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平面问题极限平衡的一些假定,建立墙背边界条件(ε,β,δ)的粘性土(γ,c,ψ)土压力静态平衡方程式,表明数学分析能够求解粘性土土压力问题并建立一个有实践意义的土压力公式。  相似文献   

2.
复杂条件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求得复杂条件下黏性土平面破坏土楔下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及Coulomb土压力理论,考虑了挡土墙倾角、填土摩擦角、填土黏聚力、挡土墙背与土界面摩擦角和黏着力、黏性填土表面坡角、黏性土表面裂缝深度对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的影响,通过推导得出了以黏性土质量分量、超载分量、黏聚力分量主动土压力系数所表示的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在特定条件下,本文解与经典的Rankine和Coulomb土压力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有较高精度,且既适用于黏性土,也适用于砂土,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3.
挡土墙非线性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中,考虑墙后土实际破裂面为一曲面以及实验室得到的内摩擦角偏大的影响,对基于水平微元体法的非线性土压力理论公式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静止土压力与极限主动土压力的组合计算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并且基本上把试验数据包括在内,说明提出的新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路基挡土墙土压力的极限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黏性土路基土压力计算理论的不足之处,提出利用极限分析法计算黏性土路基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把土的黏聚力作为一个单独的计算因素,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使之更适合于一般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并通过算例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较,表明极限分析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5.
非极限土压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规律,发现非极限主、被动土压力取决于松弛应力(挤压应力)与位移的关系,可以用双曲函数拟合.离心试验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思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从中得到参数的近似表达式,从而得到非极限主、被动土压力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典朗肯和库伦土压力理论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它们的适用范围也十分明显.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粘性填土、墙土间的粘着力、连续均布超载等因素对挡土墙土压力的影响,并利用力矢量多边形法,推导出适用多种复杂条件下的粘性土土压力计算式,给出了极限状态下滑动楔体临界破解角的显式解答.该公式适用的范围较广,在朗肯或库伦理论假设条件下能够得到与之完全一致的解答,对刚性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涵洞土压力的典型计算方法(土柱法、土压力集中系数法和散体极限平衡法)的适用情况与不足,分析了国内外涵洞土压力的研究现状,预测了涵洞土压力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刚性墙体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挡墙主要发生挡墙绕墙底转动变位模式(RB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挡墙绕墙底转动变位模式下,填土为松砂和密砂时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试验,同时对比了填土为松砂和密砂挡墙平移模式时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挡墙绕墙底转动压缩土体,侧土压力和墙体深度和位移都有关系,侧土压力、深度和位移三维曲面波动较大;(2)侧土压力随深度呈非线性分布,墙体中上部土压力较大;(3)侧土压力随挡墙位移也呈非线性分布,随着位移的增大,非极限侧土压力合力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个位移土压力模型,将经典土压力理论引入该模型中,并与已有的2组模型试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了内摩擦角与极限位移量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将本模型与其他已有位移土与压力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均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对位移与土压力关系进行拟合的,因此模拟出来的结果与实测值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本模型模拟实际土压力状态的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矩形断面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矩形断面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型,采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沟埋式涵洞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具有与上埋式涵洞土压力计算公式的形式,而且反映了沟槽宽度和胸腔宽度等对涵洞土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ankine土压力理论现代改进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Sigmoid函数对Rankine土压力理论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以使它适合于非极限平衡条件下考虑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以此直接用于计算高层建筑深基支护的土压力  相似文献   

12.
考虑位移的非极限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应力状态,采用优化方法来研究基坑支护结构偏离土体方向使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时的主动极限位移。大量数值计算表明:主动极限位移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深度后其增量为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海软土地区基坑支护结构主动极限位移的近似公式,并推导归纳了基坑支护结构考虑位移的非极限土压力计算公式,工程实测资料证实了访近似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极限平衡原理和库伦土压力思想,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折线墙背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问题.采用拟动力法对地震荷载进行描述,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第二破裂面的产生条件,推导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各参数对折线墙背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的影响,预测墙后填土滑裂面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摩擦角发挥值与墙体位移关系的基础上,利用薄层单元法对未达到极限状态的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进行研究。取挡土墙后滑动楔体沿平行于填料坡面的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水平薄层的力和滑动楔体力矩平衡条件,建立关于一般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的微分方程,得到非极限状态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对墙土摩擦角发挥值和填土内摩擦角发挥值进行讨论,并分析填土内摩擦角和挡土墙位移比对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和作用点的影响。对计算值与实测模型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库仑理论计算平动刚性挡土墙倾覆力矩偏于不安全。本文方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结果与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动土压力分布曲线吻合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压力理论与计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比较活跃的课题,并且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极限平衡方法之上.主要介绍了边坡的几种经典土压力分析计算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作用于刚性挡土墙侧土压力的计算一直沿用经典的朗肯或库仑土压力理论,这两种理论只能求得极限状态的土压力,而在许多实际情况下,挡土墙的土压力处于非极限状态.本文将潜在滑裂面视为一任意曲线,改进水平层分析法,同时基于摩擦角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对平动模式下墙后填土进行分析,推导出非极限状态下主动方向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及作用点的理论公式.以各薄层微元的滑裂面倾角为变量,利用PSO(粒子群算法)对潜在滑裂面进行搜索从而获得土压力最优解.分析了内摩擦角、刚性挡土墙位移量对非极限状态主动方向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大小、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以及潜在滑裂面的影响.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富盈  王勇智 《河南科学》2006,24(6):865-868
分析探讨了利用能量理论法计算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给出了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同时进行了例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比其它极限平衡法更接近实际.并且思路明了,计算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填土内摩擦角和墙面外摩擦角与墙体绕墙底向外转动角度之间的关系植于改进了的传统水平层分析法中,用于求解挡土墙绕墙底转动模式非极限状态下的主动土压力.取挡土墙后滑动土体的水平薄层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分方程,得到了绕墙底转动变位模式下挡土墙非极限状态主动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所得结果与已有模型试验和库仑土压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计算方法接近土压力的真实分布,能够综合考虑挡土墙变位模式与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库伦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设及极限平衡理论,假定有限土体水平,支护结构垂直,再依据有限土体的宽度b0(支护结构与已有建筑的距离)与三角滑动楔体之间的宽度b之间的相对关系推导了改进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分析外摩擦角和支护结构与土体之间的黏着力对滑动土体破裂角以及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并提出广义主动土压力系数观点.通过算例对比,结果表明本次提出的计算公式更接近实际,考虑外摩擦角和黏着力的作用有利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经典朗肯与库仑土压力理论不能计算非极限土压力的事实.根据土体渐进破坏机理,结合已有文献对准主动状态下土体摩擦角、黏聚力发挥值与墙体位移关系的研究,采用水平层分析法,通过建立水平微元体基本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非极限状态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分布的一阶微分方程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计算式,相应简化条件下,所提公式能够简化为朗肯、库仑主动土压力公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获得了平移变位模式下黏性土非极限土压力随位移变化的规律,对实际工程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