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萘-锂-四氢呋喃(THF)络合反应体系及齐聚二烯烃双锂引发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萘-锂-THF络合物与萘-钠-THF结构相似,但络合反应更易;齐聚二烯烃双锂引发剂的稳定性受温度、THF浓度的影响;聚丁二烯双锂较聚异戊二烯双锂稳定,单锂化反应严重影响着引发剂的官能度。  相似文献   

2.
含硅基团有机锂引发剂制备星型溶聚丁苯橡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甲基氯硅烷与双端活性锂引发剂反应,制得了一种含硅基团有机锂引发剂,用该引发剂引发丁二烯和苯乙烯聚合,用四氯化锡偶联,得到端基为含硅基团的星型丁苯橡胶,并对上述合成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氯化锡的用量和加入方式以及端基转换均对偶联效率有影响,四氯化锡与活性分子链的物质的量比为0.2625,且在转换端基的条件下分2次加入时,所得星型丁苯橡胶的偶联效率最高为85.9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阴离子聚合引发剂萘锂络合物是否引发自由基聚合,进行了萘锂络合物引发醋酸乙烯聚合的实验,实验证明,萘锂络合物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型单体醋酸乙烯的聚合,生成聚醋酸乙烯,反应转化率-时间曲线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相分子质量的影响规律符合自由基聚合的特征。证明了萘锂络合物不仅具有阴离子的性质,也具有自由基的性质,不仅可用于阴离子聚合,也可用于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4.
以萘—锂为引发剂,抽余油为溶剂,探讨了醋酸乙烯与活性聚丁二烯基锂之间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醋酸乙烯加至活性聚丁二烯中后,主要起偶联作用,而不是终止反应;与此同时,在高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羟基。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是在高真空下用膨胀计法研究了正丁基锂-甲苯-丁二烯聚合体系动力学, 并测量了高聚物的微观结构。测定了本反应对单体、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及增长 反应表观活化能,高聚物的1,2结构在12%左右,与引发剂浓度无关。根据这些结 果,并结合甲苯中聚丁二烯基锂的缔合度测定,提出了一种增长反应机理,其中单量 体丁二烯锂是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6.
以丁二烯为单体,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聚丁二烯基锂(PBLi)活性种在环己烷溶剂中的缔合度以及极性添加剂四氢呋喃(THF)、1,2-二甲氧基乙烷(DME)对PBLi缔合度的影响,并对聚丁二烯基锂在极性溶剂乙醚(Et_2O),二氧六环(DOX),THF及DME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BLi在环己烷溶剂中是以缔合体的形式存在的,且随其浓度的不同,平均缔合度由2至4变化;体系中极性物质的加入可使其缔合度有所下降;而在纯极性溶剂DME,THF,DOX,Et_2O中,发现除Et_2O之外,在其它三种溶剂中PBLi全部解缔,而在Et_2O中尚存在部分以缔合体形式存在的活性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向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环己烷溶液中滴加正丁基锂(n-Bu Li)的方法原位制备n-Bu Li/十二烷基苯磺酸锂(LDBS)引发体系,研究了该体系引发苯乙烯负离子聚合行为,并采用GPC、NMR、UV、SEM、LPS和TG等手段对苯乙烯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引发体系以络合体、聚集体等多种形态存在;苯乙烯在这种特殊微化学环境中的产物由不溶性和可溶性聚合物两部分组成,聚苯乙烯与LDBS紧密包裹形成不溶性微粒聚合物,可溶性聚苯乙烯等规立构三元组的个数分数为41%,等规五元组个数分数为21%;LDBS的浓度和比例增大,引发活性降低,聚合反应转化率降低,分子量分布加宽;利用低活性的PSLi/LDBS体系可在室温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由于烷基锂和增长的聚丁二烯基锂活性链端在非极性的烃类溶剂中主要以缔合体存在,在不同的聚合条件下缔合程度不同,这给动力学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在烃类溶剂中丁二烯聚合增长反应对活性链端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2,1/4,1/6,及反应级数随引发剂浓度改变而改变。 针对聚双烯烃微观结构的成因,不少学者曾进行过研究。Stun[1],Bywater[2]根据一些间接的模型化合物实验,推论活性链端能发生互变异构平衡反应。Morton[3]根据NMR研究结果,否定顺、反-1,4结构链端存在互变异构平衡反应,而认为顺、反-1,4结构链端处…  相似文献   

9.
以有机锂为引发剂,丙酮、苯甲醛或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氯代甲酸乙酯为终止剂,研究了氯代甲酸乙酯与不同端基阴离子活性聚丁二烯的反应机理.氯代甲酸乙酯与聚丁二烯基锂发生偶联反应,采用戴帽方法,可消除偶联反应,合成出端碳酸酯基和端酯基遥爪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10.
以环己烷为溶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与正丁基锂(n-BuLi)反应得到1,1-二苯基己基锂(DPHL),对其产率、稳定性和引发活性进行了研究。然后以DPHL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结构调节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形溶聚丁苯橡胶(SSBR);最后以SnCl4偶联制备星形SSBR。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查了端基结构、聚合反应时间和偶联剂用量对SSBR偶联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硫化胶性能。结果表明, n (DPE)/ n (n-BuLi)为1时,DPHL产率和纯度较佳,DPHL在2℃冰箱中保存时间超过30d,浓度降为初始浓度的90%以下;引发剂残基“双苯环”存在于聚合物链末端;分子量为70 × 104,聚合反应时间为60min, n(Cl-)/n(Li+)为1.12,偶联效率最高,端基转换为丁二烯后,偶联效率提高;与n-BuLi相比,由DPHL引发合成的星形SSBR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压缩疲劳温升降低,0℃时的tanδ更高,60℃时的tanδ更低。  相似文献   

11.
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膜式发生器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热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在较小的液液量和较小的温差下获得较高的热流密度和传势传质系数,尤其是当液膜沿着水平管外作降膜流动时,传热传质效果更佳,为此建立了省化锂降膜式发生器溶液发生过程传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流动、传势与传质同时进行相互耦合的特点,对不同布液方式下的液膜流动初速进行了修正,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建立了实验台对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进行实验,通过对800多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计算传热与传质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藏红 T 与溴银酸在硫酸介质中生成红色三元离予缔合物,被环己炕 MIBK(2 3)混合溶剂萃取的条件,从而建立了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人工合成液和定影液废水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1 Results As tremendous increase of interest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LiFePO4 for lithium battery cathode,the mechanism of the intrinsic transport of lithium ions and electrons in LixFePO4 is becoming the intensive and exciting research subject.In the present paper,we will mainly focus on dimension of the transport and the role of solid solution as they seem to be key issues to understand charge movement in the olivine structure.Although one-demensional lithium motion along b-axis has been theoretical...  相似文献   

15.
用小样品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量了环己烷在80—340K温区的等压摩尔热容,建立了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的变化量.由Van^ t Hoff方程计算了环己烷的纯度.  相似文献   

16.
Li4Ti5O12负极材料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零应变"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采用液相法制备了Li4Ti5O12负极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Li4Ti5O12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烧结温度为750℃;烧结时间为8 h;LiOH.H2O为锂源;原料中锂钛的物质的量比为0.85.该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91.61 mAh/g.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XRD、DTA和电测量技术研究了Na_2Mo_(0.1)S_(0.9)O_4(α)和非稀土硫酸盐二元系的相关系和导电性;我们发现在掺有8m/o CaSO_4体系中,280℃时电导率可达到10~(-3)数量级,与掺杂稀土硫酸盐的效果相似,但仍有相变存在;同时还讨论了掺入异价离子后电导率提高很多以及相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十六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6TAC)和十二烷基磷酸钠(AS)混合体系对正戊醇、正己醇、苯甲醇、正辛醇、环乙烷、正己烷、四氯化碳、苯、甲苯、正庚烷和正癸烷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对极性物的增溶均低于两单纯体系,曲线呈“V”型,物质的量比为1:1时增溶量最小.而对非极性物的增溶呈“马鞍”型,量比为1:1时增溶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氧分子与锂活性种快速失活的定量关系,二代杂质对活性种以及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的影响。从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两方面来测定活性种数,从而证明了氧对n-BuLi-THF体系丁苯共聚合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SIS星型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以苯乙烯、异戊二烯、四氯化硅为原料,以四氢呋喃(THF)为分子量调节剂,正丁基锂或萘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分3步加料,合成(SI)4Si星型嵌段共聚物.本研究合弃了对反应原料采取萃取精馏或真空蒸馏的提纯方法,通过改善反应过程中的其它工艺条件来提高反应的可行性、生产能力及生产率.简化了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工艺过程,降低了成本,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所述及的SIS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