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莱特》突出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主人公哈姆莱特身上所蕴含的机智、勇敢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全部特点,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又使得他的复仇故事最终归于悲剧。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所有内涵都显现在这里。人文主义对于社会的批判充分显示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张莉 《科技信息》2010,(22):I0134-I0134
本文回顾、总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精髓,旨在于加深人们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发掘其对当下现实社会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是以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挑战神学教育为开端的.他们大力兴办世俗学校,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倡导人性教育,反对神性教育,从而将教育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这种解放是有限的,囿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得不将圣经和神学教义作为必要的教育内容,使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神学烙印,这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过渡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是近代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思潮,也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很多人认识人文主义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否认中国有人文主义的传统,对于这种看法,本人持不同的看法,下文将阐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艺术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方面,其原则就是强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不同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的三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的比较,探寻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8.
杰弗里·乔叟是英国中世纪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被文坛成为"英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他的作品以歌颂爱情、性欲、女性和大自然为特色,以揭露和批判司法制度和宗教为轴心。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思想孕育出来的,最终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为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构建一架桥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主要包括:第一,乔叟过度支持性的解放,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引导人们陷入纵欲的深渊;第二,乔叟批判基督,但是其作品中又经常残留基督教的神学色彩;第三,乔叟以批判宗教为轴心,但是他的批判又不够彻底犀利。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中心人物形象的发展,体现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面临危机、走向幻灭的过程;莎士比亚人文理想的破灭正是他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科技信息》2009,(33):T0197-T0197,T0213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1.
《帖木儿大帝》是马洛的第一个剧本,马洛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文学家,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剧本在思想深度、结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剧本的故事情节也能给人以启迪。从剧本的人文主义来看,《帖木儿大帝》中的人文思想别具一格,这与莎士比亚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剧本中的人文主义更加具有叛逆色彩,更加强调个性解放,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剧本中的主人公帖木儿就是作家笔下的勇士,他敢于征服世界,也敢于超越极限。研究这一剧本中的人文主义,对于进一步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了解当时人们的内心状态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爱的徒劳》是莎翁的一部真正的浪漫主义喜剧,它洋溢着浓烈的青春气息,纵情地讴歌了富有诗意的爱情的美好,讴歌了人性的圣美,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是一个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核心,对当时英国世俗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个性自由;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追求幸福和世俗享乐以及探索自然,进行科学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始终是贯彻西方哲学的崇高理想。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文化革命一方面把人最终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把人的存在同异人的存在推上了对立的两极,针对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人文主义是无能为力的。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建立不起来人与非人以及人与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之间的适当关系,虽然非人的智慧生命至今仍未变成现实,但科学的发展却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上,科学和人文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2):155-155
乔叟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但其生活在中世纪时期。可以说,英国十四世纪后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思想的基督教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学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贯穿着作家鲜明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传统、更来自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盛 《科技信息》2007,2(13):103-1445
萨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以他的十四行诗为代表。十四行诗不仅阐述了人文主义,而且还歌颂了人类友谊,它是文艺复兴精神的真实反映,再没有像十四行诗这样高度赞扬人类友谊的文学作品了。本文从文学功用的角度讨论了萨士比亚的第18首十四行诗的实用功效和目的,让读者感受到了这首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其《随笔集》中,以研究自己为起点继而扩展到全人类,从研究死亡出发找寻生命的意义,最终消融了对于死亡的禁忌。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是意大利文(belcanto)中文直译为美好的歌唱,也译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成立了佛罗伦萨创作小组,并以希腊悲为剧榜样创作出歌剧。为了用独唱去取代人数众多的合唱,就需改进歌唱的演唱方法,因此,美声唱法也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个时代不仅产生了进步的影响深远的人文主义思想 ,而且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艺术教育上也一改中世纪以来形成的手工业者行会制度 ,使得绘画、雕塑、建筑开始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和工艺中独立出来 ,被赋予了足以和科学相媲美的精神内涵。学院作为培养艺术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型机构的诞生 ,从对以后艺术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看 ,更是开启了人类艺术教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