活和书本中有相似遭遇的妇女们摇旗呐喊。希望通过描述《紫色》故事情节的发展,号召现代女性要不断增强意识力和控制力,一步步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17.
艾利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她因《紫色》一举成名,奠定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通过对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质疑,对现有“性秩序”的颠覆,又一次阐释了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和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长期以来,相关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黑人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所遭受的苦难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的多角度分析。笔者则试图从黑人男性这个新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美国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的经典之作《紫色》的多重人群的经历——压迫者和苦难者间强烈的对比,饱受蹂躏的主人翁克服虐待和剥夺后的坚强意志,以及乐观的神话般的结局,认为作品《紫色》旨在呼吁黑人历史、遗产、语言和发言权的回归,在替那些缄默地将自己禁闭在生活和书本中有相似遭遇的妇女们摇旗呐喊。希望通过描述《紫色》故事情节的发展,号召现代女性要不断增强意识力和控制力,一步步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法律伦理内涵。其代表作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紫色》。这部小说处处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意象和发人深省的社会伦理,折射出作者主张男女平等、实现黑人女性生存完美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内涵。对于这些饱含女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象征哲理的解读,必将大大加深读者对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及黑人女权主义法律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